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最好的理财方式是什么?
查看话题 >非保本理财到底买不买?银行人切身体会告诉你还不知道的事

壹 非保本理财的神秘面纱?
非保本理财到底买不买?
这是很多想投资理财的新手上路,会纠结考虑的一个问题。
国际惯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定义,才能对症下药。
非保本理财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不保本的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和银行定期存款是有很大区别的。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银行定期存款是存款,存款有利息,银行的理财产品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而理财又一定程度上分为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假如你拿5万块去银行或者其他正规的金融机构购买一个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年化5%,一年到期后,如果是保本理财,那么你得到的收益可能是5万的本金+差不多年化5%的收益(收益为正)。最高收益差不多为2500元,因为开始售卖理财产品时,都是说的预期收益率的概念,也就是大概可能是那么多,有可能是5%,有可能没有5%,以实际的投资收益为准,一般是3-5%之间,最高收益率为5%。

如果是非保本理财,一年到期收益可能是5万本金+收益(收益有可能为负)。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如果金融机构投资乐观,那么理财收益为5%,也就是可以得到差不多2500,但是如果该机构投资失利,那么理财收益可能为负收益,不仅100-2500的预期红利得不到,反而本金都有所亏损,可能自己得到手的就变成了49000元。

现在,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会发现,已经很难买到保本型理财产品了。
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最新颁布的规定。——国家的“资管新规”和银保监会《办法》。
2018年4月27日,我国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落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2018年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这个“资管新规”和《办法》颁布对我们普罗大众有什么影响呢?
(1)理财产品将打破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将不会出现。理财产品将真正实现:理财有风险,购买需谨慎。
那么,如果银行真的想丰富自己的产品种类,想让保本型理财产品继续存在,怎么做呢?保本型理财产品将向结构化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那么它就不是理财产品了,而转化为存款了。
(2)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会消失。
资管新规表示: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3)银保监会的《办法》过渡期要求与“资管新规”一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2020年12月31日前,各个银行根据所下发的红头文件进行自查整改,提出整改方案进行相应规范和实施,进而推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实现新旧规则有序衔接和理财业务平稳过渡。
这就是越来越少看到有保本型理财产品出现的理论原因了。现在,市面上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还是有,但数量以锐减,而且收益率偏低,和其他的产品相比,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贰 银行人会买非保本理财产品吗?
银行人会买非保本理财吗?
答:如果有钱,是会买的。
一般情况下,银行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如果是较为保守型的银行人,会偏向于购买自己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
银行员工购买自己公司的开发的非保本理财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风险相对较低。
首先要知道一个问题:谁更了解产品?

客户吗?
当然是开发和销售产品的人。
银行人自己公司的理财产品当然是银行人才更了解,并具有发言权。
银行大大小小的培训不是吹的,上班下班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层出不穷,目的是让员工更熟悉自己的产品,更合规地操作,降低各种风险。
每开发一个理财产品,银行的开发团队就会对销售团队进行培训,阐述其产品构成,原理,收益率,产品特点,产品优势,竞品分析等等。销售团队根据产品特点,形成一定的营销话术和营销套路,层层进行大会小会的传达,力争培训覆盖到每一位员工。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银行员工一点都不买自己公司出品的理财产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产品也就没有开放上市的必要了,因为不具有竞争力。
银行职工经常大会小会不断,各种人行、银保监会、总行各个部门的培训绵延不绝,银行人各种同业竞争,KPI指标攻克,耳濡目染之下,或多或少也会比普通人更多的对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一般来说,银行职工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风险有一定的认知,风险承受能力会相对较强,很多人会在可以承受较高风险的基础上购买非保本理财产品获取相对更高的收益。而且,购买自家的理财产品是建立在对自家产品的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相对更稳妥,风险相对较小。
对于其他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很多投资积极型的银行人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性对其分析拆解,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叁 对于理财,风险可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银行职工也是普通人,也会进行理财风险评估,从而选择自己可控风险下的产品。
2019年4月,由于蔬菜、猪肉、水果价格疯涨,全国CPI同比上涨2.5%,已超过1.5-2%的大部分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中国进入了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期间,存款增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减少,如何进行资产保值,将是未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理财有风险,下手需谨慎,银行职工也会根据自身资产和风险承受程度进行理财、定期、基金股票等投资选择。
银行职工根据自身的资产、专业程度、思想性格、风险承受能力等,也和普通人一样,有或保守,或积极,或稳健,或成长的投资者分类。
不管怎样,投资非保本的理财产品,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个清醒的认知,是否能承受在未来有可能非保本的风险,毕竟现在非保本的理财产品非保本的几率也是越来越大了,风险越高,预期获得的收益也是相对较高的。

最后,千万要记住,不要把全部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很有必要,比如可以将所有资产进行一个三三三一的分配,30%用来做家庭应急储备,30%做未来的教育养老重病购房等大额支出储备,30%用来零用,剩下的10%用来做一定的可控风险下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