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平 | 活在生活之外

我能想象到一九九六年的夏天,张艺谋穿着红色长袖戴着顶草帽坐在一架三轮车上,风吹动了黄色草帽,而他用手压了压。一旁的姜文则坐在片场的角落,结巴地念着台词,然后心里肯定嘀咕一句,“这个故事写的真他妈的有趣。”
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踱着步子,一会儿暴露在阳光下,一会儿隐匿在阴影里,眼睛很小,你看不到他的眼神,但能感受到他的思考。姜文当然也会注意到这个人,并带着好奇心与之交流,一根烟的时间,促成了四年后的《鬼子来了》。

文学与电影的彳亍
文学与电影之间拥有着许多关系,基石、共生、敌对种种。从作家的角度看,述平说,“电影剧本它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就是在原著基础之上来展示你编剧的技艺和才能。”从改编尤凤伟《生存》的《鬼子来了》,到改编马识途《夜谭十记》的《让子弹飞》,述平始终觉得电影需要文学去支撑。
拿掉述平的编剧身份,他倒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文人,除了创作小说,更多时候可能会点上一根烟,思考生活与人性,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一些世界中,尝试在独处时听到人物的声音。不像电影是个集体化的物件,文学更多是自由化,个人化的表达,天生就是一种寂寞行当。
在享受这份孤独的同时,述平似乎也想把作品视觉化。他知道文字固然带有一种魔幻的感染力,会在读者的记忆中刻画出一些痕迹,但这股力量有时并没有影像来得通透,所以他没有拒绝把《晚报新闻》改编成电影。他第一次成为编剧,费尽心力,数易其稿,为两个偏执狂作传。他希望读者或观众把小说和电影看作两个不同的作品,它们各自发展,通往不同的目的地。
述平深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恋爱,勾引与被勾引的关系,这在电影剧本的创作中也尤为适用。他改掉文学写作中碎片化的风格,增强故事的情节性,使之更具有生活气息,再沿用小说中的荒诞感,严肃中不失趣味。
在九十年代,《有话好好说》并不受到广泛重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去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喜剧的背后,隐藏着当代人的焦虑不安。值得被观看的电影,会在时间之外茁壮生长,获得自己的艺术生命。

因为是你
述平在二零一一年出了本书,短篇小说集,书名只有一个字,叫《某》。浅葱绿色的书皮,沉稳、雅致,按述老意思来说,就是讲究。姜文作序,有了下面这段话。
“述老出书,叫我写序。
我说为啥是我?他说因为是你。”
姜文迄今为止导演过六部作品,其中四部是与述平合作,可见两人关系的密切。姜文说,“述平是个会写书的人,我可不会,但我可以看点儿,因为我认为看总比写省些力气。那就让他继续写吧,我们来看。多好。他好多小说写得特别好,而且特别色。不是那种贬义的色情,它主要是写男女,但是不仅仅局限在男女这个事儿上。”
也许,这是创作者之间最为理想的合作方式,编剧把剧本的轮廓和内核完成,留给导演去添加更多丰富的表达。述平和姜文身上的那股劲,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侠义、匪气皆具。十几年的合作,两位相知的老友,一瓶酒、几叠菜下肚,天南地北胡聊一通,灵感在碰撞中闪耀火光,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

《鬼子来了》中六旺说,“我出了村,就过了河,我过了河,就上了山,我上了山,就进了城,我进了城,就去了药铺,我去了药铺,就见了李麻子。”看似琐碎的台词,恰恰表现出那个年代村民的愚昧,也贴近于人们日常聊天的口吻,让观众会心一笑。前期营造的喜剧效果,更能带来结尾的悲剧感和冲击力。

到《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因为梦境而去买一双黄色须子的鱼鞋,梦幻在现实的表现下显得异常真实。满地的红土,念诗的疯妈和一个叫《树上的傻子》的故事,述平想要说,你看,这一切都不像生活,但这一切又都像生活。“我宁愿把想象放在第一位,把创造放在第一位,然后再给他披上件现实的外衣。”他和姜文一样疼爱这部电影,它很高级,吸引你,感染你,有意思。

“劳动人民文化宫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2004年11月22日秋凉
执行制片人尹红波、编剧述平、制片主任赵晓时、美术曹久平,并徐顺年等一众主创十余人等,如约而聚,把酒言欢。
姜文款之以佳酿,众人饮过三巡,酒酣耳热,问可有奇闻轶事?
有。姜文闭门关灯,开窗引月;四个故事,随酒到来。边想边说,举座皆醉;星移时转,过而不察。
静,竟不知有终。
未知何时,方如梦方醒。群情澎湃,难以自持。
‘太阳升起’,不远矣。”
——姜文
活在生活之外
姜文:书里的故事很精彩,有您自己的影子么?
述平:没有。
姜文:一个都没有?
述平:一个都没有。用您的话说,我在生活之外。

作为今年FIRST影展竞赛评委,他肯定会从内容出发,去考察年轻人的故事和讲述的方法。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故事,但是缺少讲故事的人。
于是,我想象在二零一九年的夏天,述平站在西宁街头,端详来往的行人,手里大概率握着一根未燃尽的烟。你若上前攀谈,他会笑着和你聊上几句。这几句无关电影,而只是一个个关于庸俗、美丽、潦草、虚妄的故事。
-撰文 第十三届FIRST影展志愿者 丁圣润-
参考文献:
述平《某》
姜文《四个故事》,收录于《长天过大云》
梅雪风《〈鬼子来了〉编剧述平专访:有乐趣在里面,是创作,没乐趣在里面,是干活》,《电影世界》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