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游记(一)
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其实天并没有那么蓝,云也没那么白,但打开窗户,凉风吹在身上,感觉甚是惬意。 我已经在蚌埠了,就在租住的小房子里。昨晚十点到的蚌埠火车站,当出站时,我听到了一句出租车司机蚌埠口音的脏话,那一刻,我特别想转身离开,离开这座城市,去远方流浪不归来。 这没有成为现实,如今我在窗前远眺,但视野所及,楼房林立,只有最远处模糊的天际,既然远处去不了看不到,那就让自己的思绪飘回到不远的远方——镇江。 去镇江是临时的决定,由于自己的后知后觉,到周五才意识到这次是四天的假期(因为不监考高考),总该去个什么地方,才不辜负这难得的四天休息。我的心里盘算着,济南?去过了。皖南?假期太短。滁州?太近了。在犹豫不决中,镇江这座城市成为了内心漩涡中的一根救命稻草,我抓住稻草,买上了票来到了镇江。 七号下午一点多到的镇江,出站步行去西津渡的青旅。一路走来,镇江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预想的江南秀美,反而更有一种北方城市的粗狂豪放。 到了青旅,放下不必要的东西,准备去附近的镇江博物馆游览(就在西津渡旁)。在路途中,发现一位大叔和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在一棵树下聊天,本准备从旁边走过,结果被他们讨论的话题所吸引,遂停下脚步。大叔对镇江人文典故,饮食文化颇多了解。他告诉我们镇江古代乃交通要津,军事重镇,人口以码头工人以及驻防的士兵为主,水手、苦力、士兵年轻气盛好勇斗狠,所以与一江之隔的扬州相比,镇江少了一些历史底蕴而多了一分豪迈之气。 起先我是在旁边听大叔和两位年轻人聊天,渐渐参与其中,后竟变成了我和大叔的对话。大叔八十年代读的大学,我对八十年代也颇感兴趣,于是从镇江聊到了八十年代,从历史又聊到了政治,不知不觉竟聊到了四点钟左右。 我们四个人就在那棵树下聊了一下午,此后那位可爱美丽的女生把话题引向了宗教,这才知道她们是传教者。她们向我和大叔发出邀请参加8号的一个活动,我说去不了,但分别时留了彼此的微信号。 博物馆已经闭馆,遂游览西津渡。西津渡原是长江古渡口,当初王安石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扬州,在长江对面的瓜洲渡口写下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西津渡依山临江,和以前过的江南古镇相比颇有特色,只是面积不大,很快就游完。于是骑辆单车,沿着长江路一路向东,吹着江风,眺望长江,很是宜人。





近九点才回来,网上说西津渡夜景很好看,游览一番,略有失望。不过有一处观景台,举目望去,灯光勾勒一幢幢房屋的轮廓,有一种藏传佛家的神秘氛围。

回到青旅,发现根本睡不着觉,因为不时有歌声传来。下楼察看情况,看到一群人坐在青旅门口喝酒,一个年轻的男子在谈着吉他唱歌,还有人为他伴奏。这样的场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驻足,我也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听他们唱歌谈心。等到结束回屋,已近十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