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一座城市告别
查看话题 >香港,我与你这样告别
看到“如何与一个城市告别”这个话题时候,我正在死磕一篇巨大无比的论文,这篇论文从去年十一月写到至今,预计下个月初能提交。交完它,我也就要走了。
背景
(1)离开哪
我要离开香港了。香港之前,我在东南部一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在海岛之前,在首都。首都之前,我生命的故乡。我属鸟的,习惯了迁徙,不能在一个城市长久居住。就是不能。
(2)为什么离开
我这个人对一件事动心起念后,不经过折腾不撞到头破血流心灰意冷,绝不会罢休。死心是一种仪式。总结起来,就是我对现在这份工作以及所在的领域失去了兴趣。也可能是暂时的。我回首这份工作,清清楚楚看到了它带走了我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我的生命力和热情。我不再精灵古怪,很少放声大笑,不得不扯着嘴角微笑的时候,能感到痛楚从心底流向眼底向四周慢慢流溢。见花开却不知花开,闻鸟声而不知鸟声。我的生活寂静无声,毫无生命的迹象。
一直以来,都有一片景象在眼前,亦真亦幻:我置身于茫茫荒野,前方是大团大团的雾气,我就那么睁着眼,提着一口气,要向前去,也只能向前去。
新工作的机会在今年3月出现了。3月4月估计是招聘高峰,收到好几个猎头的电话。答应了一个面试,当是散散心。面试是顺利的。对方也如实告诉我,他们用了一年时间也没找到这个位置的合适人选。而我的经历正好完美契合了他们的三个核心要求。我笑了。很难过很沉重的笑。这个职位不是什么高位,更没有什么高薪,但它对候选人的要求是不近人情的。以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我的确属于这个行业比较少有的。他们也很有诚意,给我开出的价钱是这个行业还可以的水平。
4月4日面试的。4月中应允了。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权衡利弊的纠结不安。离开香港,我会失去安稳的工作,好的薪资,提高学术能力的机会,我心爱的各种演出,还有美好的大环境。But they are not for me. 最后,我要生命力。这个近乎绝望的呐喊让我下定了决心。另一个重要的小事也起了助推作用。我在香港不到三年时间完成了6次搬家。我决定结束这样动荡的生活,虽然,这个动荡要用一场更大的动荡来结束。我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了;我要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了。一切都是未知。
如何告别
前奏
递辞职信。这个举动顺便把一直给我穿小鞋的同事搞下来了。教授不再信任这个同事,收光了TA的权力,与我长谈,给我其它机会。我感激教授给我的一切,但也拒绝了这一切。临走时,我们深深拥抱了一下。教授说,以后不开心,随时回来。我说,好。但大家都知道,回不来了。一别两宽。
同事之间其实多少有点情谊。各自唏嘘,毕竟在接连走了好几个teammates之後,大家对未来的希望不免有些惨淡。各自安好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
至于最麻烦的退房子已经安排好了。在租约到期那一日离开。去那个包面试只到过两次连落脚地都没有的城市开始新生活。
进行曲
在等待离开的日子里,生活依旧如常,但是心态却很不一样了。
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生活,开始留意这个城市我经过的每一处。每天,早起,做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语言训练,洗漱,护肤防晒,到办公室,把麦片倒入适量牛奶放入微波炉叮热。边吃早餐边开始论文。午餐一个小时很匆忙,甚至是敷衍,然后小眯15分钟,醒来发一会呆继续论文。漫长的下午结束后,搭地铁回住处。买些菜。回去煮一下。边吃晚饭边看剧。看完洗完,去散步一个小时。回来洗漱,做一个小时语言训练。睡觉。周五晚上会安排看演出,舞蹈或者话剧。周六日会去看博物馆。如果没活动,会喝酒,让自己迅速失去对这个世界的麻木知觉。
知道自己要离开了,会很用力的把上班路上的风景多看两眼,看演出前拍张照片,去港岛走走,看漂亮的人儿来来往往。我生活在这里,却始终不属于这里。
5月3日结束一场重要活动,我赶着去看法国文化节的一场舞蹈演出。演出前有招待。我向招待前台要了一杯香槟和一杯花生米,和一对法国男女拼台。我一口香槟一把花生米,咀嚼花生米把耳膜震得生疼。那对漂亮的法国人长得真好看啊,说着一口我听不懂的语言。四周都是法国人,美酒香鬓,灯火阑珊。
呵,可是与我何干,与我何干!
去TST看演出照例要买两只富豪雪糕的。为什么是两只?因为一只太寂寞了。我在演出的间隙对着维多利亚港迷幻的灯光,忽然明白自己对于“短暂而永恒”的热爱。冰淇淋和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这样的。
我看到啊,从我开始卖第一支雪糕开始,那个人就坐在富豪雪糕车上,面无表情,一边摇着制雪糕的柄,一边收钱。有时还要和想拍照的人说,不可以拍照。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就在这了,在很久很久以后他还会在这。看完演出回到住处往往已是深夜。
我用什么告别呢?未离开已在怀念就是这场告别的内容。
尾声。
尾声吗?接近尾声,还有事情要处理,要交税,要处理银行寄信地址更改,还要和人吃告别餐。
回首在港的三年,发现自己竟可以在自己的履历上添上漂亮的一笔,成为与下一份工作或深造谈判的筹码。这背后我付出了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心得现在的我是疲惫的、悲伤的、有力量的。对未来已不太恐惧,也懂得珍惜精力,砍掉消耗精力的事情(即使是赚钱的),专注在要深耕的行业,开始和行业里的人积极联络,寻求各种合作发展的机会。
这个行业的动心起念是在十年前。
我用了十年,刚刚达成了我要的角色。以后要以这样的角色面对世界。
您好,新生活,新城市,初来乍到,请多指教!新城市在哪?我又是做什么的?你猜?
-
豆友24811871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30 13:13:04
-
life?club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1 03:12:52
-
苏槿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8 09:40:01
-
radicalteaba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23:18:57
-
抠脚大菲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6 06:53:20
基督山女伯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最短途径指南 (85人喜欢)
- 一份价值5000块钱的育儿书单 (45人喜欢)
- 做心理咨询后,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后遗症” (67人喜欢)
- 很难交到朋友的背后 (154人喜欢)
- 想挣钱的心理咨询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咨询师 (6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