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之行
这次去绍兴是临时做的决定,整个行程不长,只有一天时间,计划了去鲁迅故居和沈园看看。周五晚上从上海出发,到达绍兴已经是深夜了,城市的大部分风貌都隐蔽进夜色里,只有小部分夜市街区灯火通明。老城区给我的印象不是很好,街道不太干净,空气中有点味道。
旅途劳累,倒头就睡,醒来天已大亮,透过客栈的小窗户拍了几张照片。原来是在老房子聚集区,周围的房子的屋顶都是用老式瓦片一列列堆成,中间为了采光放了几块玻璃板,这样的做法我原是见过的。在我幼年时,外婆家还是奶奶家的厨房房顶也是一块玻璃板,那时候我很喜欢在下雨天看着雨滴落在上面然后流走。

步行两三个街区,到达鲁迅故里。虽然不是节假日,人也不少,大部分是旅游团和学生团体。

鲁迅故里包含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首先去的是鲁迅祖居。太师椅,八仙桌,茶几,中堂和牌匾,是大户人家的排面。

简单朴素的书房

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座位在角落


三味书屋的陈设极为简单,仔细想想,书屋里除了读书这一件事也没有其他更复杂的事了。
鲁迅故居的厨房

据说是鲁迅和闰土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左上房顶也盖了一块玻璃来采光。
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字很有格调,当时是周氏家族的一处公共菜园,后来几经易手,到现在只剩一堵矮土墙还是原貌。鲁迅先生童年经常来这里玩耍,这里是他的乐园。回想我的童年,没有网络,没有各种电子设备,却可以在田野树林河流里找到乐趣,长大以后,发现生活、发现自然的能力慢慢消失了。物质世界的丰富不一定能让幸福感增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却可以是快乐的稳定来源。



园内象征性地种了一些蔬菜,长得稀稀拉拉,估计是随意播种的。
鲁迅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更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只觉庄严沉重。现今国家民族正在复兴,但是在这物质充沛的当代,国人的思想境界却仍有提升空间。如果鲁迅先生还活着,恐怕笔下会有更多文章。
走完鲁迅故里,第二站沈园到达
沈园是宋代园林,经过近千年的岁月已经消失殆尽,现在的园林是根据仅存的一小部分原址和考古发现修复建成的。我对园林的了解为零,只是对陆游和唐琬的故事很感兴趣。



陆游和唐琬青梅竹马,婚后感情深厚,却为陆母所不喜,最后被迫分开。十年后陆游与唐琬在沈园偶遇,心绪无比复杂,缘情而作《钗头凤》,今人视之,仍唏嘘不已。


后来陆游多次故地重游,都满怀凄凉无奈地留下诗作:
67岁重游沈园
(其一)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其二)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75岁重游沈园
《沈园》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81岁梦游沈园
《梦游沈家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4岁终游沈园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斯人已逝,纵有千种风情、万般思绪,更与何人说?劝君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