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城市]琉森,阿尔卑斯狮子从未死亡
【伟大城市】
有关“伟大城市”的灵感,来源于在意大利都灵看到的一句话,大意为:“让都灵成为伟大城市的,不是繁荣的经济,或者王都的身份,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仅次于开罗的世界上第二大埃及博物馆,其有关埃及文化的藏品,甚至比大英博物馆还要丰富。感谢总督阁下的高瞻远瞩,让都灵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伟大城市浩如繁星、数之不尽,要么活在过去,要么将辉煌延续至今。“伟大城市”是我写的第一个系列,主要介绍在某座城市旅行中所行所想。不少被选中的城市其实并不出名,但他们在人类历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雪山、碧湖与垂死的狮子

瑞士毫不客气地将圣洁的阿尔卑斯山脉揽入怀中,从此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旅游、滑雪胜地。瑞士滑雪、瑞士银行、瑞士名表,然而在这些家喻户晓的“标签”下,那个曾让欧洲大陆闻之色变的名字,似乎长眠在历史深处——瑞士雇佣军。
如今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独好,然而这片山区过去道路不通、经济迟滞,类似今日的青藏高原。为了生计,无数的男儿走出大山,充当欧洲各大势力的雇佣兵,像狮子一样在战场上搏杀,最终客死他乡。如今人们只看到这个国家风光无限、饱受赞誉,却无法想象几百年前瑞士的困窘。
瑞士的改变,也许可以从琉森中寻找端倪。琉森(或译卢塞恩)居于阿尔卑斯山核心位置,几乎包揽瑞士的所有特色,无论雪山风光,亦或文化精神。所有试图了解琉森的人,都无法回避这座城市与雇佣兵历史的关联,也许还会从心底里感慨:“琉森的确是一座能代表瑞士过去与现在的城市。”


当然,在介绍琉森城市历史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琉森被大仲马誉为“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珍珠”,州旗上的蓝白双色,象征蓝色的雪山湖区和白色的阿尔卑斯终年积雪。
“狮子琉森”和“蓝白琉森”,分别代表着琉森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也是我将其作为“伟大城市”向大家介绍的原因。
狮子琉森

琉森似乎喜欢与狮子沾亲带故。在繁华的市中心有一座狮子广场(Löwenplatz),广场侧面的道路直通琉森著名的打卡点——垂死獅子像(Löwendenkmal)。几乎所有的游记都会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垂死狮子像是)世界上最感动人的石像”,因为石像背后承载着瑞士人历史的转折。
瑞士各州深居群山之间,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艰苦环境锻炼了瑞士人强健的体格和狮子般的战斗力。大批的瑞士男人走出阿尔卑斯山充当雇佣兵,战斗力输出成了瑞士重要经济来源。瑞士雇佣兵战绩斐然,如南锡战役中击杀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罗马之劫”中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换得教皇安然逃脱。因此瑞士雇佣军的骁勇和忠诚很快传遍欧洲,梵蒂冈至今保留了一支瑞士近卫军。

然而瑞士雇佣兵的结局往往是死亡,这一点长久以来被漠视,直到1792年发生在巴黎的惨剧。时值法国大革命,国民卫队强攻杜乐丽宫,760名瑞士雇佣兵因保卫王宫而殉职。消息传回瑞士,举国震惊,在悲痛之余痛定思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谴责雇佣兵制度。
为了纪念巴黎惨剧中牺牲的瑞士雇佣兵,人们在琉森建造了垂死狮子像。垂死狮子像的建造与对雇佣兵制度的反思,拥有人文主义的背景。瑞士巴塞尔大学建于1460年,其后一批学者在大学内传播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时期,茨温利等瑞士宗教改革家也极为活跃。及至18世纪末,瑞士至少拥有三百年的人文主义历史。因此巴黎惨剧发生后,瑞士人或许在思索,雇佣兵制度有损人的尊严与价值,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垂死狮子像预示着瑞士雇佣兵历史终结,以及经济强国崛起的前奏。19世纪,新成立的瑞士联邦决定在1849年和1859年逐步废除为他国服务的瑞士军队(der fremde Dienst von Schweizer Truppen),梵蒂冈瑞士近卫军除外。
不再以战斗力输出为经济增长点后,瑞士人将头脑运用在本国建设上。作为世界首个永久中立国,仍要倚仗强悍的战斗力,据说希特勒也不敢在山区跟狮子般果敢的瑞士人作战。

作为埋藏在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城市,琉森依凭地势建造起城市防御,包括穆塞格城墙和廊桥。穆塞格城墙构成琉森北段防线,如今是俯瞰全城的观景台(瞭望塔开放时间是4月到10月)。借助树轮年代学(die Dendrochronologie) ,考古学家们认为穆塞格城墙至少始建于1370年。

由于持续扩大的交通压力,以及时人认为“拆除中世纪的防御设施能使城市更美观(Eine Stadt ohne mittelalterlicher Befestigung sei nach Ansicht der damaligen Gemeindeversammlung schöner .),南部和西南部城墙都已在19世纪被拆除,唯北部城墙硕果仅存。


卡佩尔廊桥是琉森的水上防御设施,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木桥,桥上绘有琉森历史故事。夜幕将临的黄昏,摄影师三五成群簇拥岸边,因为此时的卡佩尔廊桥乍然被灯光笼罩,就似一条火龙匍匐河面。此景却令我联想到1993年的大火。卡佩尔廊桥曾毁于火灾,现在的廊桥属于重建。不久前遭火焚的巴黎圣母院屋顶同样是木质结构,人们会不断总结教训,但悲剧从未停止。卡佩尔廊桥侧边则是斯普洛耶廊桥。
蓝白琉森

琉森最令人着迷的景点,绝对是阿尔卑斯雪山映衬下的四森林湖畔。琉森州旗的蓝白两色,象征着蓝宝石般的湖面,及圣洁的阿尔卑斯雪顶。琉森居于四森林湖北面,顺着湖泊向南往阿尔卑斯山深处眺望,群山戴着皑皑积雪在薄雾下时隐时现。

湖边美景时常吸引大批游客,但这里也是天鹅们的栖息之所。琉森大部分的景点集中在湖边,包括琉森最著名的教堂,也是瑞士现存规模最大的文艺复兴风格教堂——圣莱奥德伽尔教堂

来琉森旅行,必须乘船欣赏四森林湖风光,以及在湖边小镇信步漫游。许多瑞士小镇延湖而立,大多保持着遗世独立的姿态,等待探寻者偶然闯入。只有少部分小镇成为热门景点,她们大多位于著名雪峰的山脚,例如瑞吉山脚的维茨瑙。



徒步登瑞吉山无疑避开了闹哄哄的游客,穿过密林后来到一片山间草地,景色豁然开朗。周围没有喧闹的人群,眼前只有漫山绿意和被群峰环抱的四森林湖。登山途中遇到几处农场,农场主们似乎早就习惯突然造访的登山客,依旧专心干着农活、照料牛羊。
脚下的维茨瑙小镇并未因为游客的闯入而变得嘈杂(游客都忙着坐火车登山),偶然响起的教堂钟鸣,也从未惊扰小镇的安宁,反而与风动、牛喘、雀鸣等自然之声,共同演奏瑞士高山草原的独有乐章。并不刺眼的阳光将小镇、雪山印刻在平静的湖面上,显现的倒影仿佛在湖底下创造一个神秘莫测的平行空间。
遐想


琉森的历史明显带着"地理决定论"的痕迹,而琉森的起落也与瑞士的发展一脉相承。早期决定瑞士命运的,是山高峻险的阿尔卑斯山。古代瑞士经济受困于阿尔卑斯山,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充当雇佣兵,但今天的瑞士人应该感激这片连绵雪山,旅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早已是瑞士重要的财富来源。


受地理影响的,还有瑞士人的性格。外国网友创出的新词MFS,揶揄着瑞士人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性格,但同样包含了几分敬佩。即使雇佣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瑞士人彪悍的"战斗力"仍未消失,例如其身体潜能和爱好运动。不单止瑞士人,我发现讲德语的民族都挺热爱运动的。一位德国老师说,大多数的德国人都有项热爱并持之以恒的运动。德国确实胖子比较少。此外,瑞士人或许把雇佣兵对主子的忠诚,转化成严谨、守时,瑞士铁路准点率世界闻名。
阿尔卑斯山的狮子从未死亡,尽管曾经奄奄一息,最终仍能绝处逢生,重新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琉森犹如一位历史与现代的忠实记录者,将诸多有关瑞士的笔记藏在城市街头巷落,用充满希冀的目光,等候着求知者的发掘。
旅游tips(美食)

Hotel des Balances 是当地比较出名的餐厅。我们在湖边转了一圈,就数她最贵,人均四五百人民币,还吃不饱,胜在服务周到、牛扒鲜嫩多汁。



Fritschi是Airbnb房东推荐的当地餐厅。可惜我们没机会尝试,不过无意经过时,发现餐厅内人较多。
旅游tips(交通)

琉森的大部分交通都可以使用瑞士通票,包括瑞吉山的登山小火车,及大部分的游船(除私营)。如果没有瑞士通票,船票45瑞士法郎一天。发船时间固定,建议先去码头咨询发船时间。
许多城市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一篇游记也许是关于久负盛名的世界之都,也许是名不见经传的优雅小城。点击关注,继续一同探索“伟大城市”。
公众号: Der Himmelsstuer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