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本愿寺飞地&魔都总商会飞地》

东本愿寺的境外飞地别邸涉成园。与东本愿寺几乎同时建成,名字为陶渊明《归去来辞》“园日涉而已成趣”。传统寺庙庭园江户时代园艺师石川丈山所造,因其周边种满了枸橘所以也叫枳殼邸。壮硕的樱树上下左右的枝桠任意交错,微风吹过花雨飘摇而下,美得让人心头颤抖极致浪漫。
庆长7年德川家康捐赠的土地上设立了东本愿寺,后又向寺院捐献了新的土地便于第13代主持隐居,承应2年被用来建造庭园。涉成园除了招待与东本愿寺历代住持关系亲厚之人外,还被用来款待幕府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涉成园记》为始,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宝贵墨迹。
上海总商会一对复合柱式,会所仪门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
十九世纪朝廷征地8000平方米,建天后宫与出使行院。大楼落成通和洋行设计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进门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园。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南大楼底层会场二、三层办公室。北大楼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通和洋行设计,风格典雅、雕饰精美。
额匾上被凿的部分,原来有“上海总商会”字样。顶部还有五芒星图案痕迹,五星这部分可能是后来加的。
出使行辕和上海总商会为魔都飞地。十六世纪签定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上“飞地”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我大凡拍到一张带有沧桑感的历史建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前辈们留下的曾经沧海,难能可贵又美妙绝伦的是很多名词都是闻所未闻。
飞地: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通俗的说是拥有一块地方,又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到达自己的土地称为飞地。
最著名的飞地为冷战时期的西柏林。德国统一前,西柏林的领土主权属于西德,却嵌入在东德的疆域之内。
出使大臣行辕:清代出使各国大臣公使,特派代表团由上海出发前所驻留的官方府邸。
十九世纪出使行辕始建同时造天后宫一座。出使行辕地处租界为魔都历史上的飞地,落成总计面积十一亩九分三厘约合8000平米。
李鸿章出使欧美诸国以及之后的五大臣出洋,出发前驻留出使行辕,并于天后宫上香祈求平安。
二十世纪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光绪三十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称上海商务总会,民国元年成立了上海总商会。原出使行辕房产土地均由上海市总商会接管使用。几家欢乐几家愁,出使行辕原貌不复存在,飞地依然如故。
总商会除天后宫外,对出使行辕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动,占地3300平方米,沿苏州河大门牌楼西式柱和花饰,额匾上“上海市商会”五个大字。会所存档案计74卷内容有:上海总商会议事录、上海总商会办事报告、上海商务总会历次奏案及章程、上海商务总会和上海总商会同人录、会员录以及商品陈列所等事业机构的报告书等。
解放后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飞地永远的飞走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今天的西式门楼还在,一块总商会的玻璃窗,一座仿古罗马的仪门,一对复合柱式让我追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