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后继无人

53岁的巩俐惊艳亮相戛纳,依旧霸气十足。
出道即巅峰的神话,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总是被人们所热议的巩俐接班人,甚至章子怡刚出道的时候就被誉为"小巩俐"等话题也屡次占据热搜。
但她巩皇的地位依旧无人可撼动。她为我们塑造了太多经典的银幕角色,是华语电影绕不开的一座丰碑。

戛纳红毯上的巩皇,张艺谋电影里的"谋女郎"。
从1987年的《红高粱》开始,巩俐以其东方女性特有的气质和情怀,创造了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
1.九儿的觉醒
《红高粱》中的九儿是巩俐塑造的第一个悲情角色。

九儿被张艺谋赋予太多中国传统女性的元素:隐忍,坚韧,洒脱,敢爱敢恨。
她的一生如红高粱般绚烂,性格如红高粱般热情。她拥有对美和力量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对世俗的挑战。

当父亲在耳边唠叨三从四德时,九儿拍桌而起,誓与旧时代彻底决裂,不再遮遮掩掩,干脆而决绝。

如果说"颠轿"艺术化的展现了中国民俗中的狂野与张扬,那么轿子里的九儿则完美演绎了"大象无形"的美学理念。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把封建时代农村女性的隐忍与反抗演绎的恰到好处。

镜头里九儿面无表情的注视前方,却仍可以从她睫毛的颤动,嘴角的颤抖,眼神的复杂体味她内心的挣扎;从她攥紧剪刀,喘息,抽噎声中感受她内心的反抗。
漫天黄沙,一顶红色的轿子蜿蜒前行。轿夫们的狂野热烈与九儿的隐忍挣扎构成了这一段落的戏剧张力。
2. 菊豆的反抗

《菊豆》中的菊豆同为封建制度下的悲情女性,巩俐在片中大胆而真实的表演却也是她用身体与角色精神世界对话的过程,将一位处在乱伦和欲望焦灼之中的江南女性演绎得饱满而坚实。
影片以三代人的矛盾冲突为主线,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四人的悲剧结局痛斥了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

面对世俗的眼光,菊豆勇于追求爱情和自由,敢于独立和反抗。
她的异常悲苦而决绝的表情,使人过目不忘。
影片结尾,菊豆毅然决然的火烧染坊,走进熊熊大火之中。这是角色走向毁灭的悲剧,却也是一个敢于防抗社会制度,敢于追求爱情自由的伟大女性的涅槃重生。
3.颂莲的变奏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大学生,也是被封建夫权所禁锢的知识女性。

巩俐在这里的表演似乎总是不温不火,多次特写她呆滞木讷的脸与大太太的逆来顺受,二姨太的阴险毒辣,三姨太的张扬形成鲜明的对比。她用紧闭的双眼、坚挺的脊背、平直的语调刻画了颂莲内心的软弱和无助,以及隐藏不住的欲望所引发的恶。

但就是这个个性模糊的颂莲却代表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无助与无声呐喊。
颂莲这一女性角色是言行不协调的,她青春美丽,有文化计谋,但也正是因为她有文化,挣扎于不能放弃自己的本性,从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角色和自我的争斗中,颂莲疯了,她有理智时却不清醒,生活于算计;她喝醉后反而清醒,敢说真话。醒中疯,醉中醒,疯时似人,不疯时似鬼,充斥着对于封建父系社会的无情控诉。

从昔日清纯的女大学生到如今充满嫉妒心的四姨太,构成了颂莲的生命变奏曲。
在经历了夏秋冬三季的历练之后,颂莲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加入到陈家大院里女人们的勾心斗角中,继续人吃人的命运游戏。

九儿代表人性的张扬,菊豆代表人性的压抑,颂莲则代表人性的扭曲。都是深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压抑的悲情女性,都是封建社会中的祭祀品。
巩俐塑造的三个女性角色都伴随着强烈的欲望铺天盖地弥漫而来,浸润了整个影像世界。
整片高粱地、整座染坊和整个陈家大院,和着影片中那鲜红浓郁的色彩,似乎要流溢而出,让观众真正的体验到了人物所彰显的人性底色。

这三部经典,是巩俐封皇的标志,也是第五代导演最耀眼的时刻。
时光流转,不是没有人接替巩皇,而是经典不可替代,巩俐同样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