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梦》书评
《黑梦》书评

一个有关理想与流浪的故事。
吕勇一家——故事在这里画下了一个圈。
一个玩味音乐的中年人,一个被生活玩味的父亲,一个没有学会生存套路的父亲,一个扬起却骤落的朋克音乐人,一个被迫流浪尘世的旅人...
综上,一个惨人。
征服世界或许并不存在,努力过活的成年人都知道,若是你对轻视这个世界,他便会还你作沉重的当头棒喝。
中国有摇滚吗?中国的朋克何时冲出地下?曾经鼓吹梦想的摇滚青年,怎么转念都面目全非了?生活凄凄的吕勇,忍不住再次环顾了自己的四周,亦虚亦实、似梦似幻的人生,好像真的就剩自己一人了。
一个人,即使一个人,放弃也不是吕勇的风格。
他一直坚持,虽然这种感觉不甚明朗,此时的自己,相较执念梦想,习惯下的特立独行与背弃生存的规则似乎更适合他。
三口之家,在烟酒气息尚未散尽的晚归中,他时常听到妻子的埋怨,因为这个为人父为人夫的男人,将他们也养成了惨人。
儿子叫吕贝卡,听着蛮洋气的名字了。卡,就是卡带的意思。当然是他爹取的了。
相比于其他同龄人,吕贝卡显得成熟又敏感。情理之中,毕竟一个孩子的性格,一半遗传一半教育。
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常态。没有教育者希望自己手中的被教育者淘气又多事,也就是所谓“坏孩子”。基于这一现象,也总能衍出雷同的场景,比如,老师和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热爱交流,这样的交流,可是两个端点的福利。
好吧,你猜得不错,吕贝卡是受不到赞扬的端点。那么此时,“交流”这样的词就显得不恰当了,“责任的推卸”,自夸一下吧,完美的形容。
被教育者是失败的教育对象,既是失败,推卸也是理所应当。再斟酌这样的关系,反过来也成立得那般完美。
父辈被理想扼住了咽喉,子辈却是被教育迷惑了方向。黑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
吕贝卡见证过父亲理想的实现,同样也目睹了他真正的一无所有。
这里的一无所有,并不单单指曾追捧过自己的人蜂拥而上的唾弃甚至捶打或者妻子屈服于虚荣心淫威的裙摆下的蜜意,吕勇的一无所有,甚至上升到了失去生理思觉的层面。
这样的变故细想也是情理之中。一个人对于坚守在内心的执念与坠落谷底时砸出的坑深总是成正比的。
吕贝卡默默注视着自己身边大人们的世界,比如老师的手伸进了女同学的裙摆,比如自己勇敢的揭示只换来了母亲失望的唾弃,比如不顾父亲病情的母亲与其他男人的染指...
黑梦的世界,理应是团团暗黑的交织。
外婆死时,她养的猫哭了,而墓地的母亲,她的眼泪就像导演的口号。他很想问这是为什么,只是,他早已知道,大人并不是无所不晓的,或许,他们根本比不得自己。想到这里,他甚至要得意了。本书体现得丧气,若不是有孩童眼中的懵懂,以个人对于世界浅显的认知,怕是要早早退出了。以吕贝卡的视野观望世界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到这个孩子的内心的曲折与矛盾,始终不被大人背弃的怅惘,以及渴望长大的自我与拒绝长大的自我争先恐后的争辩。
长大了才能有主动权,长大了会变成他们。而“他们”是不幸的代名词。
他从精神病院盼回了父亲。精神科医生认为,精神病患者步入病院的那一刻,便注定着他们此生与世界的背离。虽然没有经验,但个人觉得这句话很亲切。
回家后吕勇拿起了手中的笔,整日窝在妻子专门为自己准备的房间里,一直写,一直写。几个月之后,他想把手中的心血出版。不过事实就像是事与愿违的代名词,就像他在这个格格不入的世界的依存方式,他没有再争辩,因为早已失去了争辩的动机。
此时的他或许在想,自己真的病了。毕竟,只有承认自己病,才能跟得上如此健康的世界。
在听儿子朗读了自己写出的诗作后,他选择放逐自己,于是他选择离开现下生活的城市,去流浪。这或许是他唯一的归宿了。
望着父亲出走的背影,吕贝卡真正觉得,世界就剩下他一个人了。是的,只是,他应该更明确的是,世界这种用意宽泛的依附,本就是孤单的载体,能把依附变成孤单的世界,也足够奇妙了。
三代人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在时空的隔阂下相互碰撞,作者主要以一个孩子的视野淡入这个故事,谈不上华美的语言,也难见抒情的大河大浪,不过悲情与灰暗的世界里,悲也被习惯化了。痴呆中孤单死去的老一辈,郁郁寡欢的中年浪子,以及不停倒戈在迷离的成人世界的童真。每个人活在各自的年纪,他们在摸索与踟蹰中前进,他们都疑惑又被动,他们鄙夷又依附的世界都在争相恐后给他们脸色看。
这是个人对整本书的解读了。尽力在作者、作者描绘的世界和角色的立场去体会,当然每个人会有自己各自的理解。对于个人而言,书中所绘的基调离自己的生活过远的原因吧,并不是能融入,靠想象力很难感同深受了。将简单的故事以动人的幻觉呈现,我想这是笔者的使命。故事其实很简单,起落的人生、破碎的家庭、败坏的道德,麻木的世界...
剖开讲,这本书陈设故事的方式,让我产生一种为呈现道理而刻意的成分,当然表达自己的内核是每一本书的使命,只是个人比较排斥“刻意”这个词。
反讽、批判、放逐、无尽黑梦的世界,我想我只能浅显地理解于此了。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诗歌,经验性略过,对世界没有深刻领悟的人,只能以一种淡淡的愁去领略一二吧,感悟着实浅显,就说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