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的是辛酸苦楚无人说
刚读完路遥写的《人生》,心里非常难受,闷着气流泪,为我的巧珍,为不公的命运与曲折的人生。我为巧珍哭了三回。第一次是她勇敢地上前帮一直暗恋的高加林卖馒头、轰轰烈烈地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他,第二次是她在被高加林抛弃后那一次流泪,第三次是故事的结尾,德顺老汉对高加林说:“巧珍是一块金子啊,你失去了一块金子......”
无疑巧珍是我最爱的一种女性形象,她代表完美和纯真,代表母性和圣洁。她愿意为了爱付出一切,也愿意为了爱选择宽宥高加林的不堪。而文本中出现的另一位女士黄亚萍则代表了热烈和聪颖,可是路遥对她的刻画是不完美的。相比于巧珍,黄亚萍的缺点在于不顾别人感受的任性和性格上的世俗偏执。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同样也有两位典型的女性可与之类比。红玫瑰娇蕊是热烈的,白玫瑰烟鹂是清淡的,振保在娶了白玫瑰以后却发现自己心中对红玫瑰念念不忘。(那么试想,娶了红玫瑰以后,是否他又会向往一朵圣洁的白玫瑰?)从张爱玲经典的比喻“蚊子血、朱砂痣”和“白米粒、白月光”一直引用到后来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再到路遥的《人生》,高加林在与黄亚萍结合后遭受重大人生打击却同时失去了巧珍而追悔莫及。 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稳定的命题,任何的故事都在诉说这样的命题:失去与珍惜。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完美的,再好的东西都有瑕疵。但是如果此时拥有就要好好去珍惜,这件东西的价值并不能用纯理性思维来衡量,而是要靠感性思维去怜爱,平常把身边的一切当成理所应当,失去的时候才明白曾经拥有的一切是那么珍贵也于事无补。最后巧珍嫁与别人在我看来有一种报复和警醒的作用,为了使高加林明白这个道理,巧珍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路遥主要围绕高加林的事业线和感情线书写,高加林事业上是“落——起——落”,感情上是“起——起——落”,突出矛盾是理想与现实、多情与无情、城与乡、贫与富等两极分化,在富有张力的对比中烘托出明显优势的一方的重要性。在作品的末尾作者已经一语道破主旨,其一是警醒年轻人追求理想、梦想不能脱离现实,其二是重视劳动、凡事不会不劳而获,其三是珍惜情感、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很简单朴实的书,它甚至直接告诉了你它的想法。但也是一本足够打动人的书,因为它的真实——被我们所鄙视和怜悯的高加林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