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书评|恋爱中的想象或成为治疗偏执、盲目实践、无法完美的苦口良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王海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34251/
本文转载自:《晶报·深港书评》
作者:王海峰
第一次读李欣频的书,便喜欢上了她的率性、独立、有追求、勇于实践与反思的文字。这套爱情感官系列丛书便是她的flag。
这套爱情感官系列丛书共六本,包括:《情欲料理》《食物恋》《恋物百科全书》《爱情教练场》《恋爱诏书》《爱欲修道院》。六本书视角不同,构成恋爱面面观。在这六边形中爱与恋、情与欲、物与我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锤炼、实验与想象。
关于恋爱,李欣频把它锁定在了三十岁。三十岁的时候,不是懵懂的初恋少女,也非无处藏身的修女;既非不谙世事的学女,也非盲目于事业的囚徒。李欣频把自己的身份过得颇有滋味。这是令很多都市女子难以想象的壮举。李欣频在书里把女人自我介绍这件事情单独拿出来写成一篇铿锵玫瑰似的文章,名之为《身份实验室》。百变与百搭成为与这个世界不断恋爱的都市女性的身份标识。
李欣频说:身份是自己认定的,但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就知道差别了。诚然如此。现代社会,在二十岁之前,女性可能更多地面对或属于内在的自己;三十岁之时,或许便需要将自我与世界结合,标记一个自身满意且又自然的标签,注意力也便成为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作家、广告人、博士生、教师、医学生等身份集中在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身上,显然是会让这个女人的生命发生化学反应的。但这些身份并非是让李欣频或女人发生质变的化学元素,而只是一个反应过程。没错,这只是一个感性的方程式,摆放在读者的眼前,需要我们深入阅读与思索。
合成李欣频的化学元素或生存标签确实很多,雅痞就是其中之一。李欣频管这个标签叫New Age都会修行生活。台湾的国际化和中国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台湾的都市生活自然也是如此。李欣频用尽量量化的方式表达自我的存在状态和自我对生活的理解:早晨禅舞的武侠神性、上午分身高效的过动人性、中午色诱与饱和状态下的享受人性、下午不负责任的兽性与流行人性、黄昏与夜晚的繁复、小资与养生。这是自诩为现代女巫与单身雅痞重叠的都市修行生活。
李欣频做着很多梦。如中医梦、博士梦、作家梦、画家梦、广告梦、特异功能梦、教书梦、环游世界梦、电影梦、修行得道梦等等。不过,她的这些梦似乎并非是空想和假说。在李欣频列出的一周日记便可看出,她是比较自律的。自律的知识女性加上单身雅痞的性格,成就了作者的各种梦境。作者忙里偷闲,在两年时间,环游三十个国家,便是一个比较极致的折腾型人格写照。所以,作者可以自信地说,不怕以后会老、会丑、走不动路、没人爱。
这本书的前一章叫我。这很符合李欣频在图书勒口处对自己的描述:有作家、诗人的孤僻性格+灵修者洞察深处的眼睛+旅行者停不下来的身体+广告人的纤细敏感与美学癖+知识布道家想要世界更好的狂热+教育者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这一串描述的短语,颇有格局。似乎不容易融合在一个女人的身上,但恰恰李欣频用文字表达出了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
此外,李欣频在这本书里面还进行了很多文体上的尝试。如观影之后的短篇小说创作。这些短篇有些是极短的,甚至是寓言式的文字。往往令我误以为是现代版的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例如,在短篇《爱情有害健康》中,作者将时间与身体列为爱情的牺牲品。而想象在这个牺牲的过程中,不断被创造与被消磨。又或许,在李欣频看来,恋爱中的想象可能成为治疗偏执、盲目实践、无法完美的苦口良药。作者写道:
想象A的长相,拥有B的身份,还有C的温柔,加上D的财富,然后过着与E类似同居般的生活。于是,她无法与A朝夕相处,与B双入双出,与C缠绵悱恻,与D共享生活,只能与E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她想象中的情人像天神转世失败般分裂成5个人,没有一个是真命天子。她总在与E一起下厨时想起与B在纽约第五大道上谈论童年与建筑,然后虚设C的口吻继续她与B的对话,再用D的经济状况描绘他们将来的老年,这一切想象,都是以A的脸为对象。
李欣频如此解读一种不断追求完美摆脱原罪的爱情的恋爱心理,显然是在做一个极为危险的实验。用想象合成一个终极化学元素,试图用之调和所有爱与恋、情与欲、物与我。这种实验显然勾起了我的兴趣,带动了我的对于恋爱的各种想象。事实上,我们深知,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种可怕的诱惑性的想象。我们都希望在沉溺的同时获得涅槃。
是的,很多时候,李欣频是把爱情放在了想象实验室中进行各种思维与视角下的微观观察与分析。性与爱、相信与背叛、欲望与满足、善与恶、网络与现实、虚假与真实、必然与偶然等等,都是李欣频探讨爱情的切入点。作者的有些文字是颇具扇动力与诱惑力的,但又时刻充满警觉与思辩。
想象。李欣频对爱情、情人的想象比平常人大了很多圈。这在二十三篇恋爱诏书(或者称之为二十三个情人订单)中体现无疑。需求与身份结合,现实与想象拼接,部分和整体考量、功能与艺术并行,构成一幅执迷不悟的寻找恋爱真谛的藏宝图。这在诸多表达和发现恋爱密码的文本中是独具特色的,也颇值得现代都市女性一读。
《我和我的恋爱诏书》《爱情采购指南》《恋人常用词汇160句》这几个篇章是作者用爱情商业警察的思维进行恋爱想象的有趣实验。其内容始于现实的恋爱经历,其思想终于享受单身的繁复想象、充满质感的恋爱意志和雅痞情怀的现代反思。
例如,在《爱情采购指南》篇章中作者在行文之末列了一张爱情采购单给上帝:
童年2两。童话7本。
神秘1碗。秘密2包。心事1斤。灵魂1套。故事1001场。
信任1打。习惯1式。共鸣2杯。默契1项。耽溺38度半。
宠爱1缸。心动120下。舒服2场。幸福1盒。安全感1间。
味道7件。思念24小时。记忆1本。
遗忘7瓶。独处4刻。
新鲜7色。幽默24串。
自由1艘。勇气18袋。游戏52局。冒险99回。
嫉妒半罐。分离1次。
节庆1年。情节365日。
晚年1组。未来1份。永恒越多越好。
当然,在李欣频的想象里,上帝也做了回复:很多物品已经售罄,如童话已经绝版,信任已经卖光;很多物品却在倾销,如嫉妒全面一折,心事买一送一。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王小波说:要有趣,于是很多人开始了繁复而崎岖的修行。在《恋人常用词汇160句》中,李欣频让自己的文字更加扑朔迷离,魅力十足。作者用恋爱商业警察的敏锐捕捉平日交流中的每一句话,让每一句话变得不可思议又耐人寻味。
例如:你怎穿都漂亮!
其背后可能隐含的意思是:
拜托,已经换3套了,我们已经迟到半个小时了耶!你天生丽质,随便穿都漂亮,不穿也可以……大小姐呀!请问一下,我们可以出门了吗?
李欣频用女人的敏感解读男人的美言(甜言蜜语),也用男人的视角解读女人的心思(密语甜言),颇为有趣。经验与想象在这些语句里重叠,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练就一双爱情阴阳眼。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曾经有三位女士看我一个大男人正襟危坐阅读这本红色封面而大写恋爱诏书四字的图书,她们便很觉得我不可思议,在我推荐之下,他们借去翻看三五分钟后,都嘱托我看完借予她们。至于她们如何想象我一个年近不惑的男人为何读此书,我则并不在意。我想他们在看后也定会全然忘却对我读此书的疑惑。而在我这个无书不读、读书破万卷的书评人来讲,这套爱情感官系列丛书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我对恋爱的某种既定观念。至少是这样:我需要重新审视我身边的所有女性朋友(无论婚否)。这个想法是颇具戏剧性的,但也确乎是应运而生。
确实如此,现实之中,人们对于恋爱的要求与幻想都过于屈服或窄小,而远远无法达到艺术与审美的高度。这是很多人愿意看言情小说、漫长韩剧,甚至爱看非诚勿扰等媒介恋爱节目的一个原因。但是,那种观摩式的媒介恋爱学习法显然会越发的让人感到痛苦与无助。所以,看了李欣频这本书之后,我赞同单身需要繁复并恋爱需要修行的观点。至于何为繁复,如何修行,怎样思考,各位饮食男女不妨一读此书为快。
《爱情感官》 李欣频著
东方出版社 2019年5月
来源|晶报·深港书评
作者|王海峰
晶报
更生活 更深圳 更阳光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