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史诗的终结
有一类影视作品,超越了一般史诗的维度,荧幕上呈现出的内容只是其架构世界的冰山一角,可以称作超级史诗,这类作品在电影中首推《指环王》,在电视剧中则只有《权力的游戏》。 谁能想到,这部集合了国王、魔法和龙这些烂俗中二元素的电视剧会成为最伟大的神剧,没有之一。这部剧是空前的,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绝后的,同样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有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打着“媲美权游”“接棒权游”的旗号出现,但注定只是跳梁小丑。

说起这部剧不可能绕过这个长得像圣诞老人的老头,“维斯特洛第一刽子手”,“套路终结者”,“坑神”,“拖延症晚期患者”,《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再高的赞誉对他都不过分,他的书目前出到剧集的第五季左右,原著对剧集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有原著内容支持的剧集是神剧,超过原著内容的剧集是坨屎,就是这么简单。人们祈祷马丁老爷子长命百岁绝不是一句客套话,也不是发自内心的祝福,而是怕老爷子突然归西使这部旷世巨作烂尾,其损失将不亚于曹雪芹之于《红楼梦》。
不同于那些伟大的文学名著,影视化时需要编剧大刀阔斧的高超改编技术,本就在好莱坞编剧圈混迹几十年的马丁在写《冰与火之歌》时采用的就是著名的POV写作手法,导演甚至可以直接拿着原著进行拍摄,编剧的任务简直不要太轻松,这也导致原著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铺排一时令人难以下咽,还是追剧来的轻松,时至今日我也没能看完《冰与火之歌》。 2014年的春天,《权力的游戏》第三季已收官,第四季开播在即,之前一直刻意回避着这部逐渐风生水起的美剧,看它中二的海报和不靠谱的魔幻元素,内心是拒绝的,不过正值剧荒,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上一个疗程”,上网简单百度了一下维斯特洛的简介后,正式进入冰与火的世界。 第一季的剧情缓缓展开,各条故事线有条不紊地推进,世界宏大,演技出色,剧情精彩,是部良心剧,但也仅限于此。直到惊世骇俗的S1E9,突如其来的结尾,令人大呼八遍“what the fuck”,千年老梗没有重现,有时候打动观众就是这么简单。 之后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开始对剧中特色鲜明的人物,家族,地理,历史如数家珍,宫斗演变为战争,也理解所谓的反派也有其可怜的一面,主角内心也会有自私和阴暗,正当以为正义终究能战胜邪恶时,名垂影史的S3E9登场了,始终以为红色婚礼是整部剧最伟大的桥段,第一次感受到了悲剧的魅力,那种震惊,愤怒,无助又悲痛的感受前所未有,每次听到《卡斯特梅的雨季》旋律时还是会起鸡皮疙瘩。背负如此血海深仇,那句“北境永不遗忘”才更显悲壮和真切。 真正牛逼的神剧敢于直面血淋淋的剧情,敢于直面脸色惨白的观众。敢于打破常见套路是《权力的游戏》最鲜明的特点:“刀下留人?”不存在的,“孕妇和小孩不能死?”不存在的,“立flag必死?”不存在的,“有志者事竟成?”不存在的,所以说看权游的一大乐趣就是坐等预测大神被打脸,因为全都不好使😊 除了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吸引别人的,还可能是这部剧的奇幻,场面,悬念甚至尺度,但这些并不是我喜欢的主要原因,真正吸引到我的,是真实,无比的真实,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物。 世界 虽然有龙有魔法,但作用相当有限,人的战斗力虽然有高有低,但差距不会太大,再厉害的战士也会被一刀毙命,不会出现修仙成神变身超级赛亚人的事。善恶不一定有报,人们的自私伟大狭隘宽容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世界虽有魔幻却又如此的真实,正如我们这个依旧存在无数未解之谜的世界。 冰与火的世界中不规律的季节,无神论者可以用天体物理学的三体理论或者米兰科维奇循环解释,有神论者可以用魔法或神明解释,马丁并没有把这事钉死,谁都不得罪,可以说相当狡猾。不可预知的寒冬随时会来,使那句著名的“winter is coming”有了更现实的惊醒。 维斯特洛大陆大体取材自中世纪的欧洲,马丁虚构了(王领45+河间地44+北境56+谷地29+西境60+河湾地63+多恩22+风暴地34+铁群岛23=)376个家族及其图腾、族语、封地等等(当然他们中90%都不会在故事中被提到),甚至可以根据特色将维斯特洛七大王国对应到欧洲版图中:北境对应俄罗斯,谷地对应瑞士,西境对应英国,河湾地对应法国,多恩对应西班牙,风暴地对应挪威,铁群岛对应丹麦。其合理性与真实性令人叹为观止。 冰与火的世界中也存在世界九大奇迹的说法,最熟悉的自然就是维斯特洛的绝境长城,充满魔幻色彩的绝境长城高达二百多米长达近五百公里,配有十九座城堡(仅剩三座仍在使用),驻守长城的守夜人军团有着最神圣的誓言,也干过最肮脏的勾当,国家发生内战时他们要严守中立,哪怕自己的至亲骨肉被屠杀也只能按兵不动,他们承载着人类最伟大的责任,却也是社会最边缘的人群。几千年的安逸使人们忘记了守夜人的原本使命,将其当做流放地,以至于守夜人当中大多数是将死的罪犯和失败的贵族,加入军团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活命,即使这样人数也凋零到不足千人,边境苦寒之地,绝不是俊男靓女在过家家。看过这个版本的《长城》,张艺谋有足够的理由哭晕在厕所里。 历史 像世界上所有文明一样,维斯特洛的历史也追溯到神话时代,历史越近,神话色彩越淡,直至成为真实的历史。也许维斯特洛历史与我们历史的最大的不同,是在他们的纪年中,公元元年是伊耿征服而不是耶稣诞生。 远古时代,维斯特洛大陆上四处住着森林之子、巨人等智慧生物。最早的人类——先民,在公元前12000年从东方的大陆来到维斯特洛,带来了马匹与青铜器和旧神信仰。先民与森林之子经历漫长的战争,最终选择讲和,因而迎来了长达四千年的和平。公元前8000年,长夜来临,一个被称为“异鬼”的物种自北方入侵,几乎杀光了维斯特洛大陆上所有居民,森林之子和先民联合起来对抗异鬼,将他们逼到极北之地,并在北部建立起横贯大陆的绝境长城。这是神话色彩浓厚的早期历史。 公元前6000年,东方的安达尔人带着他们的新神信仰以及先进的铁器入侵维斯特洛大陆,森林之子几乎被杀光,从此销声匿迹,至于先民,他们仗着卡林湾要塞,勉强挡住了安达尔人的入侵,维斯特洛大陆,除了北境和铁群岛,其余的地区都信了新神。此后,维斯特洛逐渐建立起七个国家,这期间的历史真真假假,像极了古希腊荷马时代和中国的商周时期。 公元元年,征服者伊耿·坦格利安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登陆维斯特洛大陆,倚仗自己的三条巨龙和果断的杀伐以及宽广的胸怀,征服了维斯特洛大陆上除多恩以外的六个国家,至此开启了坦格利安王朝近300年的统治,这段历史波澜壮阔,如同秦王扫六合,如果拍衍生剧,我最希望是这段故事。公元282~283年,末代君主“疯王”伊里斯·坦格利安残暴无道,簒夺者战争爆发,劳勃·拜拉席恩推翻坦格利安王朝称王。公元298年,权游故事开始展开。所以说权游故事发生的背景,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三国乱世(五王之战)遭遇成吉思汗入侵(异鬼南侵),能讲的故事量是极其惊人的。 人物 冰与火之歌历史和世界的宏大细致只是基础,人物的丰富和深度才是本剧被推上神坛的主要原因。在冰与火的世界中,不经历内心挣扎的人不配为人,马丁很鸡贼地将人物的起点伪装成烂俗魔幻剧的样子:兰尼斯特家族三兄妹(美丽恶毒的王后,英俊邪恶的护卫,丑陋猥琐的侏儒),几乎凑成了童话故事的标准反派阵营,史塔克一家人则忠诚善良父慈子孝,简直比主角还主角,可之后的人物走向令人唏嘘。 即使不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还是有那些专属于权游骨灰粉的乐趣:忧郁的艾迪是如何成为塞外德云社首席段子手的,情场老手詹姆是如何说出维斯特洛史上最差直男搭讪语句的,瑞肯为何被称为核桃大帝,从未出场的如兰陵王般的雷加王子是如何被传为传奇的……

“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一个从诞生就自带主角光环的女人,身为皇族后裔走爱民路线以及长到吓人的称号难免令人联想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成了她一生的执念,马丁对她是偏爱的,给了她超高的属性(不怕火)和超强的装备(三条龙),从弱小到强大,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游戏规则逐渐变强,相比于其他被不按游戏规则消灭的人,她实在是幸运太多。传说每当一位坦格利安降生,诸神就将硬币抛向空中,选择疯狂或是伟大,她以自己的父亲疯王为戒,却在权力的游戏中重走了父亲的不归路,这是这个家族宿命般的悲剧。故事的结尾,我们都知道屠龙勇士最终会变成恶龙,但不应是编剧呈现的这种蹩脚方式。

“啥都不懂”琼恩·雪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身为史塔克家族的私生子,虽然家庭和睦,但他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外人,马丁送给他的主角光环,就是远离权力争斗的君临城,否则以他的性格活不过第一季。他选择前往绝境长城加入守夜人军团,幻想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可现实无情打击着他,武艺高强只能洗衣叠被,家族蒙难只能袖手旁观,同僚的刁难,信仰的动摇……好在他有赏识他的伯乐,莫尔蒙总司令教会他成大事者要学扼杀自以为是的理想,伊蒙学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什么是责任与义务,更有一生的挚友山姆帮他带着脑子。他虽然依旧保留着史塔克家族的死板,却也渐渐具备了成为领导人的潜质,他的成长历程,就是“杀死心中的男孩”。第六季之后的他,智商下线,情商下线,不提也罢。

“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他的故事起于故事开始前的十五年,从他的剑刺入疯王胸膛起,“弑君者”这个名号便如鬼魅般终生相随。在第一季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谋杀儿童,姐弟乱伦,自私狂妄的混蛋,人人巴不得他快死。从第二季开始,他才逐渐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没人知道他曾是多么意气风发的御林铁卫,与无数贵族少年一样怀揣壮志,渴望长剑在手,战死沙场。为了保护无辜民众他甘愿背上弑君恶名,为了畸形的爱情他突破了人性底线,他坠入泥淖,又浴火重生。保护弱者,对抗残暴,忠于爱情,尊重妇女,他是维斯特洛真正的骑士。他的落幕,应该是在第七季白袍加身,策马举枪,驶向终极,驶向死亡,驶向无人甘下的地狱,驶向巨龙的火口,而不是第八季的人设崩塌,埋于地下。

“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这是我最喜欢的剧中人物。生为侏儒,整个世界对他充满恶意,但他选择温柔以待,他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他清楚自己的缺陷,在血与火的世界凭借渊博的大脑求得生存,他放浪形骸又善良清醒。但整个世界不会因为他的善良和功劳就接受他,在庸众眼中他始终是那个丑陋的小恶魔,他的罪就是生为侏儒,面对这场持续一生的不公审判,他终于像一头小狮子愤怒地“听我怒吼”,无数人为他在S4E6的表现折服,这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作为维斯特洛为数不多的真正智者,他不迷恋权谋又善用权谋,对人性的把握精准无比,正如剧中S2E3对他的评价,也是整部剧的核心:“权力存于人心。信则有,不信则无。惑人的把戏,如浮影游墙。即便是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第五季之后的他,智商下线,情商下线,不提也罢。

“三傻”珊莎·史塔克,出场即坐实维斯特洛第一傻白甜的位子,但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给她当头一棒,她可能是剧中最命苦的人,先后饱受维斯特洛最变态的两个人摧残,在权力的游戏中,不会有白马王子来拯救公主,能救她的只有自己。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口是心非,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洞察人心,身处权力争斗的风暴中心,她编织起属于自己的盔甲,正如小恶魔对她的评价:“你将比我们任何人活得都长”。她只是希望回到亲人身边,过以前倍感无聊的生活,但现实却逼迫她不得不成长。离开原著的支撑,观众期望着她黑化,她就黑化,虽然局势看得清楚,但内心所想都写在脸上,六季之后的她,智商上线,情商下线,不提也罢。

“二丫”艾莉亚·史塔克,如果列一个观众最喜欢的权游人物排行榜,她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以至于马丁的老婆就警告他如果胆敢写死二丫就跟他离婚。艾莉亚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假小子,从不想当什么贵族小姐,她不畏惧国王,也不欺凌贫贱,在身份等级森严的维斯特洛,她是为数不多与所有人平等相处的人。失去父亲的庇护后,在民间的颠沛流离让她迅速成长起来,敢爱敢恨的性格像极了她的姑姑莱安娜,她在充满肮脏的权游世界用自己的信念坚持着正义,当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不断跟现实妥协,只有她还每天默念着仇人的名字,血债终会血偿,她是那些权谋大师最恐惧的人。她是无面者,也是史塔克,杀戮与仇恨,不曾真的蒙蔽她的心。第五季后的她,不需要智商,不需要情商,她已修炼成绝世武林高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提也罢。

席恩·葛雷乔伊,因父亲叛乱失败,从小以质子身份由史塔克家族养大,身份的认同是他一生的困惑,越是想证明自己就越会做错事。从亲人到叛徒再到俘虏到懦夫,他的身份变化令人咋舌,最后更是被剥夺了身为人的尊严,就像一个孤魂野鬼在世间游荡,当他最后一次面临抉择时没再犯错,终于获得了血亲的认同和至亲的宽恕。“席恩,你是个好人,谢谢你”,仿佛被诅咒的灵魂得到了超度,泪水划过毫无表情的脸,他端起武器奔向敌人的样子甚至有些滑稽,但不会再有人嘲笑他,这一刻他是维斯特洛最勇敢的人。

“大熊”乔拉·莫尔蒙,在他身上流淌着莫尔蒙家族倔强的血液,这个北境的钢铁直男有着维斯特洛最纯粹的爱恋,相比于打着爱的名义实则损人利己的“小指头”,乔拉无疑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爱。什么权力、地位、荣誉甚至人类生死存亡都与他无关,他只在乎一个人,他可以问心无愧说一句“为你放弃世界有何不可”。可是,舔狗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一句“我受伤了”令人心碎,也许吓死个人的“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女王,安达尔人和先民的女王,大草原上的卡丽熙,解放者以及龙之母”,在他眼中始终还是那个需要人保护的小姑娘。
可以看出,凡是对剧情推动有用的人物,后期无一例外人设崩塌,沦为白痴,反而是不那么重要的配角,完整保留了人生闭环,展现了鲜活的一生。 是的,《权力的游戏》烂尾了,烂的是如此彻底,如此触目惊心。 现在要拖出权游烂尾的最大罪人,让他们体验一遍维斯特洛的一百万种死法都不足以解心头之恨的俩傻逼编剧:大卫·贝尼奥夫和D·B·韦斯,也就是俗称的2DB,2DB才是权力的游戏真正的玩家,当初凭借书架上翻烂的《冰与火之歌》,以及准确猜出书中雪诺的生母是谁,成功骗得马丁信任,将《冰与火之歌》的改编权交给他俩,前几季也不乏精彩改编,让包括马丁的所有人都误以为找到了合适的编剧。 从第五季往后,剧情大幅推进超越了原著,之后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编剧已力不从心,驾驭不了如此宏大的故事,众多故事线开始强行草草收尾,除了马丁早已留下的少数神之伏笔(如hodor之死),剧情已无多少精彩之处,但观众还是选择无视,一厢情愿吹捧,私生子大战好棒,提利尔家族好惨,复仇好过瘾,重逢好感人……最终被经费和情怀欺骗过去,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编剧想让你以为的。虽然它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场面越来越宏大,配乐越来越好听,煽情越来越到位,可当人物作死又不会死,说着白开水一样的台词时,就已经失去了权游的核心精神。看曾经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人沦落成一群傻逼在胡搞瞎搞,刻意煽情,刻意反转,刻意推剧情,实在是一种悲哀。 之前马丁总揽全局 “弄死,观众不满算我的。” 而在编剧手中,却会变成这样: “人气这么高,还敢弄死不?” “不敢” “嘻嘻,我也不敢” “那就不弄死了” “不光不弄死,还得给加戏啊” FUCK🖕 在创作领域,三百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故事越来越不合理,观众越来越不安,但也抱着“说不定能圆回来呢”的心态继续期待。等到S8E4,2BD终于露出了“我们就是傻逼你们没想到吧”的匕首,残忍切割着观众的喉咙,而观众却只能无助地看着,后悔自己没早点认清编剧的真面目,除了对编剧奉上最恶毒的诅咒外再也无能为力。在马丁完成原著前就拍摄权游是个巨大的错误,之前有多喜欢,之后就多痛心。 或许前几季已经消磨了编剧全部精力,或许现在的制作模式还无法满足故事需求,或许资本看到的只是收视率和廉价的煽情,这部不可一世的神剧还是烂尾了。看到最后,经历过最初的愤怒以后,观众与编剧的心态终于又能趋于一致: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忠诚与背叛,荣耀与耻辱,誓言高于一切,誓言也一文不值,宾客权利,骑士精神……《权力的游戏》展现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深刻。抛开后三季的狗屎不谈,这部剧终究还是在歌颂人性的伟大,无数毫无底线的权谋大师悲惨而屈辱地死在地上餐桌上甚至马桶上,沦为笑柄,而那些为了光明美好的事物牺牲自己的人注定永垂不朽。 任何一个人在面临抉择时,也都有可能走向卑劣或者伟大,这个人可以有污点,可以有缺陷,只要在人生的节点选择了无愧于心的道路,他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凡人皆有一死,对这个人来说这些也已不重要,珍惜眼前人,一个看似很平常不经意的瞬间,可能就是再也回不到的从前。

© 本文版权归 Zihuatanej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