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嘹啰山歌
嘹啰山歌,采用固定歌头“嘹啰”开唱,因此得名。这是一种传唱千年、曲调优美的壮族山歌,在南宁市良庆区、邕宁区一带极其盛行。2013年,南宁市良庆区获授“中国嘹啰山歌之乡”称号。那陈镇邕乐村美悟坡是嘹啰山歌的发祥地。
美悟坡嘹啰山歌风韵纯正,世代相传,从未间断。嘹啰山歌源于古时的毬丝歌会,是时,人如海、歌如潮,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所谓“毬丝”,即是采用鸡、鹅的绒毛编织成为“球”状,在歌会上,未婚男女眉目传情,含情脉脉,以歌为媒,对唱山歌,互表爱慕。歌会散后,便也情到深处,即把“球”作为定情信物抛赠对方,通过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据考证,宋朝仁宗时期,狄青率军南下平乱,驻军那陈戍守,戍边将士带来的北方文化与南方百越文化开始碰撞、交流和融合。“嘹啰山歌”正是始于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乃是中国北方文化与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历史见证。戍边将士口头传唱的故乡民谣民乐民歌,被当时的土著未婚男女加上极具壮语特色的“嘹”、“啰”作为歌头开唱对歌,互表爱慕之情,“嘹啰山歌”因此得名。据研究分析表明,“嘹啰山歌”运用了《诗经》“国风”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蕴含了壮语文化的山歌韵味和浓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