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耗费大半生命与之抗争的事物
查看话题 >“如果我注定十年后会死去,我还愿意做这件事吗?”
偶然的一个机会,接触到了一个博客,“得意忘形”,一下被这个名字击中了
点进去一看,发现地35期的话题挺有意思——关于「如何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四个思想实验
这期内容是一年前发出的,到现在却十分应景。
【我的身份危机】
因为最近在经历身份危机,总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做的事情
目前所在的专业(英语)似乎只能带我进入一个很狭小的圈子,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意义, 并且我也没有足够的热情支撑我在无数的文学批评和理论中走下去。
而这么多年以来,好像自己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
。
也不知道自己是干一行恨一行呢,
还是确实没能遇到让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情。
。
我曾经认为自己很喜欢英语,但是英语专业似乎并没有让我对这门语言更热情一点。
反倒是平时阅读中的那些“不理解,看不下去,好不容易看下去立马又忘了”的瞬间,给我极大的挫败感。
我曾经认为自己会是一个很好的英语老师,但是在教育机构教了两年,发现我想象中的教书生涯和现实居然有那么大的差距。
我以为我的学生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英语,积极学习,在课堂上我们会热情地谈论
但是事实上,我的学生大多是被家长逼着来的,在课上手机不离手,课后作业常常被无视,单词记不住,前一堂课讲的东西下一堂课全被学生抛诸脑后。
学校的销售为了自己的业绩不断把我班上的“好学生”挖走,升级成私教课。
同时家长还质疑,“为什么孩子成绩没有提高?你是老师,ta听你的,你跟ta说说”,仿佛这孩子是我的孩子。
。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不喜欢我现有任务的人:
我喜欢写东西,但是让我写高考作文的八股文时,我是很抗拒的;
我喜欢读小说,但是当它们成为课上的必读书时,并且要写论文的时候,我总是拖延;
我喜欢英语,但是如果我要考雅思,考托福,要考虑应试问题的时候,我也十分抵触;
我喜欢法语,但是当它成为我必修的二外,而我必须要考高分的时候,那种压力足以摧毁我的那点热情。
。
我想我是一个矫情的人。
我太理想化。我希望教的是自己有学习意愿的学生。
比如现在我在教的成人线上课,我就很喜欢。课上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一定要提分的目标。学生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沟通。
当我听到我学生的口语在慢慢进步的时候,我也为ta感到开心,因为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我也喜欢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我现在在学德语,而我学习德语是为了能够满足我日常交流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写出正确的时态,无误的句子。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很快乐。
【播客中的四个问题】
播客里面提出的四个问题很有意思,它们分别是:
1.
如果给了我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我还会不会做这件事 ?
就拿健身举例,假如我可以永远有好的身材和身体机能,我还会坚持健身吗?
2.
如果做这件事我不能和他人分享,只能让自己知道,我还会不会做呢?
这个问题是用以区分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我们做这件事,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别人的羡慕,还是来自内在的驱动力
(同样,消费的时候,也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自己的其中一篇日记中谈过这个问题 ,“我是真想要这个,还是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有这个?”)
3.
如果我有两件喜欢的事情,a和b。而现在,假如我能够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让我把a做到极致,可是代价是我以后不再也能做b这件事了,我还会做它吗?
这个问题是为了审视我们自己,我们愿意为这件事放弃什么。
4.
如果我注定十年后会死去,我还愿意做这件事吗?
这四个思想实验,是为了帮助我们思考,倒不一定要那么绝对。
【如果我注定十年后会死去,我还愿意做这件事吗?】
那么,在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什么呢?
对我来说,是“写作”,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写字”——在豆瓣,在有道云笔记,写下我觉得值得思考,值得记录的那些事。
写得不好吗,肯定的,肯定有很多瑕疵,甚至也有前言不答后语的时候。
但是我还会继续写吗,我想是会的。
。
我用这四个问题来问自己,
1.
如果给了我这件事的结果,我还会继续写字吗?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更多的粉丝,更好的写作技巧?
如果我已经有了很多粉丝,已经能够写出很成熟的作品,我还是会继续写的。
因为它让我开心,每次文章被点赞, 都有一种“小确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觉。
看到一些姑娘给我留下的,认真的评论,也会心存感激。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它对我的意义是无限的。
2.
如果不能和他人分享,我还会写吗?
会的,即便没人点赞,即便只是随手在笔记本上写下我的想法,它也能够帮助我整理自己的思绪。
3.
如果继续写字,就不能做另一件喜欢的事情,我还会做吗?
这个问题在我身上好像不是很适用。😂
4.
如果我注定十年后会死去,我还愿意做这件事吗?
会。
。
【如果当初我坚持了,会是怎样】
我时常想,如果我坚持做了我喜欢的事情,现在的我会是怎样呢?
初中博客时期关注的“小安大江湖“对博主安平,当时还是一个在英国的留学生,现在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并且当上了旅游博主。
高中的时候在臭美妞穿搭小组里关注了飞翔的小神勇,现在是穿搭博主;
刚上大学的时候关注的meiya,现在已经出版了6本书,并且还是心理咨询师;
如果我当年也一直坚持写字,现在的我会是怎样呢?我也会拥有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吗?我会有很多的粉丝吗?我会不会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或者还是和原来没什么差别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做。
真可惜呀。
。
沮丧的时候,也会想起生活中的发光者。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她喜欢跳舞,她说她从高中开始就是文艺委员,
现在在一家舞蹈工作室当老师,课余时间喜欢下厨,每天花两个小时读书,
并且还参加了网上的英语口语课程,每次都会参与课堂讨论,如果有面授课也会参加,
她不知道,我很欣赏她。
比如豆友烷基八氮,她喜欢写作,写了很多文章,现在在参加写作课程
。
她们改变了世界吗?或许现在还没有把,但是她们都在生活中闪闪发光,不是吗?
想到她们,我的心里总会更有力量一些。
。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一个发光者。
。
【要把兴趣当成工作吗?】
要不要把兴趣当成工作呢?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
我个人的经历是,不要,我希望能够把至少一个兴趣完全地给自己。没有考试,业绩,没有利益冲突。只关乎于自己。我想这样,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心里还有那么一个小角落没有被世俗污染。(好像有点矫情,哈哈)
或者,如果有多种兴趣,那么可以把其中一个当成工作,把剩下的保留给自己。
再者,更好的是,努力让自己成为干一行爱一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