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歌之年
2006年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2014年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2019年有歌之年
李宗盛是很爱惜自己羽毛的,他很在意外界对流行音乐的看法,在他看来,流行音乐是一桩严肃认真的事情。在努力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佳作的同时,他开演唱会的节奏可谓“低频”,同时他给自己的演唱会定调的主题也非常契合他当时的境况,比如1994年的暂别歌坛演唱会,2014年的主题“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配着那张胡子拉扎开摩托车的大叔形象的海报非常深入人心。
本城有幸,作为大哥”有歌之年”系列巡回演唱会内地的首站,开票一抢而空,二手票价已然翻倍。
开场的VCR从他音乐生涯的木吉他合唱团谈起,谈到大叔担当制作人的第一张唱片,正是机缘巧合,那是郑怡的《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彼时该片原producer侯德健突然不辞而别离开美丽岛来到大陆,唱片公司苦于无人担当郑怡即将发行唱片的制作人,据说作为当时郑怡的男友,李毛遂自荐,并一炮走红,遂一发而不可收拾。

《开场白》、《生命中的精灵》、《寂寞难耐》
这三首都是李宗盛第一张唱片《生命中的精灵》里面的作品。2006年中秋节,在上海大舞台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上,我听他特别强调说这些属于他早期的作品。我的理解是《生命中的精灵》这张唱片有点他半自传体的味道。和后面90年代那些精致卖座的唱片相比,他这几首歌带有些许民谣风,尽管彼时对岸的民歌浪潮已近尾声。

其中《开场白》作为演唱会的开场白再合适不过,而《寂寞难耐》里面那句“三十岁就快来”,则每每在演唱会上被改编成“四十岁就快来”,“五十岁就快来”…,这次则是“六十岁刚刚过去”,当年初出茅庐的小李已经变成两鬓斑白的老李、大哥。2009年,受益于对岸的小马哥上台,陆客可以报名赴台旅游,不过当时只能跟团游。记得有一晚在某量贩式卡拉OK店,我们一群人喝着啤酒唱着包括老李在内滚石诸星的歌,当时惊讶的发现对岸的卡拉OK大概受制于版权问题,曲目远不及大陆台系OK店来的丰富。在游程接近尾声的一个晚上,我在台北诚品书店买到了这张CD,非常不容易,二十多年前的作品竟然还有售卖。而近期曾在苏州诚品书店看到过黑胶版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收藏一张。这是一张李氏唱腔代表性的作品集,仔细听会发现,唱歌对于李宗盛来讲,不就是说话那么简单么。
再谈《生命中的精灵》,老李唱到“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都猜错”。张艾嘉曾经在2006年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上对着歌迷用这两句话调侃了李宗盛,并追问道“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这也许是rehearsal的时候早就安排好的桥段,不过由张艾嘉来问还是意味深长啊…
三首歌过后,是第一个间奏,容老李讲讲话,喝口水,调整一下节奏。这时他谈到他的感情历程,提到有三个lp,以我的理解,第一个lp是朱卫茵,第二个是众人皆知的林忆莲,那第三个是…莫非近年来老李老树逢春开新花?

《飞》、《七点钟》、和《最爱》这三首歌共同构成第二个段落,老李谈到了当时作为刚刚崭露头角的制作人在用他人成名的歌词作曲时的心路历程,其中《飞》听大哥唱过很多次,收录于他94年的专辑《不舍》,另外两首歌是第一次听到。这次的《飞》与众不同,连和声都是老李自己唱的,感觉换气的节奏都被打乱了,难道不可以安排李剑青唱和声么。


接着是年年有hit的VCR,开启一年一金曲的节奏,这是李宗盛作为producer的全盛时期,也是滚石唱片的全盛时期。

1989年,《梦醒时分》,陈淑桦的经典作品,不用再多费口舌了,好好欣赏就是。不过这首歌老李玩了一个小花样,改编了一下,让下面跟唱的难度陡增。记得这个花样在纵贯线演唱会的时候也玩过。

1990年,《我终于失去了你》,开启赵传的篇章。


1991年,《飘洋过海来看你》,娃娃金智娟的经典歌曲。


1992年《问》,又是陈淑桦的作品,记得是某部武侠片的主题曲。

1993年《爱如潮水》,张信哲的经典歌曲,而且他下个月也要在这座场馆开个唱,真巧啊。

1994年,《领悟》,辛晓琪的经典,其实我觉得老李唱的比辛晓琪更好。记得大陆1995年引进的时候,我还买了一张磁带,是上海音像出版社的。

1995年,《为你我受冷风吹》,林忆莲的环节来了。李说他最喜欢这首歌中的一句“缘尽仍留慈悲”,是说给林忆莲听的么。

1996年,《夜太黑》,当时我高中,喜读新民晚报,林忆莲这张专辑发行之时该报上还有一篇非常认真的乐评,令人印象深刻。“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多么出神入化的作品啊。对于这首歌,个人觉得当年林忆莲唱出来的感觉比现在的老李更到位。

97、98两年跳掉了,应该是老李携林忆莲去加拿大生活了吧。
1999年,《阴天》,莫文蔚的经典作品。

2000年,《晚婚》,是写给江蕙的一首歌,非常经典,但是不算太红,2014年梅奔中心“还是做个大叔好”开唱时老李在前面唱着,后面大屏幕上配的VCR很好的刻画了一个都会大龄女性的形象,老李到底是都会女子代言人啊。
接下来喝水加聊天的间断就谈到他来到大陆的经历了。上海两年半,住在古北漕宝路一带,之后就来到北京。按照以往李的说法,他一直很难和上海这个城市“和解”,倒是北京的生活给了他更多创作灵感。我一直对他这个说法不太理解。帝都的气场显然更契合创作过《首都》这张专辑的音乐教父罗大佑,而善于给女人写歌的李宗盛明显和上海更搭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和林最后是在上海分开的,所以…
这时老李在北京收的弟子小李-李剑青唱了三首歌,让老李休息了一下,6旬老李不容易啊。
接着就是类似经典串烧的时刻了,也算一个小高潮吧。《我一个人住》、《爱要怎么说出口》、《不必在乎我是谁》、《让我欢喜让我忧》、《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等等,其中顺便调侃了一把把major唱成minor的成龙。


《让我欢喜让我忧》是一首没有想到老李会安排的歌曲。好像原唱是日本组合演唱的《男と女》,老李填了中文版的词,按说他一向bs八九十年代HK的华语歌坛大量翻唱日文歌的风气,强调原创作品,我一直觉得他自己的演唱会是不会唱这一类歌曲的。

《当爱已成往事》,真心是经典,全场大合唱,每次唱到这首歌,台下总有人高呼林的名字,对此老李只能一笑而过了。



《新写的旧歌》是最近才发表的作品,地位类似《山丘》之于2014年演唱会,《给自己的歌》之于纵贯线的演唱会,也算每次演唱会都有新作唱给歌迷听。这首歌是他写给他父亲的。记得在李的作品中,只有《阿宗三件事》提到过“我是一个瓦斯行老板之子,在还没证实我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以前,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忙送瓦斯”,其他歌曲或者其他公开场合李没有提到他父亲。老李的母亲倒是经常在他的VCR中出镜,一口带有宝岛方言的“阿宗啊”脍炙人口,这次算是他完成了一个心愿吧。
接着就是《给自己的歌》和《山丘》这两首经典的个人人生感悟类型歌曲,虽然这几首歌流畅度不如90年代大卖的那些作品,但是明显更厚重,属于李的呕心沥血之作,非常人可为,也是获奖无数的作品。华语乐坛进入21世纪后像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了。是因为互联网摧毁了唱片工业?还是时代变幻受众已经不喜欢买碟片听专辑?
然后,老李就返回后场了,时间快到十一点了,Encore阶段只安排两首:《鬼迷心窍》和《凡人歌》,当然每次演唱会都有遗憾,总有一些经典歌曲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放进去,对于这一次来讲,比如《爱的代价》,比如《寂寞的恋人啊》,《仿佛是昨天》、《阿宗三件事》…
全场来看仿佛是一次集体K歌活动,那么多么熟悉的伴奏VCR,熟悉的滚石唱片公司风…包括老李的御用编曲,也是他演唱会的固定搭档,来自马来西亚的Jenny Chin & Mac Chew,只是没有为他们俩给出灯光和大屏幕特写。
老李今天体力有些欠佳,事先拿到的歌单上好几首歌都没有唱,而且一开始就有走音,后面《给自己的歌》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山丘》的开场几句有点失声,底下的听众接过去唱为他解了围。大概真的是年纪大了,真担心后面接一周两场的节奏,很考验人啊(5月26日绍兴、5月31日合肥、6月2日镇江…)。
散场的时候放的是《你们》,这是他写给歌迷的一首歌,“有天若有人问,这一行烟尘滚滚…谢谢你们 一分一秒的青春 只要歌还在唱着 我答应不会 让你觉得闷”,这就是老李,一个六十多岁的男宁,给歌迷的话。
最后要感谢沈总、蔡总和辛总,得以近距离和大叔见面,感悟颇多,作拙文一篇,交作业喽。
本文所有照片均摄于现场,手机一般,摄像技术更一般,请多包涵。
P.S.:今天所有的都是歌词、字幕,VCR的解说词都是简体字,特别是歌词,让习惯了K歌看着台版卡拉OK的我们颇不适应。 2025年4月13日,李宗盛又走进了苏州奥体中心,这里补充一些当日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