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
豆瓣友邻间间同学,每天午餐和晚餐时间,都会发美食九宫格照片。每次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食物/丰盛的食物,都让我产生恍惚感和怀疑感(还有点困惑疏离感)。
食物/食物照/食物的名字etc,对于猴子来说,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巴甫洛夫那套,狗子流口水的条件反射套路,即,“想吃”/食欲。
如果吃不饱肚子,我就没什么困惑了,我就是很简单的,流着哈喇子的狗子,那种。
但是能吃饱的前提下,我是否应该去吃烧鹅?岩烧三文鱼?龙虾?火锅?冰淇淋?喜茶?星克巴?炸鸡?红烧牛腩。。。相信盆友们都会说,吃得起的话,又有胃口/有食欲,绑啊啵剔特,为什么不吃?又碍不上谁?是吧。吃了也很开心。人生追求幸福和快乐,天经地义的啊。
这就是我的困惑。假如一件事情,你可以去做,做起来也不难,有条件做,做了会让自己快乐(似乎既不伤人,也不伤身),为什么不?可恰是这个,为什么不,也可以,等价改换成,为什么要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做了能带来快乐,为什么就一定要做?
82岁的娶28岁的,有条件,两厢情愿,貌似也很甜蜜,为什么不?。。。。而我一定会说,82的,娶28的,太荒谬了。(别问我为什么荒谬。我只是本能觉得荒谬。)
缤纷的食物,也给我带来这种“荒谬感”的困惑。不吃那么缤纷,也不影响我吃饱(好吃的东西那么多)。吃得起(完全没问题),可是我为什么要去吃它?如果不吃那么缤纷,又会怎样?又能把自己怎样了?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真不做,又会怎样?82的真不娶28的,就会给憋死?就会觉得很痛苦?永远的遗恨?
每次遇到这种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可吃可不吃的事情。都会问自己,真不做会怎样?真不吃会怎样?
非常有趣,绝大多时候,自己的答案都是,也不会怎样,也没有到“那么”想吃的地步。好吧。那就不去吃。不去做。把机会“留出来”。留到哪天真的非常想去吃,想去做了,或者,哪天葛格解洁抵迪美眉们也说他/她想去吃了,大家一起去吃。
不是煽呼吹逼苦行僧生活。该吃肉我当然吃。我已经活得很肆无忌惮了。就是因为活得甚肆无忌惮,总觉得哪里不大对,不想彻底“沦为欲望的奴隶”。
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S),都尽量把默认选项设成“否”。还有些事情(N),我会把选项始终/“永远”设成“否”。还有些事情(Y),我会把选项最高优先级给它,设成“是”。
某些事情,我“坚定不移”地选N。S与N似乎并不相关(彼此完全独立)。不过就我个人来说,行为S似乎有利于我实现行为N。。。不见得对。不见得有因果性。一种猜想/尝试。
Y则是完全另一种追求。我不惜血本/不介意赔本/甚至烧一点纯阳真火去做。。。跟S或N一点关系都没有。
换句话说,我在宿命论与自由意志间摇摆。并不贞烈,只是困惑。Y和N那种选择题,都超级好做。所有的S,能意识到的话,我都争取,试着先把它往N那边拉拉(S实在太容易滑向Y了。很多时候很本能就滑向Y了)。
这种模式很逗。它是“保守”的(当然),同时似乎又是一丁丁点“自由意志”的证据(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