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10)失落的大陆(下)南极古大陆【速冻猛犸之谜】
【上两篇连载:】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9)失落的大陆(中)亚特兰蒂斯(1)【附图:南美地下史前隧道+白种印第安“云族”之谜】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84322/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9)失落的大陆(中)亚特兰蒂斯(2)柏拉图笔下与埃德加•凯西预言里的沉沦大陆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87903/
--------------------------------------------------------------------------------------------------------------------------------------
【提醒:文末附有本系列其他几篇文章的链接】
--------------------------------------------------------------------------------------------------------------------------------------
墨西哥2012之十:失落的大陆(下)
有人说,汉人是按照历史,为传统而活的民族,玛雅人则是按照预言,为未来而活的民族。不过,经过六十余年弃传统、背阴阳、战天斗地的哲学熏陶,我想如今绝大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再为传统而活着了,更不会理解玛雅人的超然。
玛雅人深深相信他们的预言记载,并且安然接受既定的未来。1696年,当征服者派遣的神父抵达时,玛雅部落的领袖竟然说:“根据预言,我们背离神的日子还未到,请四个月后再来吧!到时,我们将履行预言。”
玛雅预言中的“四大史前文明”
按照玛雅人的观点,人类文明如太阳系上的一棵树。太阳系公转到不同的特定位置,人类的文明就一定会出现荣枯盛衰,一个的结束正是另一个的开始。

【提醒:上图为GIF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有人认为,以下这段话比较形象的概括了玛雅人的世界变化的观点: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有发芽开花结果。春天花朵说要修成正果,叶子不会明白。夏天果子开始出现。秋天果子开始成熟,叶子感觉到了凉意,想追随着果子,但能存活的只有果子,待到第二年的春天⋯⋯。

【提醒:上图为GIF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玛雅文明现在已不复见,但玛雅预言却流传至今,他们的预言百分之九十九都变成了现实。根据《克奥第特兰年代记》中所提供的玛雅预言内容表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代,是属于预言中所谓第五个太阳纪,而之前的四个太阳纪已过,每一个太阳纪完结之时,地球上发生过惊心动魄巨变。一些玛雅文化的研究者认为: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其对应的文明被称为根达亚文明或超能力文明。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其对应的文明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饮食文明。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 (利莫里利亚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Tzontlilic(亚特兰蒂斯文明),也称光的文明。
在上两篇中,本人已经介绍过了利莫利亚(姆)和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毁灭。显然按玛雅人的说法,它们还不是本次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至少还有另外两大文明在他们之前出现过。这两个古老文明,已经很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考证了,只能偶尔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它们之前的文明,可能年代太过于久远,连玛雅人的记载中都没有了。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Detective(察觉)》,2012年,17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简介:】Akiane Kramarik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天才、童话般的人物、“湛蓝小孩”;无师自通的她从四岁开始作画与写诗,灵感均来自她的梦境以及灵视(visions,又译“异象”)中上帝的教导与天界景象;她有着极其虔诚的信仰,每天总是先祷告,然后创作;她的画与诗,充满意境、灵性且富有哲理;这些神奇,使得其无神论的家庭都开始信神;她在全世界举行的艺术展览启发了无数人,卖画作的大部分资金都被她用来捐助非洲等贫困地区。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Possibilites(可能性(或潜力))》,2010年,15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根达亚文明
玛雅人第一个太阳纪的文明被称为根达亚文明,也叫超能力文明。当时的男性有第三只眼。其位置正好在额头的中央部分,也就是眉间之上的二公分左右之处,有一只如翡翠般绿色的圆眼,也有黄、绿、紫、黑、灰、褐等色,依各民族而异。各民族的超能力发达程度也不一,有预测的,有杀伤力的等等。这第三只眼平常都是闭着的,只有在发挥超能力时才打开。女性没第三只眼。因此,女性对拥有超能力的男性的第三只眼都感到非常害怕,逐渐沦为隶属性的地位。流传于根达亚文明末期的一则神话指出,“神是平等的创造人类的男女。其证据是赐予男性第三只眼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一族的安全;赐予女性的是子宫,以繁衍家族。”当时女性的子宫据信也是超能力的器官。因为女性经由子宫这种超能力器官,得以和灵天上界通讯,并宿入婴儿的灵。所以,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事前会和灵天上界将成为婴儿的灵充份交谈,待两者合意时,才把婴儿的灵宿入体内。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Infinite Perspective(无限的视野)》,2008年,13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局部放大: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Love(爱)》,2008年,13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当时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一整块陆地。 根达亚文明就在这块大陆之上,最终因大陆分裂为二而毁灭。首先是根达亚文明的中心产生南北的龟裂,形成了一个大断层。海水开始渗入断层,接着约十级的强烈直下型地震袭来。其后,南北的断层扩及约数千公里,根达亚大陆最终分裂为二个大陆。数万年之后,形成了现在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传说根达亚人随着根达亚大陆消失,返回彼世后,创造了仙人界、天狗界、西方的魔术界等。当时也有一部分人幸存了下来,成为下一个文明的开创者。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Unity(统一,联合)》,2009年,14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我们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姆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分别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的大陆上兴起,那么根达亚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分别在哪里兴起呢?

英国博物馆中的罗塞利古地图的右侧是没有冰封的南极洲和连在一起的南美洲。而南美洲与非洲的海岸线形状类似,在更早的时期南美洲与非洲是一块大陆。玛雅人第一个太阳纪的文明被称为根达亚文明,当时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一整块陆地。根达亚文明就在这块大陆之上,最终因大陆分裂为二而毁灭。数万年之后,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而后来南美洲是和南极洲连在一起的。当时也有一部分人幸存了下来从南美洲来到南极洲(当时的南极洲不在地球南极这个位置上),成为下一个文明的开创者。第二个太阳纪所对应的文明被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次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后来该文明毁于地球地极变化,最后“世界被风蛇吹的四散零落”。

玛雅人第一个太阳纪的文明被称为根达亚文明,也叫超能力文明。当时的男性有第三只眼。其位置正好在额头的中央部分,也就是眉间之上的二公分左右之处,有一只如翡翠般绿色的圆眼,也有黄、绿、紫、黑、灰、褐等色,依各民族而异。各民族的超能力发达程度也不一,有预测的,有杀伤力的等等。这第三只眼平常都是闭着的,只有在发挥超能力时才打开。女性没第三只眼。因此,女性对拥有超能力的男性的第三只眼都感到非常害怕,逐渐沦为隶属性的地位。流传于根达亚文明末期的一则神话指出,“神是平等的创造人类的男女。其证据是赐予男性第三只眼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一族的安全:赐予女性的是子宫,以繁衍家族。”当时女性的子宫据信也是超能力的器官。因为女性经由子宫这种超能力器官,得以和灵天上界通讯,并宿入婴儿的灵。所以,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事前会和灵天上界将成为婴儿的灵充份交谈,待两者合意时,才把婴儿的灵宿入体内。 根达亚文明是怎么毁灭的呢?

有人很早就注意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是否有可能它们原先就是合在一起的呢?根达亚文明当时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一整块陆地。根达亚文明就在这块大陆之上,最终因大陆分裂为二而毁灭。首先是根达亚文明的中心产生南北的龟裂,形成了一个大断层。海水开始渗入断层,接着约十级的强烈直下型地震袭来。其后,南北的断层扩及约数千公里,根达亚大陆最终分裂为二个大陆。数万年之后,形成了现在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传说根达亚人随着根达亚大陆消失,返回彼世后,创造了仙人界、天狗界、西方的魔术界等。当时也有一部分人幸存了下来,成为下一个文明的开创者。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个古陆在2亿年前开始分裂,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每块大陆朝着它现在的位置漂移,直至形成现在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研究了地形、化石以及数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收集了大量证据:①地形证据。当魏格纳在地图上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到一起时,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实:南非有一条从东到西走向的山脉可以跟阿根廷境内的一座山对接起来;而在北美可以找到与位于欧洲的煤层对应的煤田;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魏格纳认为这些事实是大陆漂移说的有力证据。还有没有别的证据证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是一整块大陆呢?

②化石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魏格纳还利用化石来证明他的观点。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洲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由于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飘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洋过海。魏格纳由此推断,这些大陆在当时曾是一个整体。大陆漂移学说发现了陆地板块移动的事实,开创了人们从全球视角研究地壳运动的先河。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将南美板块及其大西洋洋底轮廓拼接回非洲沿岸。根达亚文明当时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一整块陆地。根达亚文明就在这块大陆之上,最终因大陆分裂为二而毁灭。数万年之后,形成了现在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这个大陆板块的分离在海底有没有留下证据呢?

从大西洋海底擦痕判断,非洲的西海岸南部和南美洲板块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再根据美洲板块在太平洋上的擦痕判断,现在的南美洲是由一部分来自太平洋上的陆地和来自非洲沿岸的陆地碰撞连接而成的。据说在根达亚文明的末期,它的东南部有个名叫艾密纳的都市。以该市为中心居住的艾密纳族因是预知能力发达的部族,其中有部分人察知危险将到,他们经海路逃到“南极大陆”。南极大陆兴起了各种文明,最有名的是米特拉姆文明。当时的“南极大陆”,并非南极。因为当时地球的地轴和现在的位置迥然不同,所以米特拉姆大陆不象现在的南极那么寒冷,而是气候温暖之地,各种动植物和谷物都很繁盛。失去重要的文明工具、优秀的人们,沦为单纯的农耕民族。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男的第三只眼开始消失, 超能力也渐渐消失了。

南极冰山。拉尔夫-克莱文杰拍摄(这些体型庞大的古老冰山呈现出晶莹般的蓝色调,通常只有大约10%露出海面,其余部分都没入水中。)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二个太阳纪所对应的文明被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叫“饮食文明”。这次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地极变化,最后“世界被风蛇吹的四散零落”。

冰封的南极大陆上曾经有过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玛雅人流传的第二个太阳纪所对应的文明被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叫“饮食文明”。当时的南极大陆叫米特拉姆大陆,不在南极。
据说在根达亚文明的末期,它的东南部有个名叫艾密纳的都市。以该市为中心居住的艾密纳族因是预知能力发达的部族,其中有部分人察知危险将到,他们经海路逃到“南极大陆”。当时的“南极大陆”,并非南极。因为当时地球的地轴和现在的位置迥然不同,所以米特拉姆大陆不象现在的南极那么寒冷,而是气候温暖之地,各种动植物和谷物都很繁盛。失去重要的文明工具、优秀文明的人们,沦为单纯的农耕民族。南极大陆兴起了各种文明,最有名的是米特拉姆文明。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男的第三只眼开始消失, 超能力也渐渐消失了。
据说米特拉姆最发达的是食生活。他们对饮食特别爱好,发展出各色各样的专家。在这个时代中,各式各样的食生活都经过彻底的研究。从何种食物要以何种方式组合来吃,对人性才最有帮助,到食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关连,都经过彻底的研究。吃何种植物,人的气质才会沉静?吃何种鱼肉,肌肉才会有瞬间爆发力?一天喝几次、喝多少何种乳制品,人才会长寿?何种饮品对脑细胞的活性化有帮助?传说米特拉姆文明在食生活和人类气质方面,留有庞大的研究。有各个的食生活文化部门,有如长寿博士、耐久力博士、记忆力增强博士等人物出现。和现代的入学考试不同的是,以这类博士为目标,都是自幼年立志,奋力学习而成的。
说个题外话,现代社会中有些人非常热衷于“饮食文化”。也有很多人是专门研究食品科学及工程的博士和教授等等。我的一些朋友是美国名校食品专业的博士,做了好几年的毕业论文就专门研究怎样洗蔬菜等。我猜可能有人前世在米特拉姆生活过,那时就结下了这世的缘呢。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Upside Down Inside Out(内外颠倒)》,2006年,11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Akiane Kramarik 为自己这幅画所写的解说:
【译文:】《内外颠倒》 这幅《内外颠倒》是关于目的、平衡和满足的寓言。虽然有些植物对它们是谁以及它们在哪里感到满意,但许多植物并不满足。有些是人造植物,有些是天然植物,有些是人工培植的天然植物。 有些植物在这一房间里占主导地位,有些植物用于装饰,有些植物过着一种内外颠倒的生活,它们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一些植物希望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以经历更多的变化。然而,室外的植物却渴望长到室内,它们相信室内总是安全和温暖的。就像植物一样,我们所有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个性和目的。我们需要差异性,这些差异让我们团结、而不是分裂。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光。如果没有光,即使是最昂贵、最漂亮的花瓶,我们也终将枯萎。

冰山摄影:格陵兰岛的大风天气,让这座冰山呈现出奇异的造型
由于对饮食生活的过分关注和执著,以致疏于人类原本的使命:心灵的修行,米特拉姆文明最终也被神所抛弃。米特拉姆文明的消灭是因地轴地极突然发生变化,米特拉姆大陆变成现在的南极。远古的某个黄昏,人们发现天空出现异常光,天空中的星星全部坠落在地平线下。人们开始以为那些只是流星,而非星星。地球就象一个水中的球会一溜的转个圈,轻轻一摇的改变了位置。很快温暖的米特拉姆竟然下起雪,狂风加上暴雪,大地开始冰封。人们措手不及,不久一一死去。不过,一部分的人们乘船逃走。因此,米特拉姆文明的一部分得以延续到下一个大陆(利莫利亚)。

不可思议的各种南极古地图表明南极大陆以前并非冰封并且存在过文明。
不可思议的南极古地图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否真的在南极大陆上存在过?南极洲到底冰封了多少年?那厚厚的冰层下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极大陆可能存在过史前文明的设想反复被提及,其中一幅不可思议的南极古地图更是加强了科学界对南极的思索。
现代人普遍认为,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船长首次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而在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然而1929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馆长哈利尔.艾德赫姆在整理托普卡利苏丹老皇宫的拜占庭皇家图书时,意外地在一排落满尘土的书架上发现一张由皮里将军绘制的地图。绘制时间是1513年,这比公认的南极大陆发现时间整整早了两三百年。这张地图发现后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这张地图不但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而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甚至标出了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一万年前就已消失的地峡。1949年,一支英国和瑞典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在南极洲钻透冰层进行地震探查,结论是:皮里地图的下部(南极洲海岸)所画出的地形地貌跟此次地震考察得出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1953年,美国海军水文局对这张地图进行了仔细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皮里将军画这张地图用的是拓描法,但是即使是将老地图的数据搬到地球仪上去竟还能对现代地图的几处错误做出修改。
皮里的地图无疑是最著名的,但绝不是惟一的。1959年底,赫普古德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发现一张奥隆丘斯•弗纳尤斯绘制的地图,标明的时间是公元1531年 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1581年西班牙皇家地图学家查沃思(Jer nimo de Chaves)在其著作中收录了一幅西半球世界地图,该图呈现出南极洲的部分轮廓;1546年由加斯托迪(Giacomo Gastaldi)绘制的世界地图绘出了绝大部分南极洲海岸线;而1555年弗洛瑞恩(Antonio Florian)绘制的南半球世界地图和1593年久德(Cornelis de Jode)所绘的南半球世界地图均绘出完整的南极洲轮廓。史学家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数幅16世纪的地图上会出现19世纪才发现的南极洲呢?
数幅十六世纪绘制的神秘南极地图。它们比公认的南极大陆发现时间整整早了两至三百年。
科学家还注意到了由法兰西科学院正式会员菲利普•布阿舍于1737年绘制的另一张南极洲地图。在18世纪法国的这张地图上,南极洲已经不再是冰雪封冻,整个大陆冰下的地形描绘得相当详细,而这种情况人们直到1958年才有所了解。
有人说,海军上将皮里在他那张地图的页边上还写着:“本世纪没有一个人有像我这样的地图”。这说明他很可能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珍贵的数世纪之前的古老地图。是否皮里的地图和其他那些不可思议的地图都只是整个古代世界一张地图的局部图?这些地图的原图可能是远古时候一些我们并不知晓的地图绘制员画的,他们手头都拥有非常精密的仪器,他们本人也都具有渊博的知识。

土耳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于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绘制的南极地图
土耳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于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绘制的南极地图,这幅地图下端所描绘的是南极洲毛德皇后地玛莎公主海岸以及帕尔默半岛之地形。地图下端所显示之地理细节,与1949年“瑞典—英国南极考察团”在冰层顶端利用地震勘测法收集的资料极为吻合。此一发现显示,南极海岸被冰层覆盖之前,已经有人对该地区进行了探测,并且绘制成地图。此一地区之冰层现今大约厚达1英里。公元1513年绘制的皮瑞·雷斯地图是真实的文件,不是任何骗局。直到公元1818年,南极洲才被欧洲人发现。而根据地质资料,南极洲能在无冰状态中被勘探的最晚日期,是公元前4000年。换言之,这幅绘制于1513年的地图,呈现的竟然是数千年前尚未被冰封的南极洲海岸。这种现象应该怎样解释呢?

皮瑞.雷斯古南极地图与现代勘探南极地图轮廓对比。
幸好,皮瑞·雷斯留下的注释告诉我们,他只是编纂者和抄写者。作为蓝本的原始地图,一部分是当时到过南极洲的探险家所绘制,其他则是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之前遗留下来的文件——是根据更古老的地图绘制成的。换言之,早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整个地球已经被某种具有高度技术的神秘文明彻底勘探过一遍。这张地图不但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而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甚至标出了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一万年前就已消失的地峡。
1949年,一支英国和瑞典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在南极洲钻透冰层进行地震探查,结论是:皮瑞(皮里)地图的下部(南极洲海岸)所画出的地形地貌跟此次地震考察得出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当科学家们对古地图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看起来就像“阿波罗8号”飞船所拍照片的翻版。在该幅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掌握了太空航摄技术并对南极地形如此了如指掌?这个古地图印证了远古时代南极大陆(当时叫米特拉姆大陆)真的曾经有米特拉姆文明存在过。

皮瑞.雷斯的地图无疑是最著名的,但绝不是惟一的。1959年底,赫普古德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发现一张奥隆丘斯·弗纳尤斯绘制的地图,标明的时间是公元1531年(见右上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
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1581年西班牙皇家地图学家查沃思(Jer nimo de Chaves)在其著作中收录了一幅西半球世界地图,该图呈现出南极洲的部分轮廓;1546年由加斯托迪(Giacomo Gastaldi) 绘制的世界地图绘出了绝大部分南极洲海岸线;而1555年弗洛瑞恩(Antonio Florian)绘制的南半球世界地图和1593年久德(Cornelis de Jode)所绘的南半球世界地图均绘出完整的南极洲轮廓。科学家还注意到了由法兰西科学院正式会员菲利普·布雅舍于1737年绘制的另一张南极洲地图。在18世纪法国的这张地图上,南极洲已经不再是冰雪封冻,整个大陆冰下的地形描绘得相当详细,而这种情况人们直到1958年才有所了解。史学家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数幅16世纪的地图上会出现19世纪才发现的南极洲呢?美索不达米亚(米特拉姆)文明是否真的在南极大陆上存在过?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极大陆可能存在过史前文明的设想反复被提及,那些南极古地图更是加强了科学界对南极的思索。爱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学家就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爱因斯坦认为,一万多年前,原来的北极点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极也不在南极点上,而位于温带地区。那个时候,温度气候均适宜的南极大陆也许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然而地壳发生了逆时针大移动,北极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极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点,气候突然异常寒冷,大陆被冰雪覆盖,南极文明也就随之消失了。由于人类的需求不断快速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和加速全球暖化,北极冰块溶掉,导致地球渐渐失去原先的平衡,冰川持续融化,北极的重量会下降,这会引起地球重心转移,地球赤道开始下滑移,增加其倾斜度。另外,由于地球的磁场受到太阳磁场很大的牵制,当太阳磁极逆转时,地球磁极也可能跟着对调,令地球磁南北两球互换。生物无法适应突然发生的重大气候变化,而集体死亡。

2012年来自欧美的8人探险队声称,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3座人造金字塔,而且已经找到相关证据。这些金字塔穿透融化的冰雪崭露尖峰,形成冰封大地突起三角锥的景象。他们发现有两座金字塔位于内陆约10英里的地方,而第三座非常接近海岸线。古埃及文化专家们一直怀疑,埃及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比原先估计的更早出现,可能已经存在了10,000多年,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界最大的古雕像上有水力侵蚀的迹象,这表明在短短几千年中,埃及从热带雨林气候向沙漠气候发生了转变。如果埃及的气候变化如此迅速,是不是同样有可能,南极气候也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呢?难道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南极洲曾经气候温和,竟然存在过一个古老文明,这有可能吗?

在2006年3月,《12座世界金字塔神话》的作者James Donahue在文章中解释道:“首先,在南极洲的冰川下有金字塔。其次在西藏,利莫利亚(传说中在太平洋地区消失的大陆Lemuria),亚特兰蒂斯,墨西哥,秘鲁,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中东,美国,以及埃及。我相信金字塔,或者至少有大型金字塔式建筑的遗迹,已经被发现了……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南极洲金字塔的预言。据说这个建筑物是通往其他行星系统的门户,其功能是协助外星存有们的来去出入,他们是地球这颗行星历史的一部分。这些外星人乘巨大的宇宙飞船来到地球,并与生活在地上、水中和地表下的生命联系”。南极金字塔表明南极大陆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

2014年英国科学家团队在南极洲冰原下方,发现几乎和巴黎艾菲尔铁塔一样高的巨大隧道。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来自英国多所大学以及英国南极勘测(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BAS)的研究人员,搭乘飞机飞越西南极洲的菲尔希纳龙尼冰棚(Filchner-Ronne Ice Shelf)时,机上雷达和卫星照片揭示,冰原表面的冰脊和洞穴显示底部存在隧道。此820英尺(250公尺)高隧道,几乎和高987英尺的巴黎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一样高,高度是伦敦塔桥(Tower Bridge,高213英尺)的4倍。南极下面有文明存在吗?

在南极洲冰原下方存在一条巨大隧道。曾是美国海军少将的拜尔德(Richard Evelyn Byrd, Jr., 1888-1957),他的日记记载他曾于1947年2月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北极进人地球内部名为“阿里亚尼”的地心世界,并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基地和地面上已绝种的动植物,在这个基地里还居住着拥有高科技的地心人。之后据称由灵媒接收讯息而写成的两本书《Messages from the Hollow Earth》和《Telos》出版,传递着地心文明的众生传递给地表人类的讯息。地心世界成为许多人探讨的主题。在这书中也称,地球到处都有入口通到地心世界,但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开启。2000年时,通到地心世界的两大入口(即南北极)也被关闭,因为地表政府在两极引爆,试图炸开入口通到地心去。于是地心众生在两极入口附近设置了磁力场,以进一步掩蔽入口,这么一来,从地面上或空中都看不到了。

地球上的冰山,摄影作品:透过清澈的海水看,这座冰山的水上和水下部分造型很相似,都像高耸的山峰。
地轴地极剧变,有可能吗?
地球地轴地极的变动听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地球自转轴相对垂直位置的倾斜角现在是23.5度,这一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表面物质分布发生大的变化就会造成地球轴的角度发生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就认为2010年智利的8.8级强震威力巨大,可能震歪了地球的地轴,导致地球自转轴偏移,并使人类一天的时间缩短了1.26微秒。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兰德雷尔说:“地球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如果你在某一边多加一些分量,旋转轴的角度就会略微改变。”

摄影师亚历克斯-康奈尔捕捉到这罕见的一幕:一座冰山因为失去平衡而呈倾斜状。这座体型庞大的古老冰山呈现出晶莹般的蓝色,看起来好似是漂浮于海面上的一块巨型蓝宝石。 由于人类的需求不断快速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和加速全球暖化,北极冰块溶掉,导致地球渐渐失去原先的平衡,冰川持续融化,北极的重量会下降,这会引起地球重心转移,地球赤道开始向下滑移,增加其倾斜度。人们观测到下滑情况早已缓慢的开始了。严重的地轴移位带来的后果是:各地区的寒、热分布剧变,到冬天那些没有准备的人会被冻死一批。植物分布全变,饥饿又死一批。海水涣解,沿海将被浸灭,难民多得难以计数。地轴移位过程中,大地、大气的各种场力也全都在剧变,于是地震会震了再震,雷电打了再打,暴雪下了再下。另外,由于地球的磁场受到太阳磁场很大的牵制,当太阳磁极逆转时,地球磁极也可能跟着对调,令地球磁南北两球互换。生物无法适应突然发生的重大气候变化,而集体死亡。

南极洲出现的特殊现象——这座“血瀑布”有五层楼那么高,看着如同是一座血流如注的冰川。 爱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学家就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爱因斯坦认为,原来的北极点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极也不在南极点上,而位于温带地区。那个时候,温度气候均适宜的南极大陆也许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然而地壳发生了逆时针大移动,北极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极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点,气候突然异常寒冷,大陆被冰雪覆盖,南极文明也就随之消失了。“猛犸象”的灭绝的例子就可能是地球上一次地极剧变的一个有力佐证。

【成年作品】Endangerment(危机),by Akiane Kramarik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Upside Down Inside Out(内外颠倒)》,2006年,11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速冻”猛犸象
猛犸象是一种古代的大象,它身上长着长毛,身高可达5米,体重可达10吨左右。它生活在亚、欧和北美三洲的北部。中国的东北、山东长岛、内蒙古、宁夏等地区也曾发现过猛犸象的化石。

指尖上的大自然 奇妙的动物珠宝 1902年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毕莱佐夫卡发现的一头猛犸象尸体,由于当地是冻土地带,这头猛犸象保存得比较完好,甚至在它口中还含着一些没有咽下去的金风花。2005年春,一位俄国猎人在靠近极圈的西伯利亚茫茫雪原上打猎,一不小心,被一个凸起的东西绊倒了。当他清除覆盖在这种东西上的冰雪时,看到的竟是一头完整而僵硬的猛犸象!这头猛犸整个身体坐在粗大的后腿上,一只前腿高高抬起。让人吃惊的是,在这头猛犸象的舌头上,还残留着待咽的毛莨草,它的眼睛至今透明。科学家们认为数万年前,这只猛犸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气温突然急剧降低,它还没来得及吞下嘴里的草,便一下子被永恒地冻结在历史中。

【提醒:上图为GIF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有些从冻土带掘出的猛犸象的肉,虽然冷冻了一万多年,看起来仍像新鲜的牛肉一样。尝过这些猛犸象肉的人都说它仍鲜嫩可口,前苏联科学院还用猛犸象肉招待过尊贵的客人。但肉类冷冻业的专家们认为,如果要使冷冻的肉新鲜可口,必须采取超低温的速冻,使之在短时间内冻结,然后再用普通低温冷冻保存。而当地的气温即使在冬季也不过零下20-3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对冷藏猛犸象尸体是足够了,但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它速冻起来。在这种普通低温下缓慢冻出来的肉,肉细胞内会出现结晶,使细胞爆裂,肉里水分流失,结果使肉很难食用。他们举冷冻牛肉为例,说如果要使牛肉保持新鲜,速冻屠宰后的半头牛就需要在零下40摄氏度中冻30分钟。要速冻一头躯体巨大并长着长毛的活生生的猛犸象,气温起码要顷刻间下降到零下65-75摄氏度。但这些猛犸象死前还在吃着青草或金风花等,可见当时的气温不会太低。可是突然之间,这头猛犸象很快就被冻僵了,并且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许多猛犸象都是被突然冻僵的。这就是说,它们突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严寒。

【提醒:上图为GIF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那么,这可怕的严寒是怎样产生的呢? 地球上气候虽然随时都在变化,但通常这种变化是缓慢进行的。即便是在“冰河时代”也是如此。而这头猛犸身体上体现出来的气温这么突然急剧的变化让人吃惊。除了地轴地极的剧变,很难想象什么事件能使那一地区的气温能在顷刻间下降到零下65摄氏度以下。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样的严寒是地球磁极变动造成的。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北极磁极突然转移到了西伯利亚一带。于是那里就出现了像北极一样的低温气流,导致了猛犸象被冻死。这种毁灭性的大灾难还会不会再次发生呢?
玛雅人曾说:“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

【提醒:上图为GIF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
远古大劫难之一 :北极圈的急冻巨象
11000年前的全球大劫难 (一) ─ 冰冻的巨兽坟场 1-1 牛 排 太 俗,请 尝“巨 象 排” ―― 美 味 背 后 的 惊 人 发 现
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Fairbanks),是一座严寒地带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换换口味,告别往日的牛排,尝尝餐馆里的特色菜――“巨象排”(mammoth steak)了。
也许你会问:“严寒地区,哪来的大象肉啊?”如果享受美味之后,“店小二”告诉你:这是已经绝灭了的猛犸象的肉,你会觉得在做梦吧?如果再进一步告诉你:这肉已经冰冻了至少11000年了,恐怕,你的嘴会惊讶得合不上了!

克孜尔石窟壁画-17窟劵顶西侧壁-本生故事:大象舍身救囚徒
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冻原,人们从冻原上的巨象尸体上砸下块肉来,解冻了喂狗是常事。好奇心,把“品尝家”们带入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环绕北极圈的“死亡地带”,埋葬、冻存着大量的古代生物:

1994年出生的神童画家与诗人 Akiane Kramarik的画作《Preserved(冰封)》,2012年,17岁作品【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 西伯利亚北部――冰冻的巨兽坟场 ***
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史前哺乳动物。专家指出,这些动物死后立即冻僵,以后一直保持着冰冻状态,使得它们的肉和长牙保存得十分完好。【1】
有的科学家从冰冻完好的猛犸象身上,收集、研究11000年前的感冒病毒;有的科学家正在尝试复苏这种史前巨兽的基因,实现“侏罗纪公园”之梦……这里仿佛是一个冰冻的巨象坟场,自罗马时代以来,就一直被象牙商人光顾;20世纪初,10年内就出产了2万对象牙。

卢浮宫-埃及和中近东艺术品展区,文物:大象头的酒壶
*** 新西伯利亚――象牙堆成的岛国 ***
新西伯利亚群岛位于北极圈内,最早登陆的探险家,把这里描述为:由巨象的长牙和尸骨堆叠成的岛屿。
*** 阿拉斯加冻原――劫难档案馆 ***
在阿拉斯加冻原的软泥中:扭曲的动物遗体和横七竖八的树干,搀杂着结晶的冰块和一层层泥炭和青苔……美洲野牛、马、狼、熊、狮子……显然,在某种力量的威迫下整群动物死亡……这一堆堆动物和人类的尸体,绝不可能是寻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2】
!!!哺乳动物和美洲野牛的尸体支离破碎,扭曲成一团,仿佛被愤怒的天神一掌击毙。
!!!一只巨象的前腿和肩膀,骨头上还粘附着一些肌肉、指甲和毛发。
!!!一个野牛的脖子和头,脊柱的筋腱和韧带依然完好。
!!!这些动物,有的重好几吨,身上完全看不到刀痕,就象稻草人一样,被撕成碎片。跟一堆堆尸体搀杂在一起的是一株株歪七扭八、纠绕一团的树木,在一层细沙的覆盖下,永远地冰藏起来。【3】
灾难的迅猛和惨烈,一目了然。后面的事实和分析会告诉你:这场灾难远远不是以前的概念:“在较长时间在某地发生”;而是一场突发的、波及全球的、毁灭性的大劫难,当时人类也无法幸免!

冰岛南部Heimaey岛,一座神奇的大象岩石,就连岩石纹路都像极了大象的皮肤
1973年,爱德菲尔(Eldfell)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入海冷却变成玄武岩,恰好形成了这一天然岩石景观,不仅眼睛、耳朵、象鼻和粗壮的四肢和大象维妙维肖,连灰色粗糙的触感也非常相似。

【参考文献】
1. The Path of the Pole, p258.
2. Frank C. Hibben, The Lost Americans, cited in the The Path of the Pole, p275ff.
3. The Path of the Pole, p275ff.
4. 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著,李永平译,《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上帝的指纹》(上册),1999,民族出版社。
1-2 从 速 冻 饺 子 到 速 冻 巨 象
―― 正 视 灾 变 的 速 度 和 跨 度
【!!!从温带变寒带,1小时降温45度!!!】
刚才“吃”了“巨象排”,速冻巨象也许会使你想到速冻饺子。咱们从“速冻饺子原理”来分析一下这场劫难的几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饺子要速冻呢?如果是缓慢冷冻,饺子馅中的水分会形成较大的冰晶,严重影响饺子的外观、质量和风味!所以必须在饺子包好后,在零下30度以下速冻,才能保鲜。
从“速冻保鲜理论”可以看出,北极周围的冰冻巨兽,也是这样“保鲜”的。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专家说的:“这些巨兽死后立即冻僵,以后一直保持着冰冻状态,使得它们的肉和长牙保存得十分完好。”【1】大象是至少在11000年前冻上的,历经11000年完好不坏,可想冷冻的速度有多快!何况几吨重的巨兽更难冻透!
且慢,这还不算完。事实表明,这片土地在全部冻僵之前,曾经是温带平原,也就是说:在极短时间内,从温带平原变成极地冻原?!!!
极短时间是多久?1小时左右?!降温约45度!事实没有开玩笑。

新西兰黄金湾上的大象岩,太形象了:

※※※温带的动物和植物,大量冰封在北极地带※※※
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层里,挖出皮糙肉厚的披毛象,并不奇怪,可是:大量根本无法生活在寒带的物种也和巨象混冻在一起:犀牛、野牛、马、羚羊、土狼、剑齿虎、狮子……还有人类的遗骸!
在最为寒冷的新西伯利亚,最典型的发现是冰冻的一株完整的果树,高70英尺,青翠的叶子和果实完好无缺地依附在枝头,这是典型的温带植物。而今天,新西伯利亚群岛上,唯一生长的树木只有1英寸高的柳树。【2】
北极点500英里内,曾生长着茂盛的沼泽。在冷岸群岛(Svalbard)中的司匹兹卑尔根(Spitzbergen),还曾发现过10英尺长点棕榈叶和睡莲,这是在暖气候、高湿度气候下才能生长的植物。

“热带丛林象群”主题的钻石珠宝手镯
※※※巨兽胃里和嘴里的青草,还没来得及消化※※※
解剖巨象时,发现在冰冻的胃里,甚至在嘴里,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食物是风信子、金凤花、菖蒲、野豆等,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能辨认出来。【3】这是温带的植物啊?!
※※※不得不承认――接近北极的陆地,曾是温带草原※※※
事实无可回避,著名考古学家汉卡克说:“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公元前11000年以前),西伯利亚的气候一定相当温和,甚至温暖,适合万物生长……严寒的天气突然降临西伯利亚,很快把这片土地变成冻原。”在这场劫难中,美国阿拉斯加整个西部,加拿大育康(Yukon)地区、西伯利亚大部(包括北极圈内的新西伯利亚群岛)……突然变冷,结果活活冻死了很多巨象和其它大型哺乳动物。【4】

钻石珠宝,俄罗斯Master Exclusive Jewllery
&&&回味无穷的“思维体操”――从温暖到酷寒,1小时降温45度!&&&
如果灾变是缓慢发生的――风信子、菖蒲等温带草木早死光了,怎么能出现在巨象胃里呢?
只有骤然降温――动植物尸体才能保存的那么完好,而且温度得在零下30度左右。那么,温带气温以15度计,降温后的冰冻温度以最保守度零下30度计,降温幅度最保守的估计为45度!
如果降温过程超过1小时――巨象的胃里的青草就会被消化掉,可是没来得及消化。
会不会是:快冻死了的巨兽吃了冻僵的青草,然后才冻死了呢?如果是这样,就没法从胃里的食物估计劫难的时间,1天都有可能。其实,再严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疑问是不成立的。咱们从“速冻保鲜原理”分析:如果巨兽吃了冻僵了的青草,青草在胃里先要化掉,等动物冻死连胃也冻僵后,青草再冻上,这“冻――融化――再冻”,草就无法保鲜了,甚至烂了,也不可能象解剖时那样“保存完好,一眼就能认出来。”
气温骤降,风雪满天,惊恐的巨兽无处逃命,一头一头被冻晕、冻死了,有的连嘴里的青草都没来得及吞下,就冻僵了。1小时,也是最保守的估计!
不寒而栗的天灾!

冰岛南部Heimaey岛,一座神奇的大象岩石,就连岩石纹路都像极了大象的皮肤
1973年,爱德菲尔(Eldfell)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入海冷却变成玄武岩,恰好形成了这一天然岩石景观,不仅眼睛、耳朵、象鼻和粗壮的四肢和大象维妙维肖,连灰色粗糙的触感也非常相似。

&&&浩劫横扫全球,谁能幸免?&&&
全球的气候是关联的,是一个整体。近北极地带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发生如此惨烈巨大的变化,不可能不牵扯全球。
是什么力量炮制了这场劫掠?其它地区发生了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 The Path of the Pole, p258.
【2】 The Path of the Pole, p256.
【3】 Ivan T. Sanderson,“Riddle of the Quick-Frozen Giants”,(《急速冰冻的巨象之谜》), Saturday Evening Post, Jan 16, 1960, p82.
【4】 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 著, 李永平译,《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 ―― 上帝的指纹》(上册), p295, 298,1999,民族出版社。
11000年前的全球大劫难 (二) ─ 冰冻的巨兽坟场
1-3 假 说 之 一:全 球 地 壳 大 转 移
―― “桔 子 皮 假 说”惊 动 爱 因 斯 坦
是什么力量炮制了这场全球浩劫?
※※※ “桔 子 皮 假 说” ※※※
哈普古德教授在研究古代南极地图(【注】)时,提出了地壳移换(earth-crust displacement)假说。这种学说完全不同于“大陆漂移论”(continental drift)。.他提出: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整体转动位移,如同一只空松的桔子的厚皮,松脱后就会整个转动移位。【1】在此,我们把该假说称作“桔子皮假说”。
该假说认为:30英里厚的地壳,在8000英里厚的地球核心上滑动。现在的南极大陆,原来在南极以北大约2000英里。在这次人类文明产生前,至少公元前4000年前,即至少距今6000年以前,发生了一次地壳转移,整个地壳转动移位,把南极大陆推到现在的位置。这使得南极洲由温暖骤然变冷,渐渐被冰雪掩埋。

田中达也(Tatsuya Tanaka)微距摄影作品:Hammock(吊床)
※※※ 爱 因 斯 坦 的 赞 扬 和 假 设 ※※※
这一大胆的设想,引起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浓厚兴趣,他为哈普古德著的《地壳的转移》一书做了序言,其中谈道:“我经常接到各方人士来函,请我对他们未公开的观点提些看法。这些论点大多缺乏科学依据。而哈普古德的来信却让我大为振奋,简单的观点极富创意;如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他的观点必然将对地壳历史的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提出了对“地壳转移”的理论解释:“南北极地区,冰雪不断积累,分布并不均匀,从而在地球的自转中引发出一股离心力,传导到地球坚硬的表层。这种离心力产生的能量会日渐增强;达到某一程度时,就会使地壳松动,开始移动……”【2】
※※※ 假 说 的 进 一 步 延 伸 ※※※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重视这一学说,并进一步把时间推至8000年前,甚至10000年前。
98年美国的一部科教片《神秘的人类起源》(已在美国公映)中,几位学者把这一学说与11000年前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劫难联系起来:这次地壳大转移,在极短时间内,南极洲跟着转动了2000英里,进入南极圈;同时,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转向北极。使本来温暖的陆地瞬间“冻僵”了。
※※※ 全 球 大 劫 难 ※※※
前面几篇的分析各位还有印象吧:“那时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大约1小时,气温陡降45度!”可想而知:
!!!这么大的全球地壳转动,不可避免会引发出海啸,横扫全球!!!
!!!地幔岩浆被带动,至少会导致局部火山爆发!!!
!!!很多地区会发生大地震,因为地球不同纬度地区“自转角速度”一致,而线速度不同,地壳转移必然造成大陆板块“自转线速度”的变化,使板块互相挤压,发生强地震!!!
!!!原来的极地的冰山,进入温暖地带融化,海面上升,陆地被淹!!!
!!!热带进入温带,温带移到热带……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生命大量灭绝!!!
如果真是1小时之内发生这样的变迁,绝大多数生命和物种将绝灭。
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被骤然冻僵,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桔子皮假说”只是一种解释,还有没有其它“学说”解释原因呢?且看下回。
【注】哈普古德在研究古地图时,发现了1513年――在南极大陆被发现前,“依据远古脚本$$%绘制的冰雪覆盖前的南极洲,与现代通过卫星遥感绘制的冰雪以下的南极洲地形图极为一致,他提出地壳移换假说解释南的极变迁,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H. Hapgood, Earth`s Shifting Crust : A Key to Some Basic Problems of Earth Science (哈普古德,《地壳的转移:解开地球科学难题的一把钥匙》), Pantheon Books, New York, 1958.
【2】 Einstein`s forward to Charles H. Hapgood, Earth`s Shifting Crust : A Key to Some Basic Problems of Earth Science (爱因斯坦为《地壳的转移》做的序言), Pantheon Books, New York, 1958, pp.1~2.
【3】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 著, 李永平译,《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 ―― 上帝的指纹》(上册), p9,18,20,25,1999年第一版,民族出版社。

田中达也(Tatsuya Tanaka)食器微距摄影作品:Sakurajima Radish(樱木萝卜)本気を出した桜島大根(意为“拿出真本事的樱岛萝卜”)
1-4 抛 砖 引 玉 的 假 说:小 行 星 撞 歪 了 地 球 ?
上文书说到:这次人类进入文明前,6000~12000年前绘制的几幅古地图中,准确绘制了冰盖以下的南极大陆,而且就在极点位置【1】。
【疑问】 哈普古德为解释南极洲的变迁,提出了地壳移换假说:地壳移动了约2千英里(大约30度),导致南极洲进入南极圈,被冰雪掩埋。然而,古地图上,那个没被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就在今天极点位置。并没有发生这么大的移动。那么就是说11000年前的南极,并不寒冷?!

田中达也(Tatsuya Tanaka)食器微距摄影作品:UFO,今日はUFO記念日です。
※※※ 冷 暖 四 季 与 地 球“歪 斜 程 度”? ※※※
我们知道:南极北极是地轴的两极,那里很冷,并不是因为那里在两极,而是因为太阳斜射,接受的能量少,赤道地区是垂直照射,接收的能量多,所以很热。现在地球是 “斜着身子” 绕太阳转(黄赤交角),所以温带地区才有四季变化; 如果地球 直着身子 绕太阳转(黄赤交角0度),各地就没有太阳直射斜射的变化,几乎没有四季变化(只与离太阳远近有关,变化小);如果地球身子再斜一些,再斜大约20度,结合11000年前比现在温暖的全球气候,那么南北极地区就是比较温暖的地带了。这样,南北极在那时和现在都位于地球同一位置――极点。
※※※ 一 个 新 观 点:小 行 星 撞 歪 了 地 球 ? ※※※
是否有这样的可能:一种力量迫使地轴角度变了20度,成了现在的样子?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把地球“歪斜的身子撞正了约20度”,撞成了今天的样子?如果是这样,会引发更大的劫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恐怕极少生命能幸存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假想,只能解释南北极基本在地图的极点位置,却比较温暖的问题。古地图是一个佐证吧。
※※※ 另 一 个 佐 证 ※※※
在西伯利亚北部,越往北走,发现的巨象和其它动物的遗体越多!与预期恰恰相反。【2】这表明当时的气候,越往北极,越暖和。如果当时地球自转的身子比现在“歪20度左右”,就会出现南北极不是最冷,反而较暖的现象。

田中达也(Tatsuya Tanaka)食器微距摄影作品:Volcano(火山),神のお怒りじゃー!(译为“神的愤怒!”)
※※※ 远 古 部 落 的 传 说 ※※※
在几个遥远部落,流传这历史的传说,记录着气候的突然变冷。比如伊朗袄教的传说中记载:“原本每年7个月的夏天乐土,一夕之间变成冰雪覆盖的荒原。每年有十个月变成酷寒的冬天。”【3】
还有一些民族的“记忆”中,流传着有关地球劫难的故事。他们描述的倒数第二次劫难,都是突然降临的酷寒。(【注】全球有500多个民族的传说(史诗)中,描述的上次地球灾变都是一致的“大洪水”,对倒数第二次灾变记述的就很少。这一点请参阅本专题其它文章。)
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南北极地区突然变冷?本篇只是提供一种大胆的解释,旨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的创见。
参考文献
【1】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 著, 李永平译,《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 ―― 上帝的指纹》(上册), p9,18,20,25,1999年第一版,民族出版社。
【2】 同上,p294
【3】 同上,p295
-------------------------------------------------------------------------------------------------------------------------------------
【本系列连载文章,链接如下:】
【1】【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系列: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1)+(2)“众神之城”特奥蒂瓦坎【高清大图】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60502/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3)金字塔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63044/
GoogleEarth看地球:十大古天文台奇景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64477/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4)创世传说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66672/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5)诸多史前文物【人与恐龙石刻、史前岩画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70076/
【集锦】史前高科技文物:人与恐龙石刻、酷似现代人的史前岩画、远古飞行器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71749/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6)三界与“人”+(7)垂涎人体的外星人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72931/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8)失落的大陆(上)【附图:复活节岛远古石雕人像】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81514/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9)失落的大陆(中)亚特兰蒂斯(1)【附图:南美地下史前隧道+白种印第安“云族”之谜】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84322/
【文明起源】印第安-玛雅文明:墨西哥巡游(9)失落的大陆(中)亚特兰蒂斯(2)柏拉图笔下与埃德加•凯西预言里的沉沦大陆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87903/
【2】【玛雅预言】系列:
玛雅预言中“彩虹战士”的传说+霍比预言石解读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210802/
玛雅长老携传说中13颗水晶头骨现身【玛雅预言“彩虹战士”解读】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211411/
人类四次史前文明与玛雅的四个世界观
https://www.douban.com/note/721659263/
【3】【史前文明】系列:
【史前文明古迹】远古大陆之谜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179103/
【文明起源】中华文化的渊源【1】史前大洪水【名画欣赏】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181004/
中华文化探源【2】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关系【文物欣赏】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182665/
中华文化探源【3】古希腊文明的东方源头【多图:名画《巴别塔》与宙斯祭坛】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199002/
【4】【玛雅-印第安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系列:
中华文化探源【4】玛雅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关系(1)【文物欣赏】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199977/
中华文化探源【5】美洲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200713/
中华文化探源【6】哥伦比亚古老部落的警诫——高基族人,地球平衡的守护者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202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