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再听 Quatuor Diotima
2012 年也是在中山音乐堂听过他们的现场,当时还是四个男生的组合(第二小提琴现在换成了一个女生),当时他们连续发布了几张标志性的专辑,势头很猛,绝对的上升期。
7 年后他们又回到中山音乐堂,而且上演的是极其难得的巴托克四重奏全集,完整听到这套曲目的演出我估计这辈子能听到的现场不会超过三次。
连听两天整体感受我觉得如留声机杂志乐评说的那样:『How do you like your Bartók quartets served? With precision, passion, sense of mystery or a sense of humour? With spontaneity or with a pinch of paprika?...Quatuor Diotima offer a balanced blend of all the principal ingredients.』
整体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平衡。
这个团队已经非常成熟,技术一流,开场还简单介绍了这几部作品的背景,整体完成度非常高;
但是站在 Bartok 脑残粉的角度,实话实说,他们的演绎离我心目中的 Bartok 差一点点距离。
第一天这个团的表现其实就一个词:力量;
过于追求力量,用力过猛弓毛断了好几根,第一小提琴的弦中途还断了。
但是总觉得少一些什么?我心中的 Bartok 是采集民族音乐自然的旋律+舞蹈的节奏+激烈的冲突和永不缺失力量以及一点点幽默感。
这个团的力量很足,很努力的想表达民族音乐自然旋律,但是估计没有听过特别多 Bartok 采集的原始民族音乐,总觉得差点意思。
节奏这块也是,整个团紧绷,缺乏放松的状态;
幽默感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团整体感觉比较严肃(你也可以说很成熟或者稳),但是会缺乏幽默感,或者放松的感觉。
所以整体对比的冲突不够强烈。冲刺的节奏几乎很难明显感受到。
七年后再见,整个团成熟了很多,期待他们下次再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