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专访看游戏制作人陈星汉老师
从未想过自己在游戏行业甚至是现实社会还能遇见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带着设计师的天真,在游戏中使用人性本善的信任逻辑和为他人付费的设定,希望给大众带来迪士尼乐园般美好的游戏,改变世界对游戏行业的世俗认知。
陈老师是一位仅仅通过话语介质就能令我喜欢上他的人。起初只是觉得他作为一名游戏设计师,擅长在游戏作品中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带给玩家直击内心的感动。后来了解到,陈老师和他cofounder的分歧是在于做竞技还是讲故事,陈老师主张做打动人的游戏高于一切,而我向来喜欢会讲故事的人;随着了解的深入,又发现自己和陈老师对电影和游戏艺术有着同样的审美,此类认同是十分稀缺的,这更加加深了我对他的喜爱。
陈老师在专访中提及的所有独立电影导演和动画电影导演都是我所喜爱的,他想成为这样的大师,也难怪他执着于给大众带来迪士尼乐园般美好的游戏,改变人们对游戏的认知。我真心期待陈老师能像诺兰男神那样成功完成从独立电影导演到商业电影导演的转型,做到艺术造诣和商业性兼备,成为一名从独立(艺术)游戏制作人到成功证明艺术游戏商业价值的制作人,做出让市场和行业认可的艺术游戏,给予希望做类似游戏的从业者以鼓励,铺好路,让后来者在上面奔跑。
有些制作人追求作品感,追求作品的完成度和认可度,经过《Journey》的成功后,陈老师大概已跨过这层境界,无需证明自己,只想把自己在游戏中所追求的美好带给大众,为那些曾经被他的游戏作品打动而写信给他的玩家,和即将被他的游戏打动的玩家,告知行业、市场和大众,好的游戏,改变人们对游戏的认知。所以说,在这个现实的游戏行业,坚持理想主义对游戏行业并非毫无用处。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也总有人要坚持理想主义。
7年前,《Journey》告诉我们生命里有些孤独是无可绕过的,即便如此,你总会找到和自己韵律相似的同伴,人生是多么辛苦,又多么美丽;今天,陈老师七年磨一“剑”的《Sky光·遇》,让我们在追光飞行的旅途中,以量子态的不期而遇,建立关于缘分、亲情、友情的羁绊,一路冒险一路探索,体悟人生成长各阶段的普世价值,光之所向,温暖相遇。
我想提一下,陈老师或许想探讨的哲学命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的审美视角中,《Sky光·遇》中玩家都是光之子民,光之子民的外在形象意外地和《小王子》中的小王子有一点相似(我的室友首次看到游戏截图也有同样的感受),而且我所理解的《小王子》的故事内核之一也很契合这个哲学命题的回答。
《小王子》中的狐狸说:“人类不再有时间去了解事情了,他们总是到商店里买现成的东西。但是,却没有一家商店贩卖友谊,所以人类没有真正的朋友,如果你需要一个朋友,就驯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