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8】6.4读《异秉》有感
在《异秉》中,汪曾祺用不长的篇幅,围绕着三个主要人物展开了三条叙事线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线,各种线索纵横交织合成了民国时期苏北城镇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开头由王二的熏烧摊写起,通过对王二日常的琐碎之事的描写,生动展现了王二的生活特征与性格特点。然后根据王二的生活自然的将故事地点从熏烧摊推进到保全堂,对保全堂的日常生活和伙计进行了描写,介绍了另一个主要人物陈相公,并通过保全堂独特的夜晚活动引出最后一个主要人物张汉轩。三个性格迥异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角色就被作者以这种巧妙的方式聚集在了一起,并将三个人的故事串联起来,以此来展现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人生境遇和景观。作者用这种多线的结构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主题的多样性。
汪曾祺曾经说过:“要用自己的心贴近人物的心, 以人物哀乐为自己的哀乐。这样才能在写作的大部分的过程中, 把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 语语出自自己的肺腑, 也是人物的肺腑。”《异秉》也是如此,汪曾祺将自己与人物融为一体,去看他们看到的世界,体味他们所经历的感情,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人生。他将一切都描写得那么细致而真实,吸引着读者全身心投入进去,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人物的人生与情感,不忍心错过书中任何一句话。
表面上看汪曾祺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描写这些市井小民日常琐碎的生活,客观地去叙述,可他非常善于变换视角去描绘眼前的景色,在文字中隐隐约约有作者本人的感情,蕴含着他对于人物的悲悯和温暖。在小说行文中并没有很多的作者本人的议论和抒情,汪曾祺将自己的感情、态度无形地融于叙述中,萦绕在字里行间,使得整篇文章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温暖。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