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部落并不以龙为图腾,那么龙的传人是怎么来的?
说起中华民族,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因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图腾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可问题是,炎黄真的是以龙为图腾的吗?

众所周知,华夏文化其实是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经过取舍选择后才形成的。这些民族大都具有古老的历史,比如东夷、西羌、南蛮、北狄,甚至是百越等等。
其中东夷和西羌则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而我们提到的炎黄其实是先后进入中原地带的两个西羌部落。

我们先来理一下,在远古的帝王中,东夷系和西羌系都有哪些大佬?
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各种部落就已经诞生了。在如今的陕西、甘肃地带生活着一只游牧为生的部落,被称为西羌或者西戎。因为长期过着流动的生活,所以大部落慢慢分裂成了许多小部落。在这些小部落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

相传,炎帝号神农氏,生于姜水。由“神农氏”这个名号就可以看出,炎帝部落应该是比较早进行农业发展的部落。在炎帝部落具有许多名传千古的大佬,比如擅长治水的共工。《左传》中就提到过:“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的说法。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所有称呼,均为部落名,是代称,而不特指某一个人。

就在炎帝部落在黄河流域实现农业大发展的时候,北方有一只小部落也悄悄“长大成人”了,它就是黄帝部落。《史记索隐》提到:“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所以,我们现在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但比较惨的是,黄帝部落还是过着食不果腹、饥一餐饱一餐的游牧生活。
毕竟同一部落出来的,还是得互相帮助。所以两个部落在很早就结了盟。如《国语》提到的“二帝用师以相济”。他们会师之后干嘛了呢?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但是,现实总归是残酷的。为了部落,总会有些腥风血雨。在联手打败蚩尤之后,黄帝养精蓄锐,”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从此成为中原地带扛把子。

而在炎黄之战的时候,有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史记·五帝本纪》提到:“教熊罴貔貅貙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郭璞注解说:“貔,虎属也。”《集韵》也提到:“貙,虎之大者。”
难道了黄帝真的有统御百兽的能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貔貅貙虎,不是指真正的猛兽,而是指代崇拜虎的氏族。现在的少数民族中其实还保留着这一遗迹,在羌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等都有虎崇拜。所以,虎图腾崇拜,是西羌的特征。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极有可能是以虎为部落图腾的。
那么,龙又是哪里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华夏民族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夷。
《越绝书》提到:“夷,海也。”东夷,自然是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部落。在那里,太昊和帝喾(颛顼)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部落酋长。在神话传说中,太昊就是人头龙身的形象。《左传》提到“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也表明东夷是崇拜龙图腾的民族。
其实舜也是东夷人,比如《孟子》就明确提到“大舜,东夷之人也。”但是尧呢,相传姓祁,而祁姓恰是属于黄帝十二姓之一,所以尧应该是西羌人。那关于禅让的问题,就比较值得玩味了!此处不表,下回分解。
正如开始时所提到的,华夏文化是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我们“龙的传人”的自称,也可以看出东夷文化对于华夏文化的影响之深远。
不管怎么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要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