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生——焦虑是一种能量
距离高考只剩三天的时间了,不得不说,高考生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了。
回想起当年高考前那段日子:
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失眠是家常事;
刷题刷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几次模考越考越差;
一做题脑袋就开始发紧发痛,脑袋一片空白…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谈谈高考焦虑这个话题。
1.焦虑是一种能量
焦虑是精神分析的研究核心,也是一切心理问题或者生活问题的根源。一个人理解焦虑的能力决定了他人生的整个方向,当然这种智慧和能力会有一个孵化培育的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焦虑是怎么回事。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人生而有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婴儿出生时自带的系统。至于为什么要带上这个系统,我不太清楚,也许就跟婴儿出生时自带了头发、脚趾甲是一样的,是造物主设计好的。
比较轻的焦虑,只限于我们的情绪。严重的焦虑不仅在情绪感知上,同时有明显的身体表现,像出汗、心慌、发抖、昏厥等等。
焦虑是对我们能保持正常生活、人际、学习和工作的保护。焦虑是一种能量。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说,焦虑的反面不是放松,而是管理能量。就像电一样,正常的电压能让各种电器被使用。如果没有了电,电器无法使用。如果电压过低或过高,又会损坏电器。
2.学习,不过是自己的事
接下来,我想谈谈高考的焦虑,因为这很常见。
我们必须要思考,为什么高考会导致一些学生高焦虑,严重地会导致无法高考,或者发挥失常。
为什么有的人面对高考是适度的焦虑,而有的人是过度的焦虑呢?
精神分析解释考试焦虑,是典型的俄狄浦斯冲突,简单说就是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
高考是一种象征的成人礼,它是一个门槛,门的里面是父母和过去,门的外面是社会和未来,门的里面是依靠父母的孩子,门的外面是独立的成人。考过去了,就等于跨过了这道门槛。不是所有的分离都是喜庆的,不是所有的长大成人都是欢愉的。面对分离和独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定有伤感、不舍、恐惧和不确定。
对父母容易内疚的“乖孩子”,往往是最放不下父母的“好孩子”。没心没肺地考上大学远走高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我们这里谈的是心理层面的远走高飞。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人难过地说,“如果我不管他们(父母),谁来管他们?他们根本无法照顾好自己,总是让我担心。”
不知道读者们是否能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渴望无所牵挂地自由飞翔,回头看一眼孱弱、无助的父母,毅然绞断翅膀回到父母身边。
当父母放弃自己的一切,将所有的心力都倾注在孩子,孩子这辈子都不会选择远走高飞(独立),抛弃父母的内疚比废掉自己的人生,沉重太多。你们为了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难道我还会让你们失去我吗?这大概是每个应该离开,却选择留下的孩子的内心的声音。少有人看到孩子的这番良苦用心。严重的高考焦虑,就是孩子们创造出的一种自然而然留在父母身边的悲壮之举。
3.和你的焦虑安静聊聊天
我们再来看看,整个社会和学校,以及文化是如何对待高考这件事情的。
最近十年,每到高考前夕,看起来是为了考生保驾护航,交通管制、禁鸣禁噪;媒体也大肆渲染高考的苦情剧,遗失准考证、迟到与高考失之交臂、考生带病考试、家人去世隐瞒考生等等。学校黑板上的倒计时、学生一边备考一边打营养针、班主任的谆谆教诲。所有的信息都在突出:高考不仅仅只是考生的事情,全社会都在重视你们,祝福你们。这不是面对考试的态度,而是面对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的高度戒备的状态。
这些潜意识的信息,也许是对考生最大的攻击。这让他们不得不把控制的范围加大,再加大。原本应该静心和专注地应对考试本身,升级成了处理周围的紧急高压气氛,再有承受能力的人,也难以扛住。
最后,对应战在即的考生说一些话:
可能,高考这件事情,让你寝食难安,非常焦虑。请记住,焦虑是一种能量,它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我们,让我们能够达成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感到它已经有些失控,让你对它充满恐惧和排斥,也许是你和它并不相互了解。它用了不恰当地方式在保护你。找一个安静私密的地方,不会被打搅。把你的焦虑请出来,让它坐在你面前,它是你的一部分,当你面对它而坐的时候,你自然会听到它究竟想要对你说什么。而你,也需要告诉它你现在的处境。你和它,共同商量出一个更恰当地方式来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