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专题预告
在过去的2018年里,从开年大戏《红海行动》,到暑假档高分神作《我不是药神》,国庆档杀出重围的《无双》,再到年末收官、票房逆袭的《无名之辈》,一干华语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是在口碑上收获了满堂彩。
其中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港产电影《无双》的强劲表现。面对国庆档激烈的影片厮杀,前有威尼斯电影节归来,各路影评人一致看好的张艺谋回归巨制《影》,后有《西虹市首富》铺路另加开心麻花金字招牌加持的《李茶的姑妈》,近年来尽显疲态、口碑扑街的港产电影,无论怎么看,在票房和口碑上都难有招架之力。

然而,就是在这种局势下,《无双》仍然获得了接近六亿的票房成绩,以傲人之姿拿下了国庆档票房冠军。这部由庄文强执导,周润发、郭富城、张静初领衔主演的犯罪动作电影,凭借精良的画面之作,环环相扣的情节,悬疑烧脑的结局再次向我们展示什么叫做“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先驱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开始了其最为辉煌的历程,前前后后诞生了无数影响一代人的超级巨星。那么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电影到底有多强?影响力到底有多广?
从大火的高分韩剧《请回答1988》中可窥一斑。从片头播放的《英雄本色》与《倩女幽魂》,到女主成德善闺蜜的外号“曼玉”、“祖贤”,再到双门洞“五人帮”对小马哥的追捧,无一不展示了香港电影对八十年代韩国的巨大影响。相较于前几年韩流对大陆的影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韩国全民皆“港”在一定程度上是沾了地形的光,那么好莱坞对于香港电影的借鉴吸收,更充分地说明香港电影的强大之处。1993年吴宇森导演赴美执导了好莱坞大片《变脸》、《碟中谍2》;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后凭借动作喜剧片《尖峰时刻》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的地位,16年更是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另外,著名系列电影《黑客帝国》中的第三部,其武术指导便是香港大名鼎鼎的袁和平袁八爷;而警匪电影的巅峰之作《无间道》则被翻拍成了美版的《无间风云》,并在那一年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一度辉煌的港产电影断崖式的走向了没落。无论是放眼大背景下,香港经济的下滑,还是单单集中在香港影视行业下,香港演员的青黄不接,都使得所谓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电影风光不再。
风光过后留下的往往是落寞。如今港片日渐式微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从导演到演员,曾经铸就港片辉煌的一干电影人纷纷北上。有些人很快找到了新的方向,执导了《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林超贤导演俨然成为政府官方的御用导演,陈可辛导演更是在港片本土化上做的风生水起,先后监制投资拍摄了《中国合伙人》、《七月与安生》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然而大部分香港导演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往往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窘境与“江郎才尽”的尴尬,不断重复炒冷饭,吃老本,消费情怀的问题。《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单是西游题材的影片前前后后硬是推出了五部,其中没有一部作品在豆瓣能够达到六分。同样的问题在刘伟强导演身上更加明显,其18年上映的最新作品《武林怪兽》在豆瓣仅仅取得了3.8分,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曾经拍摄出《无间道》、《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导演的作品。
在每况愈下的香港电影市场下,能够坚守原汁原味港片的导演更是少之又少。杜琪峰导演与其银河映像公司成为近些年来为数不多仍能够掌握商业化与艺术性之间微妙平衡的存在。从老式黑帮枪战片《枪火》、《放逐》再到纯商业制作《瘦身男女》、《单身男女》,杜琪峰对于影片的类型走向越来越驾轻就熟。

我们在唏嘘如今香港电影没落之时,也肘行膝步地感激港片在那个精神生活与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年代,以一种极为特别的方式,为我们单一鼓噪的生活,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通过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三教九流社会的描述与还原,使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末路,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义薄云天的兄弟情深,在辗转反侧的难眠夜晚,沸腾了无数青少年躁动不安的心;小人物的自我嘲讽与发财梦的执着,使得四处碰壁、人生失意的成年世界多了点笑中带泪。
所以在接下来的推送里,我们对这些重塑了我们精神世界的香港电影重新分类归纳,以黑帮、动作武侠、喜剧、三级、恐怖以及科幻六大专题的形式聊一聊香港电影是以何种姿态一步步走向神坛,又是如何在一种什么处境下慢慢走向没落。在这些专题中,我们不仅仅只回顾那些经典片段,还要把目光投注在那些没有多少镜头,却极其出彩,无可替代的配角演员。我们愿意更多以导演的视角来回顾这些电影,去寻找电影风格与导演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也更愿意以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为切入点,去揭开一部电影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