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出柜的?
查看话题 >"作为一名双性恋者,我该如何向朋友出柜?"
柜子是什么?是一种不被社会接受的枷锁,那些歧视、误解、流言蜚语、苛责谩骂,让需要躲起来的人不得不关上柜子来保护自己……
用户来稿:
我是一名双性恋者,我不知道该如何向我的朋友们表达我的性取向。
我有一群很要好的小伙伴,但每当我和他们在一起时,总觉得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不是异性恋或者同性恋,我很害怕在我袒露自己的性取向后,他们会对我贴上「人尽可夫」的标签,更害怕他们每个人都会有我可能会喜欢上ta的感觉,我知道这不是好朋友之间该有的,我该怎么办?

解:
向朋友袒露自己的性取向是双性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双性恋者一定伴随着成长时的阵痛,从认知的颠覆到自我的迷茫。
不了解双性恋的人可能会认为你“全部都想要”,或者只是羞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真正的双性恋者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底气出柜。
柜子是什么?是一种不被社会接受的枷锁,那些歧视、误解、流言蜚语、苛责谩骂,让需要躲起来的人不得不关上柜子来保护自己。然后急需温暖的人得不到太阳的照耀,开始抱团取暖。
而双性恋就像一个刺猬,被尴尬的隔离在中间,要不然做一名深柜人,找一名异性去结婚;要不然当躲进同性恋的小群体里,当一名违心者。
这就是双性恋出柜通常会出现的问题,与同性恋造成的「巨大轰动」不同,双性恋者在这个恋爱以结婚为导向的社会,显得不痛不痒。
「反正到时候,你也能找个异性结婚,岂不美哉?」

这其实更像是一场改革,而不是革命。意味着并不是彻底推翻,还是有周旋的余地。
很多人质疑双性恋到底有没有出柜的必要,如果对象是异性的话,那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就好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心里想的是:
「山东人口味偏咸,上海人好甜,安徽人的菜重油……你是哪儿人?」
其实你是上海人,喜欢是沪菜也喜欢川渝的麻辣,但你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你口味这么独特,只能告诉主人随意就好。
人们生硬地认为角色就该要有这个角色的设定,异性恋找异性结婚,同性恋找同性生活,双性恋你到底想要啥?
要是吃了一辈子的沪菜,但是突然有一天特别想吃麻辣怎么办?下馆子吃火锅吗?
所以只以“最后一个伴侣的性别”来讨论应不应该出柜,根本不靠谱,也站不住脚。

双性恋者被夹在单一性向的人群里,既要受到「异性恋正确」的压力,又要面对难以融入同性恋圈子的事实,这些基于单一性向的认知,继续固化着人们对于性与性别的想象,甚至在性少数群体中制造新的不平等。
其实双性恋的性取向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它只是人类在展示性别差异中的一个分类状态,人们从不会因为「分类」而爱上一个人。爱总是变动的,单纯同性或异性依然会面对变动,这是爱与生命的无常。
虽然双性恋时常会走向异性恋婚姻,但并不代表双性恋者是被任意分类的群体,只能说我们仍然处在对同性恋不友善的社会里,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艰难的路,甚至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过的人生,事实上,同性恋群体里选择形婚的人群可能更多。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当你说你不确定他们会如何反应时,我完全理解你。
其实你并不需要告诉你生活里每一个人,我想说你首先应该告诉那些无论如何都会爱你的人,你生活里那些还在受着歧视的同性恋朋友、开明的父母、甚至是最亲密的闺蜜/基友,反正是一个你觉得可以安全分享你性取向的人,而不是你的小伙伴。
如果你已经打算向他们出柜,首先要说明现况对自己而言很艰难,但是他们对你而言很重要。
然后直接了当地袒露,解释什么是双性恋以及对你意味着什么,明确地表示它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角色设定。
可能向他们谈谈自己发现是双性恋的故事会更有帮助,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必要向他们出柜,并感谢彼此的友谊和理解。
然后你需要等待,往往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我敢打赌当真正的好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尊重你并表示理解。听到你如此开放的谈论自己的性取向,他们甚至会佩服你的魄力,然后反思自己是否有勇气做同样的事情。

如果他们表现出你担忧的境况,那也没有关系。有时候你不得不为自己身份付出代价,这与双性恋无关。任何身份背后所付出的代价都可能会让你终止掉一些关系。
发生这种事当然不是我们所想见到的,当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件坏事。
我的诚恳建议是:你的生活里不需要不接受你的朋友,即使你因此失去几位小伙伴,也可以让能够接受你身份的新朋友去替代,这事实上是关于出轨最好的部分——它迫使你改变自己的生活圈,可能一开始会很孤单,但最终都会得到真挚的朋友。
但是还是别轻易放弃那些暂时接受不了的小伙伴,有些人需要一些时间去过渡,有些人则需要一些关于双性恋的科普教育。你需要时常向他们科普这些性少数群体的知识。
恰克·帕拉尼克曾说过:
我不是异性恋,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双性恋。我不想要这些标签,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被塞入一个词,或是一个故事。
我想要寻找其他未知的事物,前往地图上不存在的地点,这才是真正的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