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韭菜的思考 --- 从贸易的角度看贸易战
作为一棵瑟瑟发抖的韭菜,受到了这次中美贸易战的冲击,本着可以被割,但不能白被割的准则,故来研究一下贸易战的原因。
只是想列举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没有谁对谁错,没有硬核观点。
贸易的定义
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是在一个市场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作讨价还价,如货币。货币的出现大大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变贸易。【维基百科】
贸易的产生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 这一概念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当比较一个人、企业、国家与另一个人、企业、国家的生产率时,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小,也就是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特定的产品上占有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得出:分工可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每个个体、企业、国家都应该生产他们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有好处,可以实现共赢。【Wikipedia】
理论缺陷:如果一方具有所有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那么根据绝对优势的理论,不具优势的一方将无法通过贸易来进行火力。
🏋🌰(栗子时间): 小明生产电脑需要的成本为 20,生产爆米花的成本为 10 【超豪华版爆米花】
丹尼生产电脑需要的成本为100,生产爆米花的成本为 5
小明在生产电脑上具有绝对优势,丹尼在生产爆米花上拥有绝对优势。
结论:小明和丹尼可以通过分工生产和贸易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生产力。小明只负责生产电脑,丹尼责只负责生产爆米花,在交易的过程中,小明可将电脑定价为 (20 - 100) ,丹尼可以将爆米花定价为( 5 - 10)。
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相对优势” 的概念是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当一个人、企业、国家进行一项生产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另一方低,这一方就拥有了进行这项生产的比较优势。相对优势是对绝对优势的补充和发展,用来解决绝对优势理论中的缺陷。【Wikipedia】
🏋🌰(栗子时间):
小明生产电脑的成本为 20,生产手机的成本为 10
詹妮生产电脑的成本为 100,生产手机的成本为 20
小明生产1台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 2台手机,詹妮生产1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 5台手机,小明的相对机会成本较低,小明再生产电脑上具有相对优势。詹妮不具有任何的绝对优势。
小明生产1台手机的机会成本是 1/2 台电脑,詹妮生产台手机的机会成本是 1/5 台电脑,詹妮的相对机会成本较低,詹妮在生产手机上具有相对优势。
假若小明的成本为 100, 小明可以生产 5 台电脑或者 10 台手机
假设詹妮的成本为 100,站你可以生产 1 台电脑或者 5 台手机
在进行贸易中(各自都按照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进行生产),如果小明把生产的 5 台电脑交易给詹妮,如果能够换取多于 10 台手机,就能够达到提升自己生产效率的目标。也就是说,小明可以承受最低以 1 台电脑换取大于 2 台手机,詹妮的目标是生产的5 台手机能够换取多与 1/5 台电脑(5 台手机换 1 台电脑),就能够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标。贸易定价可以定在 1 台电脑换 2 - 5 台手机之间,双方就都可以完成通过贸易增加自身生产效率的目标。
假如双方最后敲定的协议为 1 台电脑可以换 4 台手机,生产曲线的变化如下 (红色曲线为贸易后的生产曲线):

结论:通过小明生产电脑,詹妮生产手机,通过贸易,可以实现生产效率上的双赢。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要素禀赋论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观点,由俄林系统创立。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进出口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MBAlib】
贸易不平衡
贸易不平衡是指的两国在长期的贸易中,进、出口的总额不平衡。A国出口到B国总额多余从B国进口的总额,这个差额是贸易顺差,同理对于B国来说,这个差额就是贸易逆差。
一般从资金的角度分析,获得贸易顺差的一方属于赚到钱的一方(资金的流入),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为吃亏的一方(资金的流出)。但是从总体的利益分析,其实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原材料的储量,环境的影响,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度等。
过高的贸易顺差其实也不太好,因为经济的增长都会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外汇储备的膨胀会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的压力(所以才要去买美国的国债,让美金回流,避免人民币的升值)
历史上有很多由于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冲突,拿一个大家都学过的鸦片战争来举例,因为当时的英国在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上占有者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势必要对其他的弱势市场进行贸易输出。英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是机械和工业化产品,大清朝当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是茶叶等特产,按理说如果贸易平衡的话,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利。但是由于清朝时期是自给自足的小民经济,对工业品没有需求,但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很大,这就导致之中的贸易差额的出现(大清朝对英国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大量的白银流入清朝,英国不想让大量的资金流出,所以就强行的制造了需求(鸦片),扭转贸易逆差,后来林则徐去禁烟,英国自然是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发动了战争。
这次的中美贸易战实际上也是因为这种贸易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和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是差不多的。
TLDR
健康、平衡的贸易是双赢的基础;本次贸易战产生的原因是美国想要扭转长期的贸易逆差;还是希望这次的贸易战能够尽快和平收场,合作双赢;股市最近不太稳定,谨慎入市;
本文仅为一棵程序员韭菜对贸易知识的梳理,以及贸易战产生原因的一点非常抽象的分析。大家看个乐呵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