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圆明园,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有十二生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为圆明园兽首,是清朝时期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十二生肖兽首被掠夺流失海外,至今也没能全部回归中国,成为一个遗憾。
其实,古代的十二生肖主题艺术品,除了圆明园兽首,还有一套,名气虽然不及前者,但历史更加悠久,而且是完整的一套,这一套十二生肖就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密码》一书对这套十二生肖做了介绍,这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是在西安市郊区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出土,为镇墓随葬物品。每件俑高约25厘米。

十二生肖俑的造型均为兽首人身,头部是鼠、牛、虎、兔、蛇、马、龙、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但身体却为人形,均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他们双手拱于胸前,样子既文雅,还带几分滑稽,有趣而不失庄严。整组俑组合完整,造型生动,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十二生肖是古代占星象用的十二种动物,用来记星象、记日和记年;同时还用来表示人的生肖,后人们制作十二生肖俑用来作为“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北魏时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俑随葬的风俗,隋唐五代时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冥器,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也有个别铁质、石质的。宋代则出现了瓷质的生肖俑。但总体来看,还是以陶质生肖俑为多,但是这种生肖俑的摆放却很有讲究,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地支摆放在方形墓穴的对应方向,一般从鼠开始,以猪为终,按顺时针方向,每个方向各三个,置于墓室的四角。
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的上展文物有3000多件,像十二生肖俑这样知名度不高但历史价值深厚的文物比比皆是。为了便于游客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专家学者推出的《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从馆藏中精挑细选了数百件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不同特质,又反映了同类别文物在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文物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感兴趣的朋友,参观陕历博的时候就带上一本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