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感悟
上周五因为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虽然是突如其来的疾病,但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头两天甚至手机都不方便碰,整个人反倒是放松的,只能读读想想。
医院是高度流程化和高效的,从挂号、诊断、检查、手术、住院是非常琐碎复杂的,甚至小到病床的管理等等各个方面,对于任何医护人员来讲,中间几乎都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周六周末的时候,管理整个一层的护士只有4-5个人,但是病床非常多,每个护士一直忙着不停给各个床位的病人换药,几乎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之所以一个护士可以能照顾这么多床位的病人,是服务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功劳,但是作为护士来讲,其实工作内容其实非常单一和重复。
医院的床位设置跟房地产挺像的,是看地段和资源的。最好的单间,在最好的位置,最安静的角落;多人间要么在阴面,要么在厕所或者洗衣室附近;双人间也在最好的位置,作为单人间的缓冲地带。
医疗资源总是稀缺的。最多的有六人间,病人和家属需要挤在小小的病房里。我觉得这个跟教育资源一样,如果所有的东西统一定价,统一划分,是最有害的。有好有差,才是对所有人有利的,这样大多数人都有选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资源总是稀缺的,尤其在关乎人的发展和生命健康这两个领域。
住院跟旅游挺像的,都有放空身心的功效,反倒是住院来的轻松一点。感觉自己被命运的洪流卷到一个陌生的完全不被自我掌控的地方,脱离了日常生活,接触到了不同的环境,虽然身体上有点疼痛,但是不影响度假的心情。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人家属,半夜被临床的老奶奶的各种情况搞的也睡不着,同一层的其他的病房里为一点小事争吵差点打了起来。同疾病相处,同问题相处,同形形色色的怪人相处,学会和自我相处。老婆中间问我说,她好讨厌某病人家属,我说我也不喜欢,但是我心里的波动其实非常小,还是能愉快和他们聊天,大概是因为我年龄比较大的原因吧。
住院的过程中,有一个大叔问我是不是有点无聊?其实一点也不。看电子书,背单词听英语,听播客,反倒觉得时间有点不太够用。很多时候也在观察和聆听其他人,大多数人无所事事。突然觉得让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去选择和面对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打破环境和惯性应该是最难的。我觉得比较好的人生态度有两种,一种要求不多能满足现状;另外一种是不满足现状,勇于改变,却也不会埋怨社会和他人。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果比喻成投资的话,是值得长期投资,所以尽早学习会比较好,如果能从中发现乐趣就更好了。
最后半天多,其实已经可以出院了,但是医生还是让多呆了半天多到第二天早上才出院;每天两次的雾化和理疗对我来讲也多少有点多余。我自己理解医生是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想法可能是这样医院可以创收。我个人有另外一种推断,疾病对人来讲是一种很大的风险,对医院来讲,哪怕有1%的风险,医生也要去避免。假如病人因为一些情况没有被医院考虑到,医院要承受很大责任。对于病人来讲,治好病出院只是会改变统计意义的结果,如果出现意外则会闹的沸沸扬扬。在医院我问了老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药可以对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有效,不过可能会导致少数人死亡,作为医生你该如何选择?老婆选择了会使用。实际上医生是不会选择的,因为少数的死亡会让医生背负太多舆论和法律压力,而治好病的人却成为看不见的沉默的大多数,所以最终的局面是医生会越来越保守。这个原理应跟巴斯夏批判破窗理论有一点相似之处,生活中有太多的看不见。
住院期间,老婆每天悉心照料,帮我处理消息和邮件、穿衣洗簌等,无微不至;出院后,各种鱼汤、骨头萝卜清汤、银耳桃胶红枣汤等等,让我非常感动,这辈子做的最重要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找了这么好的老婆。同样谢谢丈母娘连女士、吴祺、雨涵、舒舍予一家,还有公司同事们,谢谢你们的陪伴。
© 本文版权归 orcl_zh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