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 大綱 地圖
太史公曰:英布者,其先豈春秋所見楚滅英、六,皋陶之後哉?身被刑法,何其拔興之暴也!項氏之所阬殺人以千萬數,而布常爲首虐。功冠諸侯,用此得王,亦不免於身爲世大僇。禍之興自愛姬殖,妒媢生患,竟以滅國!
一、出身
六人(九江郡六縣),姓英氏(索隱云,英,國名也,咎繇之後。)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時爲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及壯,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人有聞者,共俳笑之。布已論輸麗山,麗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爲羣盜。

六縣
二、少年時,有相者云「當刑而王」,秦時,坐法黥,輸驪山作陵,和徒衆亡江中為盜
三、陳勝起義,番君嫁女於布,英布亦引兵擊秦,破之清波
四、歸屬項梁
項梁定江東會稽,渡江向西,渡淮南,陳嬰、英布、蒲將軍歸屬項梁
五、陳王死,項梁立楚懷王,封英布當陽君

薛縣,立楚懷王
六、項梁死於定陶,楚懷王遷都彭城,英布等諸將聚彭城

項梁死於定陶,楚懷王遷都彭城
七、項羽軍前斬宋義,解鉅鹿之圍,英布為前鋒,數次以少勝多,功勞最大
八、項羽入關,英布功勞最大,坑殺章邯二十萬士卒,封為九江王,都六
九、漢元年四月,英布殺楚懷王
諸侯罷戲下,各自就國。項羽立楚懷王為義帝,遷都長沙,暗中讓黥布襲義帝,八月,殺義帝於郴縣。

殺義帝於郴縣
十、黥布和項王結怨
漢二年,齊王田榮叛楚,項王往擊之,征兵於九江,黥布稱病,派不下率幾千人跟從項王。
彭城之戰,黥布又稱病不往助楚。
項王怨黥布,數次派使者責讓之,黥布更加恐懼,不敢往。
此時北方齊趙反,西方漢是心腹大患,楚王可用只剩九江王黥布,項羽又愛惜黥布的將才,遂未殺他。
十一、項王伐齊田榮,漢王攻彭城不利,派隨何出使九江,說服黥布陰歸漢,以留項王於齊數月
漢三年,漢王擊楚,大戰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謂左右曰:“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謁者隨何進曰:“不審陛下所謂。”漢王曰:“孰能爲我使淮南,令之發兵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隨何曰:“臣請使之。”迺與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因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因説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爲彊,以漢爲弱,此臣之所以爲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淮南市,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太宰迺言之王,王見之。隨何曰:“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淮南王曰:“寡人北鄉而臣事之。”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爲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爲彊,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爲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衆,身自將之,爲楚軍前鋒,今迺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 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衆,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爲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爲弱也。夫楚兵雖彊,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彊,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閒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爲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 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淮南王曰:“請奉命。”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説布曰:“事已搆,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擊之耳。”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閒行與何俱歸漢。
十二、黥布起兵反楚,項王留攻下邑,派龍且、項聲攻淮南,數月,龍且破淮南,黥布暗中和隨何歸漢,項伯收九江兵,殺盡黥布妻子

項王留攻下邑
十三、高祖對黥布的權術
淮南王至,上方踞牀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於是迺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布使者頗得故人幸臣,將衆數千人歸漢。漢益分布兵而與俱北,收兵至成皋。四年七月,立布爲淮南王,與擊項籍。
十四、漢王四年七月,封黥布為淮南王
十五、漢五年,破九江,垓下之圍
十六、漢王論功行賞,黥布為淮南王,都六,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屬之
ps:漢王罵隨何腐儒無功,隨何爭之,遂封隨何為護軍都尉。
項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爲腐儒,爲天下安用腐儒。隨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爲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圖子之功。”迺以隨何爲護軍中尉。布遂剖符爲淮南王,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

黥布封地
十七、高后誅淮陰侯,高祖誅彭越,做成肉醬,賜給諸侯王以警,黥布恐,遂暗中備兵
十八、黥布反
黥布疑賁賀和自己的姬妾有姦情,賁賀奔長安,告黥布謀反,蕭何認為黥布不可能反叛,遂讓高祖囚賁賀,先派人往淮南查明實情,黥布以為必死,故先下手為強,率兵反。高祖釋放賁賀,封為將軍。
布所幸姬疾,請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姬數如醫家,賁赫自以爲侍中,迺厚餽遺,從姬飲醫家。姬侍王,從容語次,譽赫長者也。王怒曰:“汝安從知之?”具説狀。王疑其與亂。赫恐,稱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變事,乘傳詣長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上讀其書,語蕭相國。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繫赫,使人微驗淮南王。”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上變,固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反書聞,上迺赦賁赫,以爲將軍。
十九、高祖問薛公黥布的計劃,薛公對以上中下三計,預言黥布必選下計,高祖深以為然,封薛公為千戶侯,並封子劉長為淮南王,自己率兵親往擊布
上召諸將問曰:“布反,爲之柰何?”皆曰:“發兵擊之,阬豎子耳,何能爲乎!”汝陰侯滕公召故楚令尹問之。令尹曰:“是故當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南面而立萬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籌筴之計,可問。”上迺召見問薛公。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謂上計?”令尹對曰:“東取吴,西取楚,并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吴,西取楚,并韓取魏,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 “東取吴,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卧,漢無事矣。”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户。迺立皇子長爲淮南王。上遂發兵自將東擊布。
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籌之,東擊荆,荆王劉賈走死富陵。盡劫其兵,渡淮擊楚。楚發兵與戰徐、僮閒,爲三軍,欲以相救爲奇。或説楚將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諸侯戰其地爲散地。今别爲三,彼敗吾一軍,餘皆走,安能相救!”不聽。布果破其一軍,其二軍散走。
二十、黥布東擊荊,渡淮河擊楚,和高祖遇於沛郡蘄城,兵敗渡淮,被番陽人殺於民舍
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甀。布兵精甚,上迺壁庸城,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遥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爲帝耳。”上怒駡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餘人走江南。布故與番君婚,以故長沙哀王使人紿布,僞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番陽人殺布兹鄉民田舍,遂滅黥布。

卒於番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