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我给家里每一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
(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呦雅诚品”)
我有一个习惯,会定期整理家人的病例档案,按照不同人名、不同时间,把所有的缴费票据、检查报告、用药记录、医生手写病例、复查记录等都按时间排序,装订在一起,放在专门的盒子里,做成家庭病例档案。
最近一次的整理是在上周,主要是整理四月五月的病例档案。整理结果包括:
我自己从4月12号到5月21号,因为乳腺炎,在区医院、中心妇产医院、市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的数十次的就诊记录;
公公从4月28号到5月24号,因阴阳失调、不寐症,在区中医院的四次就诊记录;
婆婆从4月5日到4月13日,因颈椎引起的晕眩,在社区门诊十天治疗的就诊记录。因为社区门诊没有打印病例,也没有缴费票据,所以我根据每次支付的情况,自己用A4纸写了一张病例档案;
女儿从4月26日到5月26日,因鼻腔出血、淋巴实性结节去市儿童医院的就诊四次的记录。
算下来,这两个月之内,我已经陪诊将近二十次了。
每个人的票据报告都是厚厚一大叠。剔除重复的单据,确保留下来的单据能看到每次疾病的病情、用药、医嘱以及所有费用,就可以装订起来,放档案盒了。
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2014年我在西安某医院生女儿时,人已经进了手术台,因为是剖腹产,需要打麻药,医生问我之前的疾病史和麻药用药情况,我说2008时做过一个脑部手术,用的是全麻,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医生“哦”的一声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生完孩子几天后,老公才跟我说,那天医生去到手术室门口就紧急的问他,当时麻药打的是哪个部位,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因为他要判断是给我用半麻还是局麻。
但是老公被问懵逼了,赶紧打电话给我爸,因为2008年手术时只有他陪同。但是我爸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记得当时医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手术成功后,到日子就出院走了。而当时从医院拿到的病例,也只是因为新农合社保报销用,回家之后给了地方社保机构,自己完全不知道留存一份。
后来医生没办法,反复跟我老公询问细节,告知风险,又多签了好几个字。老公说,当时他站在产房门口,被医生吓唬的,腿都有点软。
再后来怀二胎、生二胎,所有的产检记录、生产记录我全都装订保存。万一等我五六十岁之后还会再用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实际需要。家里老人年纪大了,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我需要在医生问到过往病史、当前服药情况以及过敏情况时快速回答,老人最近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正在服用什么药,新开药可不可以同时服用,有没有什么禁忌等。
在2014年生下小孩、与老人同住之前,我是没有概念要做这个病例档案的。但是随着家里人口的突增,疾病变成了非常常见的事情。
家里公公婆婆平均年龄67。 2018年,公公手术一次,住院十二天。风寒感冒无数次,抛去口服药片不算,在社区门诊打点滴,一个疗程九天的,打了好几次。婆婆住院两次,一次是因为晕眩120急救入院,一次是肠息肉手术。因为腰椎问题做理疗有快两个月,每周扎针、调中药。同时因为血脂血压问题,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护肝药每天吃。另外每次季节交替时多次小感冒,需另外口服药或者打点滴。
而自从二宝出生后,儿童医院更是常态。出疹子、高烧、肺炎、鼻炎等都经历过。我自己曾半夜两点拉着公公和孩子去儿童医院看过急诊。
经历了这么多次的陪诊,我现在对于家人疾病已经是草木皆兵。如果说以前还敢硬抗,或者自行煮点红糖姜汤解决,现在是只要听见谁咳嗽,立马会先带去社区门诊就诊,再根据情况转战区医院或者市医院,丝毫不敢大意。而在医生在询问病史前,我都会提前打好腹稿:此次生病的症状、持续时间,我怀疑是什么病症,因为她自身存在什么问题,以及我怀疑的原因,是不是需要做这些方面的检查。
如此,不仅可以节省医生询问的时间,更有助于医生全面判断病情。同时,因为提前思考过,在就诊过程中,我会对日常护理细节做更仔细的询问。要知道现在在大医院就诊时,医生给予每个病患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如何在这分钟时间内获知更多信息,这个准备功课至关重要。而过往病历档案,便是这个准备功课的基础。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性,照顾好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家庭生活的重要课题。在跟我有差不多“母龄”的妈妈们相聚时,我们互相聊的最多的,就是健康状况。且不提小孩子的各种咳嗽、感冒、发烧等小毛病,或者老人年的高血压、高血脂、腰疼酸痛、风湿等老毛病,单是我们自己,各种妇科病或者免疫力低造成的亚健康、过敏都已经是常态。
朋友们都笑说,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应该换个顺序为生、病、老、死,我们还没觉得自己老呢,已经开始深入接触各种疾病了。。。
疾病是我们面对老去和死亡的必修课。每一次整理档案,我都有强烈的感觉。看着那些就诊记录,事发当时的那种紧张、焦虑、恐惧会全部涌上心头。正是因为对于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有了深切的体会,在跟公婆同住的这五年,我们婆媳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小摩擦,反而越过越好,彼此之间都更加体谅。
婆婆感念我对她的贴心照顾:她有任何病痛我从来都是第一时间陪伴就医;在她住院期间,我每天给她洗脸、擦身、洗脚;护士要求搜集大小便进行化验,她半身不能动弹,我蹲地上亲自给她处理。
而我,在每次跟婆婆有小别扭时,总忍不住想到,以她的情况,即便是这样跟我吵架生气,又能吵几年呢?更可况,如果她没有帮我带孩子,她腰腿疼痛的毛病比现在要好很多?这样一想,气就顺了很多。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了。定期做体检,给家人配备足够的保险,注意饮食与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我希望,更多的人把建立家庭病例档案这样事情也做起来。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这是敬畏生命,也是珍爱自己、珍爱家人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