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子
每天待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床上,就是书房。当然,客厅的茶桌那里也是。
时间所花费的地方,体现了我们的热爱。
书房中,对着书柜,抬头可见很多笔记本子。截止目前,差不多20多本,都是空的,没怎么用。他们经年累月的缓慢增加,渐渐尘封,即使空白,对它们的主人而言,也是发挥了作用的,就是看着,就觉得喜欢和美好。
这算是我的一个怪癖吗?我有好些闲散的爱好,很明确。像收集本子这种小动作,也许用爱好来说,太抬举它了,只能说是怪癖吧?与之匹敌的,还有一个动作,就是晒被子。
这两样,经常被老公笑。
晒被子这个,高中时的生活老师曾经单独劝我好多次,说被子晒多了容易流鼻血。但我忍不住,只要看到阳光那么好,就会天天去晒,然后每天晚上闻着阳光的味道睡觉。后来,越来越大,生活环境也再改变,不再有院子,住过的一些地方也不是阳台向阳,因此,阳光日渐变得稀有,晒被子更加成为一种追求和享受。现在的房子,只有在夏天阳台才有阳光,春秋时节,阳台的栏杆上会稀稀落落有那么点太阳的影子,到这个程度,我仍然会不遗余力的,抓住一点太阳,就去晒被子。
说回收藏本子。
现在不是学生时代,用的到本子的地方不多,用得到手写字的地方也不多。而每次,不会刻意,只要逛到某个地方,商场、超市、街边的小店等,如果偶尔看到有卖笔记本的,就会忍不住走到柜台那里慢慢看,慢慢挑,好在这个怪癖比较理性,不然恐怕这么大的书柜都不够放了。每次就是看看,看封面的图片,抚摸笔记本的质感,体会翻页的感觉,除非是碰到特别喜欢的,喜欢到不行,才会买下来。
买回来,目的不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写字做笔记,纯粹就是摆放,给自己看,时不时翻一翻空白纸页,在这样缓慢的闲散的翻阅中,享受。这种感觉似乎没法用语言精准描述。这种行为似乎像一个注解,一个因为喜欢读书而产生的边缘化的符号。
尤爱那种封面漂亮,内里也有图画,同时还配着引人遐想的诗词或字句,这样的本子我碰到的少,一碰到就会买,切合了性格。而市面上大都是漂亮的封面,里面空白。一个小小的本子,带来的快乐,不比吃一顿大餐少。记得第一份工作的上司曾经开玩笑说我很好养活,因为每次他请同事吃饭,吃海鲜时,我都不能吃,几乎对所有海鲜过敏,手臂和身上长东西。当然,现在被老公调养好了,一般的海鲜到不会过敏了。每次吃海鲜,大家很开心。而我,有时一碗豆腐脑都会高兴的不行,在广州,在生活的小区,周边没有固定卖豆腐脑的,老公有时候为了讨我开心,会特意去很远的地方,就为了买一碗豆腐脑。老公也说,你很好养活。哈哈,我会回击,你不养也没关系,我也可以把自己养好。
而后,能让我快乐的东西,都是带着本质的体验,跟记忆相关。比如,收藏本子。现在老公逛街都不会催我,看到我在布满各式各样的本子的架子那里流连,他就静静等着我。有次是因为什么原因,老公说要买个东西送我,问我要不要名牌包包,说我一个名牌包都没有,会不会心理不舒服,我答,千万不要买,如果要让我快乐,还不如买一些系列的笔记本给我。名牌包对我没有吸引力,感觉那个除了肤浅的在人前炫耀之外,没啥实际用途。而快乐,可以很简单。就算是为了谈业务,或者商务需要,我也不屑用名牌包撑门面,自认为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种能力才是根本,不用靠这些来过度包装,舍本逐末。
逛街逛的少,去商业的地方少,出门也是景点的地方多。等过了这个持续的下雨天,计划出去逛逛,看看能否收获新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