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记
查看话题 >波恩龙堡:临别能一笑
来德国一年多,周边国家城市去了不少,倒没怎么好好在波恩周边玩过,大概这就是俗话说里的“灯下黑”。
这次决定去波恩南郊的龙堡( Scholoss Drachenburg),还是因为有朋友找了其他国家的工作要搬走。中国人喜欢用吃来践行,德国人民大概自己对自己的食物都没有什么信心,没有这个传统。难得连续一周都是晴天,于是大家约了个无事的午后从学校骑车过去,算是临别前的聚会。
说是在波恩南郊,其实严格来说城堡位于一个叫“国王之冬” (Königswinter )的小镇上,离波恩市中心大概15公里,骑车单程50分钟左右。暮春时节,花开草长,阳光不多不少,沿着莱茵河左岸一路向南,连我这种平时基本不运动的人也不觉得吃力,不知不觉就到了山下。

放好自行车,因为想顺便去半路上的尼伯龙根纪念堂,就没有坐小火车,走路上山。

尼伯龙根据说是德国最伟大的叙事诗,一直想找来读一读,但可惜找不到好的中文译本,就耽搁下了。只大略听过梗概,觉得是个悲伤的故事。
没看过原文,看这纪念堂未免一头雾水,不过这里的卖点其实是后面的爬行动物展览馆。硬着头皮跟同伴看完了蜘蛛,鳄鱼,几米长的大蛇,陆龟(这个还是蛮萌的……),看到一条三四米长的白蛇,为了转移注意力,用我从来没够用过的英语磕磕碰碰跟大家讲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也不知道他们听明白了多少。不过讲完倒是有个新发现,好像动物修炼成人形以为妖,是中国神话的特产。欧洲童话里,动物尽管开口说话,可没有“做人”的执念。
从尼伯龙根堂再往上走大概十分钟,就到了城堡底部,跟着手机上下载的免费audio tour一路走,一边看,一边听城堡的盛衰故事。

跟德国大多数“古”堡不同,龙堡虽然样子怀旧,却建于19世纪。属于一个出生于波恩,后来在股票市场上发了大财的人。城堡建成花了好几年,(对于私人建筑来说)内部极尽奢华,堡主人却从来未曾入住,来前在网上略看了一下资料,好像有人说是因为堡主的夫人去世,太过悲伤因而不愿意一人来这里居住,充满人生的无常。
然而堡里自己的导览却另有看法,说堡主的生活重心早已转移到巴黎,或许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来常住。之所以把城堡建在从波恩很容易望到的山顶上,不惜工本追求尽善尽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堡主年少在波恩生活时比较贫穷,如今发了大财,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实在忍不住要跟父老乡亲炫耀一下 (估计跟“以后我有钱了,买两个包子,吃一个扔一个”大概差不多意思 ^o^)。

既然堡主自己从未留下确定的答案,再多猜测也都只是猜测。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个——哪怕肤浅呢,能肤浅的开心,总比严肃的伤心好。
从龙堡出来,就真到了说再见的时间。
年少的时候哪里真懂得别离,总以为哪怕自己负笈十年,远行万里,每次回首,一路上认识的朋友都还会守在原处,跟十年前的样子分毫不差。只要愿意,随时买一张机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穿过光阴岁月,重拾旧日光影,续上当时没有喝完的一壶茶,讲完匆匆忘记结尾的故事。
一天天长大,终于不得不承认原来人生就是不断开始和不断放手,而有很多随随便便的再见,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再也不见。
不是么,人生的道路充满分岔,每个路口总有人挥手远去,终于渐行渐远渐无书。有时候偶然想起来,会怀念,会希望他/她过得好。其实说起来,打个电话,买张机票有什么难呢,但是世上还有那么多陌生的风景,那么多没走过的路,总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回顾。并且你总会觉得,明天也不晚。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有恍然醒悟的那一天,心里也已经知道,隔了这么远的沧桑流年,再见的,无非是岁月长河里模糊的旧日倒影,长着熟悉面容的陌生人。早已不是那个跟你道别的人。
我所不怎么喜欢的小说里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它说”人与人相逢不易,临别能一笑,缘份已无缺”。
所以每次有人拐向道路的另一条分岔,我总想好好道个别,就当从此江湖路远无再见。这样,假如来日他乡,真能有缘重逢,就用不着感慨物是人非,而是可以笑眯眯地上去拍拍肩膀,说声:
Hi,你像我一个故人。
相关豆列:旅德记
-
光头JACK202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08:01:00
-
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05: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