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 地圖 大綱
這卷也很有意思。如果是孝文帝和張廷尉的組合,那麼古代社會的法治好像還是很可行的。張廷尉就是依法治國的典範。。他的幾個判決的案例都很有意思。馮唐論趙李牧、廉頗也很精彩。
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守法不阿意;馮公之論將率,有味哉!有味哉!語曰“不知其人,視其友”。二君之所稱誦,可著廊廟。書曰“不偏不党,王道蕩蕩;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張季、馮公近之矣。
【索隱】張季未偶,見識袁盎。太子懼法,嗇夫無狀。驚馬罰金,盜環悟上。馮公白首,味哉論將。因對李齊,收功魏尚。
一、張釋之
(一)出身:張釋之,字季,堵陽人,兄張仲,二人住在一起。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

堵陽
(二)孝文時:
1.因善於積財為騎郎,十年沒有升職,沒有名氣,自免歸
以訾為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欲自免歸。
2.中郎將袁盎賞識他,見他要離開,遂建議徙補謁者
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
3.受到文帝賞識,拜為謁者僕射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於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僕射。
4.勸文帝勿升遷上林虎圈嗇夫,後拜為公車令
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回應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複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複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5.彈劾太子和梁王坐車過司馬門不下,文帝奇之,拜為中大夫、中郎將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薄太后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6.文帝、慎夫人登霸陵……拜為廷尉

慎夫人鼓瑟,文帝倚瑟而歌於霸陵
頃之,至中郎將。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是時慎夫人從,上指示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慘淒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郤;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文帝稱善。其後拜釋之為廷尉。
(1)行人犯蹕,天子馬驚,下廷尉,張釋之依法罰金,文帝怒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穚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秦當,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2)有人偷高廟玉環,下廷尉,判棄市,文帝欲族,釋之言若此罪當族,那麼萬一有人偷長陵之土,就沒有更重的刑罰可以處罰了。文帝和薄太后商議,認可了釋之的做法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禦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為親友。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7.周亞夫和王恬開見釋之執法嚴明,和他相交,由此張廷尉聞名天下
(三)孝景時:
1.因曾彈劾景帝,怕被殺,用王生計,保全。
後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
2.王生當廷辱張廷尉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穇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穇!”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柰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穇?”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穇,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3.一年多後,為淮南王相,久之,卒
(四)子:張摰,字長公
張廷尉事景帝歲餘,為淮南王相,猶尚以前過也。久之,釋之卒。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
二、馮唐
(一)出身:祖父是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
(二)文帝時:
1.以孝,為中郎署長,當眾侮辱文帝,言文帝不是可以用趙李牧、廉頗之主,文帝大怒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钜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柰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2.拜車騎都尉
匈奴犯北地郡,殺北地都尉卬,文帝問馮唐為何自己不能用廉頗、李牧,馮唐巧妙對策,勸文帝放寬對軍隊的控制,並為雲中守魏尚說情(魏尚因爵位和所報的首功不同而獲罪),文帝大悅,派馮唐持節赦免魏尚,復為雲中守,拜唐為車騎都尉

匈奴略地安定朝𨙻

雲中郡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𨙻,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為意,乃卒複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其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雲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私養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其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雲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複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按,𨙻同那字。
(三)景帝立,馮唐為楚相,後免
(四)武帝:求賢良,舉馮唐,當時馮唐已經九十多歲了,於是以馮唐之子馮遂為郎,遂字王孫,和太史公是好朋友
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複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遂字王孫,亦奇士,與餘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