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THE OLD CROWN老皇冠酒店》



小时候我爸过一个故事:一人在路边的八仙桌上吃完了4大金刚,掉在桌上的芝麻想吃,于是开始边沾着口水边画飞机大炮.一粒粒的收拾干净后。嵌在桌缝里的芝麻还是舍不得。他突然一拍桌子说我想起来了,炮弹忘了画了。添完最后一粒芝麻,心满意足的离开。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推荐THE OLD CROWN位于伯明翰市中心,距离斗牛场购物中心和唐人街不到15分钟步行路程,18世纪开始要拆坚持到现在不容易。
图片上有钥匙的桌子是吃早饭的,上面有木纹,可惜这里没有大饼油条供应。
走出老皇冠酒店,抬头仰望1368年造的字迹,心想如果穿越回中国哪是怎样的一个年份。
PS:《1368年》
明朝洪武元年,大明开国定都南京,富强的文明古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强国。
1421迁都北京后,又经过20年征战,统一全国。明成祖年间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开始走向衰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宣告明朝统治的结束,二百七十七年间先后经历了16位皇帝。
明代书法:
艺术崇尚帖学,皇家倡导以二王楷书为范本,书法形成与宫廷院体画相对应的“台阁体”。
前期,宋克、宋璲、宋广的草书、楷书承元人。中期,有天下书法皆归吾吴之说,出现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一批杰出的书法家,上追晋唐古风突破台阁体束缚,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晚期,草书之风大盛。张瑞图之峻峭黄道周之伟岸、倪元璐之放逸王铎之腾挪。四大家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主张字须熟外生。
明代绘画:
两宋画院风格为代表的院体画和以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以及倪瓒为代表的文人画两大传统的发展变异。
明初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追求雍容华丽和雄劲阳刚的“院体”与“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承继元画的文人画传统。明代中叶随着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逐步取代了“院体”的主流地位。这与皇权的衰弛、城市的繁荣以及“实学”的兴起不无关系。
晚明董其昌等使文人画日益成为创作的时尚。传教士的来华,带进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版画及其他工艺美术品,促使了中国艺术家对中西美术进行比较和对西画方法的斟酌去取。
明代瓷器:
明代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主要成就是瓷胎继续沿用了元代的“二元配方法”,创造了脱胎瓷器。石灰碱釉基本形成,发明了吹釉法。成化时期,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斗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单色釉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福建德化的象牙白,山西晋南的法华三彩,反映了明代制瓷技术的杰出成就。景德镇和法华三彩采用牙硝为助熔剂,是一项重要贡献。明代还发明了阶级式龙窑和倒焰式馒头窑,为提高热利用率,改善烧成条件和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明代珐琅器:
元代掐丝珐琅工艺传入我国,景泰年间达到顶峰掐丝珐琅器由御用监承担管理烧造,后人以此时之制品为标准称之为景泰蓝。掐丝珐琅先做金属胎,一般采用铜胎,将金属丝做成花饰图案烧焊或胶粘于胎上,形成框格样的凹陷,然后将珐琅釉药填充其间。经烧制后使珐琅熔化至完全透明并略带蓝色或绿色。熔融时再加入用于着色的各种金属氧化物,就可制成各色珐琅。
多次烧制和填充珐琅料经过打磨等处理,就成为景泰蓝工艺品。明朝时制造的景泰蓝品种扩大,既实用又美观。现存品种有炉、盏、瓶、盒、轴头、蜡台、尊等。
明代漆器:
漆器到了明代工艺发展达到了顶峰.现存的漆艺专著《髹饰录》由后期漆艺大师黄成所著,全面地介绍了漆艺品种及其历史装饰手法,为后人进行漆艺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明代金银器:
明代金银首饰业出现了花丝工艺。花丝工艺是用很细的金银丝编织,堆垒成首饰,其上再镶嵌珍珠宝石,显得玲珑剔透珠光宝气,非常精细华贵。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金冠、凤冠就是内府所产。金冠是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的,上有二龙戏珠装饰,外表简洁装饰精巧,工艺精细。凤冠除用花丝镶珠工艺外,还用点翠工艺装饰,点翠即贴鲜明的蓝绿翠鸟羽毛,龙凤呈祥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异常华贵。
明代的宫廷金银饰物器皿还有金花钗、双鸾金簪、金壶、金爵、金盏、金碗、金盘、金匙、金盂、金粉盒等,大多镶嵌珠玉,表现出精致豪华的皇家气派。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顶峰,家具多用南洋进口的黄花梨、紫檀木、红木、铁木、杞梓木等,质地坚硬色泽柔润,纹理优美艺术特点:造型简洁,加工精细严谨精致高雅,比例合度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和谐;尺度科学,符合人体功能要求;种类多造型丰富;重点装饰少而精。
林林总总讲了这么多,为下一章节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作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