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语歌1
越来越快到三十了,继续回忆,这次想写一下我听了二十多三十年的粤语歌。现在很多人把它叫“港乐”,原本两个好像是很接近的一回事,然而后者貌似层次稍稍抬高,而且更细味于歌词情感中,所以后面再作回想。先说说对于我来说从小到大的口粮——粤语歌。
我最早喜欢听的歌手有可能是陈奕迅,因为他唱了首《超人迪加》,小学在广州暑假每天追每天跟着唱,尤其那句很脑残的“东一脚 西一脚”,粤语中的“西”其实有横扫的意思,所以“西一脚”其实有点暴力。想起调皮捣蛋时家人一脚“西埋嚟”,于是一直觉得这句歌词好搞笑。
但我最早会唱的,应该是粤曲,例如《分飞燕》、《禅院钟声》、《帝女花》这些。以前小学一年级一放下,便回家对着卡式带的播放机,听着粤曲来跟着唱,原本应该不是100%听得懂,更别提曲中的意境等等,但能感染这么一个儿童的居然是歌里的情感,据我妈妈说我是皱着眉唱完的《禅院钟声》,就像自己要忘情而出家似的。
后来五年级左右我不知道在哪整来了一台小收音机,放学经常一个人插着耳机转动拨轮调到fm100左右来听新城997。那时候电台推的几首派台歌,最记得的是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同期还有Joey的《痛爱》、Sammi的《感情线上》、谢霆锋的《活着Viva》、苏永康的《越吻越伤心》、许志安的《真心真意》等等,这些都是我至今记得的。谢霆锋那么酷以前当然非常喜欢,那年头谁都爱模仿他装酷,穿个喇叭裤,但为何最记得的是陈奕迅那首呢,那便是因为歌词的触动了。
小时候的我根本就不是一个酷的人,反叛的需求为零。父母一直在异地工作,而我一直在寄宿学校,就算后来住一起了,也早已形成隔阂,所以那会被那首歌的歌词感动得一塌糊涂,尤其开头那句“宁愿在公园躲藏 不想喝汤”,让我至今都记得MV里黄色芦苇中唱着“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的陈奕迅。年底的颁奖礼,我第一次看着上台拿奖的林夕,说着这歌词写得如何掏心掏肺。
同期的颁奖礼、应该是十大中文金曲吧,有个年轻人上台好像拿了个什么金针奖,帅气地又唱又跳,台风十足,看完那个歌手我开玩笑跟我妈和外婆说,张国荣说请我饮茶,而又当她们两个都笑着说怎么可能张国荣会说请你喝茶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看起来那么年轻的歌手居然连她们都非常熟悉。后来我找出家里的卡带,在被窝里听了很多他的歌,那时候差不多开始初中了,包括《当年情》、《由零开始》、《风再起时》、《风继续吹》、《有谁共鸣》、《沉默是金》等等。后来深圳的路上还印着他的《热情演唱会》的海报,一头长发,令我费解,为什么他变得完全不是当时80年代那个西装直爽的张国荣呢?
然而没过一两年,在一个我照常享受着的愚人节的报纸中,写着他堕楼的新闻。后来十几年,一直有许多许多的人怀念着他。后来,我听了他几乎全部的专辑和歌曲,买了好几张爱CD,在高中的教室中拿着扫把模仿着《Monica》,在KTV唱了无数次他的快歌慢歌,还有他的很多电影,我在电影院看了重制版的《东邪西毒》,脑里停留着除了热带树林里的那个飘忽不羁的阿飞,还有飞机升起响起风继续吹前奏的《纵横四海》,当然还有痴情如斯的《霸王别姬》,又看了无数次《跨越97演唱会》,他在跨年前向爱的人道谢,最后他成了我以及很多人不会忘记的《明星》。但是在写着这些字的今天,我才发现原来那时陪伴着我入睡的他,在那个我并没有什么感触的愚人节的下午的新闻报道中,与年幼的我悄然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