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里的春意
查看话题 >古俗美蕴7:五辛盘
途经小街吃三只春卷、一碗甜豆花,实乃人生一大享受。春卷的香脆,弥漫在一年四季的中国早晨,为什么偏偏叫“春”卷呢?据说起源于汉代人立春时节吃生菜。那时万物开始生长,前途无量,人心大悦,不但要采摘嫩绿的蔬菜尝新,还将其与水果、饼饵放在一起馈赠亲朋。发展到两晋南北朝时代,这份喜悦基本变成一个风俗——吃五辛盘。

所谓五辛,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各有组合,大抵离不开葱、蒜、韭菜、芸苔、胡荽、姜、芥等物,其中多辛辣味。取五种放一盘,即称五辛盘了。若从古代中医的视角看待它,还是非常好的药膳呢!杀菌驱寒效果明显。南朝大文人庾肩吾当过度支尚书,在《岁尽应令诗》中曾说,“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可见高雅富贵人士对五辛盘的喜爱乃至推崇。这种并不难得的蔬菜组合,流行于民间理所当然。
到了唐宋时代,五辛盘也叫春盘,内容差不多。皇帝都拿它赏赐大臣,不过做得更精致美观而已,同时伴以春饼、春酒等。据南宋陈元靓编著的《岁时广记》说,“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可见兹事体大。有趣的是,其中仅提及“春饼”和酒,是否可以猜测:此春饼包裹了蔬菜?若是,离今天的春卷就很近了。与陈元靓同时代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记载了皇家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似乎表明皇家的春盘并不以新生蔬菜为重。且存疑。
担任过晚明内阁首辅的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一诗显示,“春饼”在那时代依然可称“五辛盘”——
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大官。
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
回风入仗旌旗暖,融雪当筵七箸寒。
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
——吃了春饼、五辛盘的高官们,肯定都像申时行一样感恩戴德,类似的诗词必频现于那个时代的立春时节。对于稍早些的官员欧大任来说,与同事、朋友聚会,来一份五辛盘下酒,可平添许多欢乐,他在《除夕同陈员外周宪使饮王大参馆中》有道,“尊醪送腊夜偏寒,柏叶椒花何处看。阙下衣冠三署客,天涯灯火五辛盘……”那么,五辛盘能算得过年的菜肴了?应不在于其是否值钱,而在于应时且吉祥吧?其意义之重大,连隔了一个朝代的乾隆皇帝都很推崇,他在《新春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家宴》中说得分明,“五辛盘献先人日,六叶蓂舒正午晴”。
李家瑞于民国时期编纂的《北平风俗类征》提及,立春时北京人家吃“春饼”,还喜欢将菠菜、韭菜、豆芽、鸡蛋等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些应都在五辛盘的范畴吧?只是后一种吃法若经过油炸,就可以视为今天的“春卷”了。也有人指出,春饼是北方食物,春卷是南方食物,但起源都与五辛盘有关。且不深究,好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