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实力远超蜀汉,却为何不北伐?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一统天下,光复汉室,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努力半生后,壮志未酬的刘备在遗憾中离世。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寄希望于诸葛亮,希望他能尽心辅佐刘禅,早日完成光复汉室这项伟大事业。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曾呕心沥血六次北伐,却多因粮尽而未能成功,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不禁让人叹惋。
虽说当时是魏蜀吴三分天下,可就各国实力对比而言,东吴要远胜蜀汉,那为何东吴却北伐曹魏呢?笔者认为,东吴之所以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如火如荼的进行北伐,其背后主要有5个原因。

首先,是地理上不占据优势。周所周知,蜀道难,自古便难,进出蜀汉盘踞的益州,只有汉中一条路可走,只要牢牢把守住各个险关要隘,便能挫败曹魏的进攻,所以诸葛亮凭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但是相比于蜀汉来说,东吴和曹魏交界面积广阔,防守压力更大,虽然有长江天险,但比起蜀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而言,也就显得不是那么牢靠。

其次,君臣不合。诸葛亮之所以能六次北伐,是因为他以丞相职位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有能力调动蜀汉一切资源,投入到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中,并且刘禅对诸葛亮绝对信任,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反观东吴,孙权此人生性多疑,从不肯让臣下手握大权,威胁自己的统治,即便手下有很多将才,孙权也只是表面上信任背地里制衡,这就使得君臣不和,失去了齐心协力北伐这一前提条件。

第三,军队制度的制衡。东吴实行世兵制跟世袭领兵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增强军队战斗力,但同时弊端也尤为突出,它直接导致军队成为将军的私有财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家兵”。这样的军队在抵御外敌时可以同仇敌忾,但是主动进攻时动力就明显不足,将领们担心自己损失过大,暗地里都会保存实力,很难下死力。
第四,东吴藏有私心。眼见蜀汉跟曹魏杀的不可开交,双方各有胜负,无论在财力、物力还是兵力上都消耗巨大。此时东吴便可趁蜀、魏大战,无暇顾及江东之际,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大环境下厉兵秣马,等蜀魏斗到两败俱伤后看准时机出兵,就可乘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第五,要平衡江东世家大族的利益。孙氏东吴的建立,离不开江东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要想巩固自身统治,那么做决策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意见,需要平衡他们的既得利益,然而这些世家大族过惯了舒服日子,对北伐一事根本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守住自己的地盘就好,只要自身不受到攻击,又何必自讨没趣去招惹曹魏呢。东吴内部这些复杂情况,使其北伐曹魏变得更加艰难。

综上,东吴之所以没有像蜀汉那样倾全国之力进行北伐,与这5个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东吴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取胜的前提条件,还藏有一定私心。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东吴实力远超蜀汉,却没有进行北伐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