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邂逅像你这样的编辑,我真的很幸运”
前段时间,有一个关于“男朋友是编辑”的帖子刷遍了朋友圈,内容大概是一个女孩子吐槽前男友(某出版社编辑)的无能和无力:赚得太少,加班太多,编了书没人买,还得注册小号偷偷吆喝,别人过节送礼他送书,只会空谈不办实事……
身为编辑,看到这样的话,只能苦笑,其中的话十之八九是真的。编辑看似带着“知识”的光环,背后都是看不见的苦涩。毕竟在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面对的状况是一模一样的。

不过,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这一选择带来的后果,也能在实际的现实面前有所应对措施(比如说家里有矿或者三套房可以出租),编辑还是一个很有乐趣的职业,能真正和书打交道,还能和一些有意思的作家和译者相处。
甚至,还有一点点的成就感。有一次,我在单向街书店,看到一个老奶奶买了一本自己编的书,打开在看,忍不住小小开心了一下。
《编舟记》就是这样一本讲述编辑编书生活的书。而且,比编书更“惨”,是编词典。在这个行业里,能去编词典,那才是极限挑战,耗时巨长,收益也慢,其中的艰难和枯燥非常人所能忍受。

但我们生活中就是有老前辈在默默做着这样的工作。你平常在旁边备用的那本厚厚的字典,就是他们在漫长的日子里,一点点打磨而成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激他们的存在,是一个个踏实而沉默的编辑,让一本本书作为人类智慧的载体得以留存了下来。
和大家分享一部分《编舟记》的动人片段。想完整感受整个故事,当然得去看书咯。
《编舟记》节选
[日] 三浦紫苑 著
蒋葳 译
时值樱花含苞待放的季节,在三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庆祝《大渡海》完成的晚宴在九段下的老字号酒店宴会厅举行。
以参与辞典执笔的学者为首,造纸公司和印刷公司的相关人士都受邀到场,出席人数超过了百人。玄武书房的社长登台致辞,拉开了盛宴的序幕。
会场内侧设置了一张及腰高的桌子,放着《大渡海》和松本老师的遗像,周围装饰着鲜花,还供着两合日本酒和酒盅,跟祭坛一样。松本老师的夫人也来到会场,眯着眼注视着老师的遗像和辞典。
真可惜没能邀请兼职学生们。马缔这么想着,游走在自助式晚餐的会场里,向出席者一一致谢。如果总数超过五十人的学生来到会场,定会像蝗虫扫荡农田一般,把菜肴吃得一干二净。玄武书房的经费还没那么充裕,于是决定改日在居酒屋犒劳学生们。
今晚也邀请了几家大型书店以及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人士。两周前正式面市的《大渡海》好评如潮。目前,书店的销售状况良好,完全超过预期。这个晚宴正是追加订单的好机会,玄武书房营业部的一干人个个摩拳擦掌。销售部和广告宣传部的众人也忙着招待来宾,时而为他们斟酒,时而谈笑风生。
问候完来宾,马缔走到祭坛前面。松本老师的夫人正把《大渡海》拿在手上,充满慈爱地端详着。
“松本第一次住院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夫人静静地对站在旁边的马缔说,“当然,他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挂念着《大渡海》。”
“没能让老师看到《大渡海》出版,真的非常抱歉!”马缔深深鞠躬。
“可别这么说,”夫人摇摇头,“松本一定很高兴,我也一样。因为多亏了你们,他倾注毕生心血的《大渡海》才得以成形。”
夫人轻轻地将《大渡海》放回松本老师的遗像旁边,向马缔颔首致意。目送夫人离开祭坛后,马缔朝着老师的遗像默默地双手合十。
“辛苦了。”
以为老师对自己说话了,马缔惊愕地抬起头来。不知何时荒木来到了身边。
荒木也老了不少啊!这也难怪,只是编一本辞典,不知不觉间便耗费了十五年光阴。
“听说你最近很消沉啊。前几天去了月之隐,香具矢很担心你呢。”
“都怪我能力不足,实在对不起松本老师。”
虽然羞于启齿,马缔还是吐露了心声。
“我猜就是这样,所以给你带来了好东西,”荒木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只白色信封,“这是松本老师留给我的信。”
在荒木视线的催促下,马缔接过信封,展开里面的信笺。在词例收集卡上看过无数次的老师的字迹,一笔一画意外地饱含力道。
身为主编,在最后关头却没能尽到责任。在此,谨向辞典编辑部的各位同仁致以深深歉意。《大渡海》完成之时,恐怕我已经不在人世。但是,如今我心中既没有不安也没有后悔。
因为,我眼前清晰地浮现出美好的一幕——《大渡海》航行在汪洋大海上,海里充盈着名为词汇的珍宝。
荒木,我要订正一点。我曾说:“再也遇不到像你一样的编辑了。”但是,我错了。多亏你带回来的马缔,我才能再次阔步迈进在辞典的大道上。
能够邂逅像你和马缔这样的编辑,我真的很幸运。多亏了你们,我的人生无比充实。有没有比“感谢”更能表达我心意的词汇呢?如果有,我会在另一个世界——倘若真的存在死后的世界——将它写进词例收集卡。
编纂《大渡海》的每一天,都是多么愉快啊!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祝愿《大渡海》能永远幸福地航行下去。
马缔恭恭敬敬地叠好信笺,收回信封里。
马缔依次环视松本老师的遗像、刻印着老师名字的《大渡海》,以及会场每一个人的面孔。
词汇有时空虚无力,无论荒木和老师的夫人怎样呼唤,也无法延续老师的生命。
然而,马缔心想,老师的一切并未消失。正因为有了词汇,最重要的东西才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即使生命走到尽头,即使肉体化为灰烬,对老师的回忆,将超越物理意义的死亡印证老师的灵魂长存于世。
老师的音容笑貌,老师的一言一行。为了讲述往事、分享记忆,并传承下去,语言必不可少。
明明从未触碰过,马缔的手心却忽然感觉到了老师的手。最后一次在病房和老师见面时,终究没有握住的那只手,看起来冰凉而枯瘦、却又光滑的老师的手。
为了与死者相连,与尚未降生的人相连,人创造了词汇。
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为《大渡海》的完成而喜悦。
我们编出了小舟。承载着绵绵不绝地从太古延伸向未来的人类灵魂,在丰饶的词汇之海上航行的小舟。
“马缔,明天就要开始《大渡海》的修订工作啦!”
荒木说着,催促马缔走到会场中央。他的脸上泛着百感交集的光辉。或许只是马缔的错觉。
即便在这个喜庆的夜晚,他也考虑着《大渡海》的将来。不愧是荒木,松本老师灵魂的助跑人。
辞典的编纂工作没有尽头。承载着希望,航行在词汇海洋上的小舟,航程永无止境。
马缔笑着点头说:“那么,今晚就让我们一醉方休吧!”
一边注意着不让泡沫溢出,马缔小心翼翼地给荒木的杯里添上啤酒。
-END-
书海行舟,祝大家永远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