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一梦
大二下「一学期一次的旅游」我选择了南京,最初是因为在南京有最好的朋友和同学,后来在抽时间做攻略的时候深深地陶醉于六朝古都的清幽气质,更加向往和憧憬此次旅行。


虽然上半年假期很多,甚至五一还有4天假,但我还是选择错峰出行,去南京定在开运动会没有课的4.24-26号。
初到南京,碰巧是小雨,下雨天的南方细雨不同于北方的瓢泼大雨,路上的行人很少有打伞的。深吸一口气,一股甘甜凛冽的空气直涌肺腑,路边微风袭来的一丝凉意又让人觉得十分舒爽。这样的南京让我觉得她是一位结着幽怨的姑娘。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南京也不例外。婉约的秦淮河,激起无数文人灵动的思绪;曾经的文化中心夫子庙,集聚了秦淮风光之精华;世人瞩目的明孝陵,开创了明清皇陵制度;中西合壁的中山陵,阐述了孙中山博爱的伟大思想..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激起我无限的遐思,更勾起我迢迢的向往...

在住的地方放置好东西后,带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我就出发啦!首先去的是南京地标之一的总统府。



总统府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自近代以来,总统府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总统府的不远处就是1912酒吧街,之前看网上的攻略以为这里有很多餐馆,结果发现其实地方也不算很大并且可能由于多数是网红店的原因价位挺高!就拍了几张照片走了。

南京的街头的饮品店真的很多,尤其是coco和一㸃㸃,希望西安也早点有一家…

我发现南京的路名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特别是文学特色以及厚重的古都特色,比如乌衣巷、桃叶渡、长干里、山阴路、进香河、白下路,犹如古诗一般集中人心,但又有一些像广州路,汉口路,北京西路,江苏路,湖南路等地名命名的路,后来得知,民国政府根据道路在城市内的大致位置,对照中国版图上对应的省市,以该城市命名道路,还有一种说法是民国时,作为首都的南京,没有太多钱建设道路,于是哪个省斥资修路,就以哪个省份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察哈尔路,但现在已经没有察哈尔省了。
跟着导航步行加公交🚌到了鸭德堡(珠江路店),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鸭血粉丝汤,份量很足炒鸡好喝!

吃饱喝足(主要是喝的很足🙈)后,发现导航离颐和路公馆挺近的就走着去了,实际上沿路的风景给我的感觉都是法国梧桐树,空气中淡雅的气息,有太阳却也没那么热的适宜温度,一切都很美好!
“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也是民国按照《首都计划》实施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现存225处。颐和路公馆区有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马鸿速、汪精卫、杭立武、邹魯、薛岳、胡琏、周至柔、钮永建等名人公馆18处。还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领事馆。颐和路公馆区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之- -,是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走在这条南京“香榭丽舍大街”上,街道两旁的梧桐仿佛多了分娇媚;而珞珈路上的一砖一瓦,一人一景,都充斥着浓浓的市井味道,繁华之外的宁静与生活,大概是这里的诠释。
200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栽下第一棵梧桐,从那以后,法桐就成为这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和文化名片。
每到一个城市,都想要去师范大学看看,因为她有着最为浓重的人文气息。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是我在看攻略时就很向往的号称东方最美校园,谐音“随缘”也很有意趣。
去的时候游客不多雨后的空气中夹杂泥土芳香的气息,置身其中特别惬意,可惜她最美的时候是在初冬,所以就简单的穿过了校园的两个校门。

亭台楼阁,“铁”树银“花”。随园其他处林树茂盛,但杂木横生。里面好多地方都在施工,不是很整洁。作为教学楼的老建筑很有特色,方正古朴,但许多地方布满灰尘和老旧了。
离开南师随园步行了许久坐地铁到了古鸡鸣寺,途中还看到了南京市政府。
小时候学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我觉得是一个模糊数学概念,但直到去打卡,才知道古鸡鸣寺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进门请了三炷香,爬上了台阶之后一股脑的拜完了天王殿,药师佛塔,大悲殿...寺庙内会有指导正确上香的步骤,其实虔诚的心才是最重要的吧,听说古鸡鸣寺以求姻缘很准最为出名~
鸡鸣寺环境幽雅,宝刹庄严,因为不是旺季所以游人稀少。
千年古刹里,立着一尊风霜斑驳的老碑《重修鸡鸣寺记》,虽是明朝重修的碑,却清晰记载了千年古刹的千年故事。公元511年,在南方,鸡笼山东麓的山阜上,那座古老梵刹中,梁武帝一心坚守“佛法治国”,他广集天下佛徒,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佛教弟子不得食肉。从此,儒家的礼制、德行和佛教的慈悲精神融为一体、贯注大同。鸡鸣寺便也成为了佛教素食发源地。
在百味斋的阳台上可以远眺不远处的玄武湖和明城墙,凉风习习,别有一番滋味,在这里一边欣赏明城墙玄武湖风景,一边等待朋友。


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
离开玄武湖又坐了一段时间地铁到南航附近吃韩式BBQ
尽管第一天日行三万步,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依然7点起床了!每次旅游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旺盛总是觉得累并充实着🙈,因为住的地方在朝天宫,离老门东夫子庙秦淮河都挺近的所以就坐公交🚌到了老门东,寻思着买点吃的~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古称聚宝门)以东,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街区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至江宁路,开设金陵刻经、南京白局,以及德云社、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一类民俗工艺,推出多种南京地区传统美食小吃,是中国著名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秦淮河、夫子庙秦淮八绝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姚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素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其他的等以后跟我爸妈再来一次打卡!)



牛肉锅贴不愧名列秦淮八绝之一,和以前吃的锅贴不一样,这里的锅贴都是炸的金黄金黄的,两头不开口,一口咬下去皮和馅能在嘴巴里很好的融为一体,馅的味道和鸡汁汤包是一种特点,肉馅稀稀的量比较少。这个味道依然是我回西安后依然回味无穷的~小郑烧饼也是据说老门东最火的一家店,平时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但因为我去的早他才刚开门就没几个人😂
老门东离夫子庙仅仅10分钟步行距离,来南京前最向往的便是秦淮河夫子庙,所以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这里。

秦淮河旁的夫子庙是很有名的祭孔祈福之地。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夫子庙里面有很多收费项目,比如在大成殿外悬挂几只祈福牌以求学业上的进步,但我觉得其实心诚则灵,或许卖祈福牌的小姐姐最不欢迎我们这种人吧🤔~
夫子庙是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的,而孔庙的核心正殿就是大成殿,大成殿也是夫子庙的中心。殿前站立着一一座巨大的孔子青铜像,与其他孔庙不同的是南京大成殿供奉着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
位于夫子庙明德堂内的华夏教育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文物是中华历史遗存的一部分,见证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教育的变迁,承载着祖先的教育经验与智慧。科举文化作为历朝历代发展的根基,更能让人深刻领悟到教育的重要性。
与之-巷之隔的江南贡院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在这里可以一睹百年前的考场模样。




古代考生从寒窗苦读到一路连科青云直上,追求金榜题名的光耀一生,一心孜孜以求的境界令人动容。
走进这里的景观之时,首先可以感受到的便是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浓郁的文化情韵之下凸显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之感,宋朝时期的初建,历朝历代的逐渐完善,直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科举考生的如仕之路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直至清朝末年科举考试结束才停止了它的使命,许多历朝历代有名的人士例如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陈独秀等都在这里划下了浓重的一道墨笔,在这些名人的渲染之下,这里的景致更是增添了一份特有的魅力。
在这里和最好的朋友碰面了!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见一面真的很不容易,虽然每天微信但见面的感觉还是十分不一样的!
我们去了瞻园,令人惊喜的是瞻园对学生是免票的!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瞻园”匾额。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曾先后作为东王杨秀清与夏宫副丞相赖汉英的府第。
瞻园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王府中至今珍存着镇宅之宝“虎字碑”,堪称“百年古碑,天下第一”,还有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铜亭”,园中东部以一组古建筑为主,西部为园林,园中以假山及水榭著称。假山“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静妙堂为鸳鸯厅,均是南京园林的佳作。“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
然后因为到饭点已经是饥肠辘辘了,xnn带我去新街口吃吃吃!!
吃完烤鸭我们漫步南京各个街道一路闲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
然后xnn带我去了紫峰大厦,据说是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陆第二高楼,是南京城区的中心点及城市的制高点,周边远景尽收眼底:东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长江、南有雨花台、北有幕府山。高耸于鼓楼广场,四周为全景落地玻璃,可以360度环视南京全景。

在玻璃落地窗前俯瞰,南京城风光尽收眼底,让人顿觉心胸开阔。但因为雨后的原因天空是灰蒙蒙的样子,远处的紫金山也是若隐若现,不过在我看来更添了一份朦胧之美。之前读书看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是诸葛亮在出使东吴观看南京古城地形时得出的结论。秦始皇也在发觉了这块风水宝地之后担心它破坏国都的气运因而改“金陵”为“秣陵”(喂马地)。彼时关中以四塞之地,兼具肥沃的八百里秦川,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于一身(骄傲脸)。江南则仍是一片处女地,农业落后,地广人稀。我觉得同样作为历经沧桑的“废都”,南京比西安幸运的多,见证了江南科举之盛,亦汇集了三教九流,诸行百市,骤然间有了最市井、最人间烟火的气息;但又不幸的多,经历了隋唐的打压,明朝迁都后又经历了孤独的荣耀。更是在日寇的南京大屠杀中变为一座死城。
从紫峰大厦出来后,我们去了中山陵。由于前一天在微信上有预约了下午的票,再加上是旅游淡季,在排队入陵区时没怎么排队就进去了。
一路上遇到的旅游团很多,大多是研学的中小学生和旅游的老年团。

中山陵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庄重肃穆又非常大,整个陵区的建筑采用了蓝、白两色作为主色调,为符合“青天白日”。之前看《百年南京》得知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建筑师设计师,更是为了中山陵的建造心力交瘁逝世,很是让人唏嘘!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整个中山陵地形随山势升高,在到达祭堂前,经过博爱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陵门,祭堂内立有孙中山大理石雕像,需排队从一一小门进入墓室,凭栏绕行一周。墓室内石馆上方摆着1:1还原的孙中山雕像,而他的遗体则安放于石棺之下。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遗言。
爬了许久的台阶,排了很长的队伍,终于进到了墓室里,里面还有士兵站岗,十分肃穆,看见了传说中的白玉石卧像。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史中我非常敬佩的人物之一所以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无法比拟! 从墓室出来,可以俯瞰南京城,风迎面而来,十分清爽,感觉很是奇妙。
从中山陵出来后都快7点了,我们就骑车去了xnn的学校南理,这个时候的天已经暗沉了下来,一阵阵的冷风袭来很是凉爽,到了南理之后没一会,突如其来的下起了小雨,南方的雨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即使打着伞也会向你扑面而来。本来逢下雨天我的心情必定烦躁不安,但可能是旅行亦或是有好友相伴,丝毫不觉得烦躁和狼狈~
晚饭时间又被xnn带到了新街口,去吃她特别推荐的水煮鱼🐠

还有水果沙拉和蒜蓉娃娃菜也很好吃!!再次表白xnn带我吃香喝辣🙋(南京之行因为有xnn真的太棒了!)
夫子庙一带的秦淮风景最能代表人们印象中的金陵风光,虽然白天已经去过了秦淮河,但夜景中的她依然吸引着我。于是我们又去了秦淮河。到了晚上,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画舫来去。和我想象中的所差无几,好像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我总是禁不住的想,在某座阁楼上,生活过多少风情万种、惹人怜爱的女子,这秦淮河畔又曾有多少离人。尤其是入夜后,河中船来船往,霓虹倒影点点。在贡院街的青石板路上走走,仍能感受到曾经“六朝金粉地”散发的十足活力。




我觉得秦淮河我以后还会再来的,或许是跟我爸妈,这次因为是我们来的有些晚就没有坐画舫,下次来一定要坐!在华灯初上,晚风徐徐中坐在画舫上,听着《秦淮河》还是多么的治愈和舒适惬意啊!
虽然今天很累,但因为有好友的陪伴,美景美食的治愈让我觉得很充实和幸福!
第二天又是8点起来的一大早,查导航时惊喜的发现住的地方离想要打卡的芳婆糕团店仅仅步行20分钟的路途,所以就背上背包去买传说中的乌饭团!

之后坐地铁到了南京博物院,在没去之前我只预留了三个小时的时间,xnn说南京博物院很大的我还不以为意觉得我们陕博的历史肯定比它大多了所以肯定可以逛完的,没想到最后十分打脸,我甚至都错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直到下午3点才逛完🙈





南博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展馆,它的展馆分布较为分散,并且有很多书画名家的个人展览,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等。



午饭是在夫子庙附近的一家鸡鸣汤包解决的,此时的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吃完午饭后走在南京的路上,看着车来车往,下班的人群匆匆,路边的大爷大妈慢慢悠悠的散步,突然觉得自己仿佛不是一个短暂停留这里的游子,喜欢上了这个钟灵敏秀的地方,南京就是一个安逸的小城,却无时不刻不散发出神秘感,令人徜徉,忍不住去探寻。可无论如何,我之于南京,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暂驻足,又成离别。
和好友在新街口汇合后又去吃了心心念念的南京大排档。 南京大牌档如同古时的市井酒楼,灯火明亮,古香古色,里头搭有一台子,台上有二人,怀抱琵琶,自弹自唱,曲调轻清柔缓,娓娓动听,台下座无虚席,食客谈笑风生。
有人说,百年历史要看上海。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五千年历史看西安。我觉得,百年和一千年的历史,南京都有。这座城市 不动声色让人留恋,它特有的宠辱不惊的从容气质让柴米油盐酱醋茶般乏味的生活也能一天天在这里有滋有味地生长。历史曾在这里,有多辉煌,就有多悲壮,无论是帝王之气还是悲情往事,都一样不动声色地掩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山川河流之间,呈现出六朝古都的温润质感。与西安相比南京是清丽的。
如果说同样作为故都的西安厚重弥坚,那么南京则是绵软温香。三千繁华落尽,六朝金粉都化作纸上烟云,但那有什么关系?金陵的温香与伤愁,仍是后人萦绕不散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