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的拳脚武师,《叶问》。
![]() |
暴力和动作是最不需要注鸡血就亢奋的东西,眼红的不仅仅是主演们,还有看客们,和持票的看客们。
所以,好莱坞的大片大行其道,何谓大片?如何去定义?
使你血脉喷张的都是大片,是否可以这么定义一次。
关键词是血脉喷张。
血脉喷张的题材和表现手段有多种,左不封门,右不封窗,上不封顶。就武打动作片来说,是其一种。
范围继续缩小。国外的健美动作片和国内的炫目功夫片儿。
又不得不请出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为范例,拯救种族,拯救国家,乃至拯救地球,或者拯救星系,没什么不好的,他们在干对大多数人有意义的事情。
国内的功夫片儿相对内敛些,通常为了住持小范围内的正义,不得已复仇或者清理门户,再大一点就是扶弱剪除恶强,顶了天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出手挽救国威,特别是在鸦片战争的前后。
武者能去拯救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作为战争机器的军队干什么去?。
也是好的,他们在干有益于本民族的事情。
由此可证,动作片儿大都跟民族大义国家安全有染。
叶问,却不。
叶问2,尤其不。
恩,用了四百一十个字,为了引出叶问2的御宅思想。
从佛山到香港,从叶问1到叶问2。2相对于1卓然剧情稍弱,却似三百合之后的武师上气不接下气,但谋生顾家的宅男暴露更为强烈,叶问不再是深门豪富。
有人打拳是为了争霸的盟主,有人打拳是为了开宗立派,有人打拳是为了买几丸大力丸或者几贴狗皮膏药,还有人打拳是为了强身健骨,叶问打拳为了挣点补贴家用的生活费,且只为了养家糊口。
武师卖武在这段仅成为一个谋生手段。
一代宗师的英雄气短,一个家庭的儿女情长。
一个拥簇的招摇滋事,其实也怪不得黄粱大师兄的躁动。市场竞争总会出现摩擦,何况是空降兵的四面危机。这样啊,这样打来打去,单挑成了群殴,殴不过再搬来救兵,救兵不过就搬来大师兄,大师兄不过就搬来师傅,师傅不过就搬来掌门,掌门不过就搬来师爷,师爷不过就搬来师祖,师祖不过就搬来,就搬来棺材板子吧。经证明人的寿命毕竟是有范畴的,再长远些就得查族谱去。
幸好叶问这里还不需要这么久远,至少陈华顺不用出场来收拾这烂摊子,叶问出来就够了。
所以,就有了圆桌大战,有了咏春战眨眼男,咏春战转身男,咏春战大胖男洪振南。
咏春战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徒弟擦屁股来着。洪振南霸道的刺挠叶问要他辛苦赚来的生活费也不是武德败坏,他得替执政府养着一大帮穷苦鱼行武行。
马仔有马仔的快活,大哥也有大哥的难处。
都不容易啊,报个拳相视一笑泯恩仇吧。
呔,还真握手言和成兄弟了,因为西洋拳又空降过来叫嚣了。
所以,也就有了洪拳咏春双打西洋皮手套的局面。
洪金宝真真没给洪拳落下半个席位,几乎与咏春的出场次数匹敌,铩羽而败是因为哮喘,死在台上也挣回了理由和气骨。可苦了宅男叶问,顺势而出迎战西洋皮手套,可又苦了老婆在家提心吊胆的生孩子。
趁着第二回合美女没穿比基尼上台亮牌子之前插播一句。
时值鸦片战争的后遗症还隐隐作痛,至少香港还在卖大烟的大英帝国手心里握着,从打日本人到打英国人都是打击侵略者,但这是东西方交流或者交手必不可少的症状。交流就会论战,比如胡适那一杆人,交手就会有硬伤,比如霍元甲那一杆人。
可叶问大战龙卷风,却总会想起霍元甲痛扁外夷。
侧重点在于霍元甲精武强民,叶问精武养家。
如此,叶问2卓然让一个成家的男人感慨。
且不说金山找携妻抱子现身说法,叶问按时上班按时画宣传单按时下班吃饭,不暴躁不抱怨,替徒弟出头也是没有一竿子咘噜出去,安心教拳收学费且允许学生拖欠学费,爱对手孩子如自己孩子,“你觉得分输赢重要呢?还是跟家人一起吃饭重要呢?”
你死我活化成锅碗瓢盆。
自古大丈夫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也自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情未必真丈夫。
但至少别像贾君鹏那样他妈喊他回家吃饭。
如此,叶问2的宗师传奇不如改成叶问2宗师御宅。
诚然,搏诸位师父一笑。
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筋脉,诚然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涉及到资源掠夺还是靠政治领导人好了,不过,总有打不动的那一天,总有下野的那一天,四年或者十年,十年或者二十年,最强最高级很容易成为过去式,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活的还明白儿的。
不如回家宅男去。
御宅的拳脚武师。
Ps:叶问这个名字起得真帅,起承转合都在两个字连成一体的人名中,恩,我又想起了他们刚说的那个隋棠。妙不可言,羡慕嫉妒恨两次。
Ps:“十步一杀,好名字咋”——《英雄》秦王感叹无名的那柄剑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