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山河破碎时—《桃花扇》
在秦淮八艳中,有这么几对是很知名的,一是陈子龙和柳如是,二是吴梅村和卞赛,三是龚鼎孳和顾横波,四是冒襄和董小宛,再来就是侯方域和李香君了。
▼
上面列举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文人雅士,有文采而风流。而那些女子都是秦淮两岸的名妓,再按照秦淮名妓有做盒子会的习惯,大概这几人都是姊妹。他们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他们的爱情都经历了山河破碎的考验,有的坚持下去了,有的没有,有的投靠了新朝,有的为旧朝而亡,有的红消香殒,有的诰命夫人。在同样国破家亡的境地下,人人各异,爱情自然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
说起“一柄诗扇忆当年,家仇国恨正当演”,那便是《桃花扇》了,其中的两位主角,侯方域和李香君。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这是《桃花扇》的一句戏词,也是听起来轻描淡写却使人倍感难过的句子。描写的是明朝末年北京被攻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后,明朝宗室南下建立南明政权与清军对抗这一历史时期公子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河南人侯方域到了南京,梳拢了李香君,因为没钱,阮大铖为巴结复社,于是代侯方域出了,却不想李香君性烈,瞧不起阮大铖为魏党的人,所以将阮大铖的钱尽数退了回去。这使得侯方域越加敬重李香君。二人莺燕相好,过了一月很幸福的时光,每日晚睡晚起,在那媚香楼中贪享春光。却不想阮大铖因为侯方域几次给他脸色看,发了恨,假借侯方域通敌之罪,逼得侯方域逃离了那个温柔窝,离开了南京,而李香君只能拿着侯方域送的一柄诗扇苦苦等待。二人天涯相隔的时候,明王朝在最后的风雨中结束了,崇祯煤山自缢,南明小王朝匆忙上马,侯方域在史可法部里做参谋,李香君在权贵间挣扎,田仰欲娶李香君,李香君拼命不从,直到头破血流,满溅诗扇,最终由李香君义母李贞丽替代,李香君才能得免。杨文骢将溅血诗扇画了几笔桃枝,成为了桃花扇,“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这便是《桃花扇》的由来。

后又经几番波折,二人始终难以团圆。直到南明小王朝也在风雨飘摇中倒塌,二人才在南京郊外的栖霞山里相逢,但是二人因为国破家亡的原因,儿女私情已不重要,二人于是捐弃前情,各自修道去了。

这便是《桃花扇》中二人爱情故事的大概。前几日和朋友讨论,我将《桃花扇》和《牡丹亭》做了一下对比,觉得《桃花扇》加入了国仇家恨,格局更为宏大,读着也更为有意思,但是爱情在国仇家恨的压榨下,已经不成为爱情了。因为《桃花扇》中的人物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不是个人,而是历史的强有力的推动。而《牡丹亭》则只着眼于杜丽娘和柳梦梅,对时局不管,所以格局小而情真。一为道亡,一为情生,这便是《桃花扇》和《牡丹亭》的区别。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侯方域和李香君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团聚,在祭祀大典上,尚还你侬我侬,可是这时他们却在张瑶星的两句话下就突然醒悟,放下爱情了。一句是: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那里话。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二句是:两个癡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侯方域中间虽也有反驳,但是却在张瑶星家国大棒的打击下匆匆缴械,最后,一改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却含情理之中的无奈是《桃花扇》之悲如侯、李两人之爱似桃花灼灼其华般盛开顷刻又只剩下被一阵朔风吹散的痛楚。
躲过奸人陷害,躲过战争纷乱,再次重逢却未能再续前缘,而是双双入道斩断凡根。这可见《桃花扇》中的爱情至始至终都是陪衬作用,国还在,家还在,君还在,父还在时,爱情自然可以有,但是这些都不存在时,爱情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
李香君在田府见到权臣田仰,道“我只想问问一句,到底侯方域现今如何?”田仰阴恻恻的笑着道“那侯方域早已失身从贼,现在官拜尚书,他早已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了,你还是明哲保生吧。”
李香君听罢,如堕入万丈深渊。后退几步,遂一头撞向柱子,身死。鲜血四溅染上折扇帛面,如点点桃花风中飘曳。一一此谓之“桃花扇”。
倘若故事就此结束,可能更富浪漫的传奇色彩,堪比现实版的朱丽叶。而香君那为爱情抗争,不受封建压迫,誓死寻求自由的顽强性格,定会为世间痴情男女所效仿。可是细读后发现,《桃花扇》说道的痕迹很重,显然爱情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作为孔尚任为旧朝写的一曲哀歌,犹如屈原在郢都陷落后,写了《哀郢》一样。这就造成了《桃花扇》的爱情比重太少,而且显得不真实。而孔尚任轻写爱情,以至于最后,在江山无可收拾时,爱情也就戛然而止了。
在孔尚任眼里,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不过是依存在大明江山上的一件物事罢了,他在《桃花扇》中最大的目的,还是要像理学家一样,宣传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臧否一下人物,在这样的“野心”下,爱情自然如车轮下的伏草,只能任其碾压过去了。
可是问题是在朝代替换之间,爱情就是这么脆弱,现实中的秦淮八艳,没有一对是圆满的,侥幸圆满的人,无外乎都做了贰臣。不怪乎张瑶星会说“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不管戏里戏外,国破家亡之际,任何爱情都是有原罪的,没有道理在山河破碎时,你还享受着爱情的圆满,若你有点良心,温柔的爱情到底会像是剑芒一样刺着你罢。可是正因为有此原罪,任何发生在此际的爱情,都变得回肠荡气起来。



多年前,我去南京,畅游了一次秦淮河,也登上了李香君的媚香楼,不过是平平无奇的二层小楼而已,底下一个小院子,我知道这必定是重修几次的,不过登上楼时,倒也有些感慨,时代过去,佳人消陨,那树桃花也已然不在了。
这风风雨雨,终究是误了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