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不快乐?-我读《论语》
《论语》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死后有徒弟编撰。每次读完都觉得应该改名叫《碎碎念》或《叨逼叨》。中间读到“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心想,孔子如愿了,果然是死在徒弟们手里。一部《论语》他们并没有组织出逻辑,闪现出创意,就看孔子一个人吹毛求疵加花式装逼。孔子自己也说了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就是,只啰嗦不创作,且阐述的都是前人的学说。

01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话,“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翻成现在汉语,大意是:有人问孔子见过完美的人吗?孔子说,见过啊,不过他死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两件事情:不要以为有完美的人,他死了。不要试图完美,会死的。以颜回的完美与好学,肯定会对孔子负责,可是他死了。孔子肯定会对自己负责,可是也死了。于是,一群不好学的人编了这么一本书,注定好不到哪里去。不是孔子眼光差,他也说了,他们都不好学。孔子应该恨死这些人了,能力不行,还瞎积极。

02
《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大都是,学完了时时复习,你会很快乐。总是复习有什么好快乐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学了本事,并能在时代中应用,才会快乐。好比在家刚读完一本《泡妞的18条诀窍》,下楼左转,找个站在街边的姑娘尝试,且屡试不爽,这才该快乐。如果让我连着读18遍,肯定没什么好快乐的。孔子学的不错,可是没地方用。所以这个快乐,孔子没有。
第二个快乐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孔子装逼装到没朋友,并且“无友不如己者”,这个快乐他也没有。
接下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被了解也不抱怨,才算君子。
所以一开篇我们就知道,孔子是个不开心还不抱怨的君子。其实,他也只是掩饰,越说不在乎,其实就是越在乎。“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虽说“不怨天,不尤人”,可还是不断地感叹只有老天知道他,这抱怨也真是酸酸的。

03
你玩一个游戏,每天拼命的打怪升级,终于有一天练到满级,所有技能都学会了。结果第二天,游戏出了个补丁,更新到了新的版本,BOSS更加强大,需要的级别和技能也不一样了,甚至规则都有了改动。孔子在那个叫做春秋的时代就面临这样的遭遇,他本可以成为上个版本里最牛逼的玩家。
他也已经觉察到了游戏在更新,可他并不甘心。他把所有时间都耗在了对上一个版本的研究,他认为他有最厉害的招数,认为只有上一个版本才是完美的,于是他坚决不学新的规则与技能,而且试图说服每一个他见到的人接受他的看法。但他不会有同谋,在新的版本,每个人都忙着打怪升级,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
孔子的确是不快乐的,他一直一个人用上个时代的标准和规则与新的时代做抗争,而这个时代忙的风生水起,从来都不屑于选他做对手,而孔子真正的对手都不够伟大。他是春秋时代的堂吉诃德,孤独又固执地一遍一遍地冲向风车,而春秋的风早已吹向战国。
孔子从始至终都很想做官,所谓的周游列国(其实都是在山东、河南晃悠),不过是做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到处找工作,但到最后也没有人用他。即便中途短暂入职,却总想颠覆别人公司的企业文化,且在工作中未有任何成果。而这位职业经理人也没什么冒险精神,“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04
其实儒家从来都没有真正成为中国人日常行为与生活的指导准则,历代统治者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柔软又暴力的烟雾弹让儒家苟延残喘至今,但负作用一直大于正向的作用。就冲着儒家入世的这个劲头,中国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匠人精神。
儒家所谓“修身”就是与人性及自我的个性作抗争。你想白天睡个觉,他骂你朽木不可雕;你想泡个姑娘,他要求你好德如好色;你想一个人自在点,他说要慎独。心真的好累。
所以孔子是真心羡慕颜回的。颜回的快乐是个性使然,不必时时与自己厮打。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没有刻意也没有克制,这明明是道家风骨。孔子最赞赏颜回,却经常把子路骂个狗血喷头。可颜回同他自己一样,也从未成事。
颜回跟孔子完全是两种人,颜回好学但无欲望,快乐也是天然的。孔子空有理想却没有能力实现,“忘食”,“忘忧”都需要“发愤”。

05
子路怎么死,孔子早就知道。有次孔子当着一堆学生的面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像子路这样的人,恐怕不得好死。子路果然在后来被剁成肉酱。(没有夸张,孔子知道后,把自己的肉酱都倒了。)
先不要惊叹孔子看人准确,料事如神。这个故事让也我们知道两件事。一、这样的结果是子路性格使然,与孔子的教育无关;二、孔子的教育对子路没起什么作用,该作死还作死。那么,这样的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
孔子并没有想过要成就任何人,当然他也没能成就任何人。他只爱惜自己,他爱别人是为了爱惜自己爱别人时的样子。我们看到了行为,却没有人问动机。
《论语》消解了太多个性的可能,磨灭了太多人性的可爱。就像“爱”,这样的标准一下,太大,让人惊慌失措,可是加个“可”字就不一样了。 “可爱”多了更多的空间与灵活。可爱可不爱,可进可退,可曰可日,这多可爱。

06
孔子当然有他的伟大,但他的伟大不是思想的,不是教育的,而是文学的。他的厉害不在《论语》,而是对“六经”的删定和再创造。(当然,删了什么你也不知道。) “你看《诗经》,有那么一群人远瞻星空,近观蒹葭,连痛苦都干干净净,没有呐喊,没有血拼,一切战栗,只在血脉中隐秘流淌”。你看《易经》 ,吉凶悔吝,怪力乱神,生龙活虎,生生不息。动物凶猛却洁净精微,十翼系辞传的文字更是美到让人尿崩。

司马迁说,对于孔子他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而太多的心向往之,却不能至,正是孔子不快乐的原因,可能也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李零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是选择做一条如孔子般怀抱理想却不快乐的丧家狗,还是做一个如颜回般一事无成却能穷开心的正人君子。这,是个问题。
还好,还有一个选择,留着下次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