恼人的湿气,你到了哪一等级?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随着天气不断变热,又到了湿气肆虐的季节。不少人出现了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皮肤出油严重,四肢酸软的问题,却查不出任何疾病,殊不知这正是湿气入侵的现象。

湿气,是中医的一种观点,常有内外之分,且极易与风、寒、热等邪气“勾结”入侵体内,虽然早期影响可能不大,但是时间长了就容易引发风湿、妇科病等严重问题。
外湿:多为外界因素,比如下雨天淋雨,或者居住地方潮湿,或者衣湿裹身、长期水中作业等,在正气虚弱的情况下,这些湿气就容易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内湿:多因脾胃功能失常而生,主要是饮食习惯影响,比如过食生冷寒凉、肥甘厚味,或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劳倦太过,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湿不能正常排出而形成。
由此可见,湿气的形成与日常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食欲差
到了饭点没有饥饿感,想起吃饭就觉得胃里不舒服,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
这就是脾胃受损,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这个时节最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小腿肚发酸
早上起床后会突然感觉小腿肚非常的酸痛,揉捏之后有明显手印,同时体重增加了不少,也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起床没精神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面部油光发亮,嗓子发黏,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运动状态差
不说跑步,就是多走动几步都觉得累,回家只想躺着。平时还会有胸闷的感觉,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容易疲乏,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那说明湿气已经找上你。
体型肥胖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初级: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此时,注意饮食作息及时调整,湿气尚可控制。
二级: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湿气已经比较严重,在调整饮食作息之时,配合一些艾灸或者食疗祛湿,建议就医。
三级: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湿气入骨,须立即就医。
严重: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可能引发多种疾病,需立即调理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日常注意开窗通风,尤其是拖地之后,一定要及时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外界湿气很重,可以借助风扇、空调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少吃冷饮
夏天来了,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少吃冷饮,这些是最伤脾胃的东西,还有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为“甜腻化湿”,甜食吃多了也容易又湿气。
吹干头发再入睡
洗头洗澡时,要注意擦干水分,弄干头发后,再入睡,不然湿气进入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少熬夜
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而且还会伤及脾胃,导致湿气的入侵。

少吃生蔬菜
热天在厨房做饭是种煎熬,因此很多人选择不用开火的凉拌菜或者直接生吃。但凉菜偏凉,生吃不容易消化,都伤害脾胃。
少吃麻辣重口味
夜晚的街头,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也是伤及脾胃,引发湿气的因素。
增加运动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