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读后感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从小就知道杨贵妃这个人物,知道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却从来没有去进一步了解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出处——《长生殿》。 《长生殿》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整部剧共五十出,我觉得在两个人的爱情线方面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长生殿立誓厮守—马嵬坡生离死别—天宫觅魂重圆。可是这部剧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又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一个朝代的濒临崩溃。 “那日,唐明皇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有人将杨玉环归为如同苏妲己一般的红颜祸水,认为她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但是换位一想,她是谁啊,她的夫君是谁啊,她是贵妃啊,她的夫君是一朝天子啊,这天子手里掌管着生杀大权,他一句话就可让人生,让人死,可福泽天下,也可使人颠沛流离。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他们是帝王夫妻,哪一个女人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只爱自己一个人,如果将他们的身世与他们的爱情抽离开,我很羡慕杨玉环有一个这么宠爱她的李隆基,我在杨玉环身上没有看到红颜,也没有看到祸水,我看到的仅仅只是一段山盟海誓的爱情,一段加诸在皇帝与妃子身上的爱情。而如果硬要说朝代的灭亡是杨玉环的过错,还不如说是李隆基英雄难过美人关。 前两年有一个名叫《妖猫传》的电影,讲述的是唐朝的兴衰,《长恨歌》的问世,杨玉环的生死之谜以及白居易的求索。在这部电影里面,我看到了杨贵妃在万人面前荡秋千,看到了极乐之宴的盛势,看到了那千千万万的人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仰慕,想必这些场面也是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过分宠爱。而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会让人领略一番这位皇帝对妃子的宠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正是因为“姊妹弟兄皆列土”,国舅专权,一时间杨家权势滔天,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就在李隆基与杨玉环醉生梦死之际,大唐的气数正在悄然改变,一场灭顶之灾正在向着貌似太平天国的大唐悄无声息地走来,也正向着正沉浸在纸醉金迷的李隆基与杨玉环走来。 安史之乱,唐朝历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屈辱,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无可奈何的李隆基带着皇亲国戚,带着他的爱妃杨玉环深夜逃出长安城,奔往蜀中。途经马嵬坡时,在太子的授意下,陈玄礼发动禁军兵变。唐明皇言杨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而这一不得已的赐死,让所有的美好瞬间变成了过眼云烟,十多年的恩宠,十多年的恩爱,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在此刻都变成了虚无。曾经富贵至极又如何,曾经宠冠后宫又怎样,在生死面前,那个曾经给过她天,给过她一切的男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被人推向无尽的死亡深渊。在生命关头,她曾奉为天地的靠山却不能让她躲避风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抛弃了她...在这里我能想到杨玉环的心定如死灰一般,她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惟有她一死。还好,作者写出了一个幸福的结尾,李隆基深切地怀念着杨玉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让他与杨玉环可以在天宫相会,让他们在天可做比翼鸟,在地可为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