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下的医美机构如何破局?
如今的医美行业,医美机构生存压力与发展并行,经营者处于焦虑又不得不面对的状态下,其实也不是行业本身突然的变化,而是长期粗狂式发展变的要规范的失重感。

01
混沌的市场环境
逐渐变弱的优越感
过去医美机构的成功逻辑是什么?(老生常谈)
竞价+咨询+三方平台+合作渠道
或者更具体说建立在已知和未知的渠道合作及刚有消费意识的顾客群体基础上。
把整形项目和皮肤项目罗列出来,利用顾客对于“专家信任”的方式,只需要通过适当的传播方式触达到顾客,再给予一定的优惠活动加快消费决策。
新的主力消费人群,不能再照过去的逻辑。
现在的年轻人是90后或者说是95后,当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越来越多以游离于主流之外而骄傲,以跟随主流而羞耻。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红脸,锥子脸,如今被年轻群体视为另类和日常谈资。
现在的90后已经成了N个小众群体的集合,因为他们不同的兴趣、立场、信息源等等,他们会和其他人建立越来越深的语境鸿沟。
沉迷二次元的人可能就理解不了喜欢蔡徐坤的同龄人,而我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可能连蔡徐坤是谁都不知道。
市场环境在变化,机会往往存在于细分领域。
当市场环境和顾客群体发生变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医美机构的营销逻辑也发生变化(过去的经验只是经历,而非核心),不一定非要万平级别机构才更信任,有时候小而美更易生存。
当新媒体多样化展现的时候,对于机构来说,不要简单的模仿,而要找到适合自身机构的方式,比如很多人会问到为什么我们在三方平台带量效果并不好,是价格不够低还是花钱少?其实你只是在三方平台上做项目的展示,而并未做更多差异化和根据平台机制规则制定的系统方案,所以顾客在大量同质化信息展示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价格相对低,又信任的机构消费,很多时候不是你的落地页设计不够美,是顾客连发现的机会都没有。

02
以新消费群体喜欢的方式设计项目方案
我们往往想要项目更全而不愿做简化
重点项目太多就等于没有重点
每家机构的情况不同,在优势项目的设计上也会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简单数据分析,针对某一群特定的用户,为他们而设计,无论从项目价格还是项目体验让顾客的满意度更高,同时传播几率也会更大。
你可以称为这种项目是核心也好,爆品项目也好,前提是想好目的,盈利型和非盈利性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如果给予优惠就给真优惠,减少顾客消费的痛感,也更易成交,毕竟价格虚高也是共识。金融越收紧,顾客越理性,更好的经营一定不是通过暴利。
03
基于人性思考营销
基于品类来连接
基于品牌来表达
应该有很多经营者思考过,如果不通过合作渠道,怎样做增长的问题,之前文章也有提到过从互联网行业演变过来的很多营销方式,比如存量找增量,的确是很有用,也有机构在尝试通过合适的会员体系(非简单罗列),从机构目前顾客和潜在顾客基础上寻求增长。接下来的核心是品牌,而品牌表达的核心是用品类连接。
在此之前,先聊聊人性。
我们的人脑,本能的在排斥那些复杂的东西,而会去选择记忆那些简单的东西。人脑天生厌恶复杂,喜欢简单,于是有了七定律和二元法则。
什么是七定律和二元法则?
「七定律」是指在任意一个消费品类里,大部分只能记住不超过七个品牌,这叫七定律。
「二元法则」是竞争的终极状态,就是前两名会把这个行业的大部分利润给吃走,就是一个品类,从刚兴起的万马奔腾的局面,最终会变成两马赛跑,赢者通吃,这叫二元法则。
既然人性喜欢简单,我们怎么办?
用品类思考,用品牌表达。
顾客通常想要做医美项目的时候的场景是查询或者跟朋友询问,以及以往的认知,往往从品类开始,比如想要做双眼皮,具体选择方式是欧式,埋线或者小切口这是具体操作,可能因为见过迷你小清新双眼皮的广告,会首选了解一下。
医美手术项目和皮肤项目对于顾客来说,是两种不同消费决策的品类,对于整形机构来说,最好有自身机构基于某个品类的核心项目。
作为要做品牌的经营者来说,首先要想好核心项目的品类归属是什么?并且要致力于成为顾客在想起这个品类时候的首选品牌。
对于中小规模机构来说,从细分品类构建起的品牌优势会更强,毕竟整体品牌的营销是在营销预算的基础上。

04
向上做好战略
向下做好运营
做好战略配称和运营配称。
所有人都在谈战略,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战略是个什么东西,接下来也就会顺理成章的知道什么叫配称。
战略需要一个协调一致的运营活动,去建立一个一致的定位,它既是一个活动,也是一个定位,组织协调一致的运营活动就是配称。
做好配称首先是要简单一致,这是保证运营活动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并且在一点上不断地积累,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知道我们到底想干什么,减少沟通成本。
各个活动之间还要不断相互加强,他们不是隔离和割裂的,应该是在互相加强同一个特征。同时还要投资最优化,减少无效动作,保持成本最低。
运营配置是护城河的关键。
护城河的核心就是运营环节的积累。
当一个事有20个环节的时候,就算有人来模仿,每个环节模仿 90%,0.9 的 20 次方是小于 0.2 的,也就是他基本上是学不会的。
之所以现在很多创业者担心被模仿,是因为他的运营体系太单薄。所以做消费品牌一样的,如果你的运营环节太单一,没有体系,是不可能有门槛的。
好的运营,是简单到自己可以复制,复杂到别人无法复制。
很多机构比较喜欢模仿,当看到区域范围内的某机构做的营销活动效果不错的时候,往往是拿来主义,但是看似别人低价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执行方案,而你却只是用同样的方案操作而已,所以效果会相差甚远。
结语:无论做品牌还是机构运营都是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结合自身机构战略匹配的整体布局又需要结合市场现状的方案设计,比起焦虑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模式。
更多关于医美运营咨询 V:yangyibo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