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近期,朋友推荐了一本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是一个女孩的普通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萨哈拉在学校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但是实际上,萨哈拉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偷偷地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爸爸妈妈因为各种离婚,她随妈妈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原因,她非常内向,自卑、贫穷、孤独。她非常想念爸爸,经常给爸爸写信,但是不知道寄向何处,全部放在书桌里,她将对爸爸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里……内敛的让人心疼,如同小鹿一样敏感,对于生活处处体现小心翼翼。

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每次逛书店,她都可以自由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精装书也可以,妈妈付款的时候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像买鸡蛋或者牛奶这种生活必需品一样。除了出书店,妈妈还经常送她去图书馆,只要妈妈不是很累都回给她读她喜欢的书。丈夫离开了她,但是她尽自己所能照顾和爱护着女儿。即使在得知要将她送去特殊教育学校的时候,妈妈虽然极其生气,但是仍然没有打她一下,只是迈着极其承重的步伐走了,高跟鞋鞋跟敲打地面的,敲下一串“噔、噔、噔……”的省略号。同样在敲打孩子的心灵。着实为妈妈的睿智和大爱感动。
这样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眼中就是问题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妈妈宁愿她留级,也不愿意让她读让人自卑的特殊教育。她今后成长走向着实让大家担心,一切都在一个老师的到来悄然发生改变…..
老师在大家的思维里是庄重、沉稳的形象。但是波迪老师,一出场就惊艳了,古铜色的头发,亮晶晶的蝴蝶发卡,乱糟糟的头发,酱紫色口红,粗粗的眼线,皱巴巴的连衣裙松松垮垮的挂在肩上,看起来不像是老师,更像一个朋克少女。大大咧咧的捧着一大捧鲜花自顾自的用菊花和向日葵,一战水晶台灯装扮教室,第一堂课和孩子们讨论上课的规矩,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不许说话、不许推别人、不许拿别人的东西,不许骂人…..
波迪老师非常不雅的打了哈欠,不许有“不许”两字开头,引导孩子们用“一定要….”仅仅一点点的区别,改被动为主动。

波迪老师为所有的孩子买日记本,补充说每个人都欠她两块钱。每天早上站在门口提着一个大篮子,让孩子们进教室之前把所有烦恼都扔进去。上课给大家用非常快的语速给大家读寓言故事,鼓励孩子游戏机的想法,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她哈哈大笑,她愿意让拿出“快乐盒子“让孩子得到小小的奖励。
微笑、鼓励、心与心的倾听和引导,让萨哈拉、德利的这种被视为特别的孩子慢慢敞开心扉,找到自信,融入课堂。
可能这种至善至美的老师仅仅存在于小说中,但是我仍然期待我们的孩子能够遇上。有时候真的觉得孩子多做几道题,真的还不如多去户外运动和多读一本书更有意义,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入应试教育大环境中,如朋友所说“假装淡定特别焦虑以至不见佛”中的家长一员。
�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