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转自西安邮电大学: http://dpd.xupt.edu.cn/info/1006/1994.htm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哥伦比亚学院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生学院。哥伦比亚学院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前两年修完一系列基础课程。即所谓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设计旨在为哥大本科学生提供一种共同的学术体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扩展知识结构。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部分。
核心课程从1 9 1 9年开始形成,当时只包括一门必修课程。后来逐渐扩大到文学、艺术、音乐、逻辑与修辞、现代文明,并涉及外语、科学、体育和主要人类文化等方面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跨越漫长的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空间以及学科或系科的界线,意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并为他们打下广博的人文与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为了完成核心课程的要求,学生必须先修四门基本课——文学人文、现代文明、艺术人文和音乐人文,然后完成世界主要文化、科学、外语、作文和体育等课程。
历史沿革
哥伦比亚学院的核心课程以1 9 1 9年开设的“现代文明”为滥觞,并在1 93 7年发展成为“文学人文”。至1 947年,“艺术人文”、“音乐人文”和“亚洲人文”被正式列入核心课程。其余的核心课程都是在以后逐渐加入的。虽然今天最为人称道的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心课程都采取小班讨论课的形式。每一门课都限制在22个学生以下,从而保证了哥伦比亚的本科教育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学术上的积极参与。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好问题于提供一个好答案同样重要,而小班的形式使学生得以和教授从开始就有机会建立和发展学术上的良好关系。
核心课程重在磨练技能,培养习惯:教学生如何观察、分析、辩论、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比较以及对思想及其差异的尊重等,为学生今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更好的生活作准备。
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科目:
现代文明(C1101-C1102):现代文明入门
英语(C1007):逻辑与修辞
人文(C1001-C1002):西方文学与哲学名著选读
人文(C1121):西方艺术名作鉴赏
人文(C1123):西方音乐杰作鉴赏
此外,学生在外语、体育、科学和非西方文化等方面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
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入门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介绍人类为自身构筑的各种政治、社会、道德和宗教的社区以及他们用来界定这些社区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有知识的未来社会的公民。1919年最初的现代文明课仅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而后课程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本课程要求学生精读各种经典著作的原文,并以欧美从《圣经》和其他古典思想传统发展而来的论述为重点。本课程亦要求学生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建构自成一体的观点,并以口头与书面的形式加以表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做了界定。课堂讨论的形式意在帮助学生学生适应各种不同传统及其相互冲突的观念,体现各持己见的人们理性对话的可能性。在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的同时,通过对过去论争的了解来更好地面对现实问题。现代文明的课程设计包括对一系列在我们政治与文化史中起过积极作用或尚未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和论点的介绍以及对其他文化、机构和实践所进行的批判性思维的例证。
“现代文明入门”课程为期一年。教授在挑选必读书目时注重作者的历史地位、作品思想的持久的重要性以及作品引发思考与争论的能力。目前的必读书目包括《圣经》、《古兰经》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维利、笛卡尔、霍布斯、洛克、卢梭、斯密、康德、马克思、达尔文、尼采、杜勃伊斯、弗洛伊德等的著作。
逻辑和修辞
英文(C1007):逻辑与修辞。本课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教授写作,惟一的课本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通过运用批判性分析的手段将自己的思想诉诸文字。本课以不多于1 2个学生的小班上课,教授以个别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写作如何影响他们的思想,同时思想又如何影响文字。学生在学习批判性分析方法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和写作的基本单元:句子和段落。学生在完成“逻辑与修辞”课后若有意继续学习写作,他们可以选修“写作解析”课。后者重在修辞与风格。
“文学人文”
人文课程(ClOOI-C1002):西方文学与哲学名著精选。这门课程多年来一直被学生们简称为“文学人文”。哥伦比亚学院学生花一年时间对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些著作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探讨。本课并不是一般的概述,而是要求学生精读原著。教授在讲解原著时,有时注重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时注重其对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而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并通过这种思考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文学人文教学生如何分析文学原著并形成自己富有见地的观点。课程通常在跨学科的教授指导下,由22名左右学生组成的小班每星期花4小时对下列作家的作品进行讨论:荷马、埃斯库洛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德斯、希罗多德、萨克底德斯、阿里斯多芬、柏拉图、维吉尔、奥古斯丁、但丁、薄伽丘、蒙田、莎士比亚、奥斯丁、陀斯妥耶夫斯基、沃尔夫以及圣经旧约与新约。
“艺术人文”
人文课程(C1121):西方艺术名作鉴赏。从1947年至今,“艺术人文”一直是所有学生通过核心课程并取得哥伦比亚学院学位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生如何欣赏、思考,并批判性地研讨视觉艺术。该课程不作艺术史的概述,而是对一些丰碑式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该课程重视建筑、雕塑、绘画及其他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将作品放在其形成的历史框架中加以理解。具体内容包括帕特农神庙、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柏尼尼、伦勃朗、戈雅、莫奈、毕加索、坡洛克等等。
除课堂讨论之外,艺术人文的教授还充分利用纽约丰富的艺术资源,带学生参观各种博物馆、建筑物和纪念碑,
“音乐人文”
人文课程(C1123):西方音乐杰作鉴赏。从1947年开始,音乐人文作为核心课程的一个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各种形式的基本理解,唤醒并激发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欣赏,帮助他们学会对各种音乐的表现方法作出知性的反应,并鼓励他们参与从古到今作曲家和音乐思想家针对音乐特性与目的所进行的辩论。
学生通过上课和听音乐会,进入对音乐的批判性鉴赏这一过程,而纽约为丰富的音乐生活则是本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音乐人文不是对西方音乐的历史回顾,但教学遵循音乐发展的历史沿革,名作鉴赏包括蒙特威尔第、巴赫、亨德尔、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威尔第、瓦格纳、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名家的代表。
外语
哥伦比亚学院认为,学生要成为未来社会既有良知又有知识的公民,必须掌握外语。懂得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学是理解这个国家与人民的基本条件。因此,外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子:(l)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及其人民的敏感并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加深对自身的理解;(2)介绍不同语言在结构、语法和句式上的差别并发现语言和文化意义之间的联系;(3)帮助学生提高批判、分析和写作的能力。
学生可以任选以下语种以完成核心课程的要求:
阿卡得语、阿拉伯语、阿拉姆语、亚美尼亚语、孟加拉语、汉语(包括粤语方言)、捷克语、荷兰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古代及现代希腊语、豪撒语、希伯来语、印度-乌尔都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日语、朝鲜语、拉丁语、立陶宛语、波斯语、波兰语、葡萄牙语、旁遮普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梵语、塞族-克罗地亚语、西班牙语、斯瓦希里语、瑞典语、塔加拉族语、坦米尔语、藏语、现代土耳其语、乌克兰语、乌罗夫语、意第绪语、祖鲁语。
体育必修课
体育是取得哥伦比亚学位的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游泳测验或修一学期游泳课。学生选修体育课,.每学期不得超越一门,学期中不得随意缺课。
科学必修课
哥伦比亚学院核心课程中科学课程的设置,其目的与其他部分一样,均早在1 91 9年就得到明确阐述:帮助学生理解并有效地参与现代文明的发展。具体来说,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索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求证其假设,如何评估实验结果,以及关于自然世界的运动他们至今已经积累了什么样的知识。
为满足核心课程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满三门科学课程并积累9学分。其中两门必须是一个系或一个跨学科单位所开设的系列课程,第三门必须是另一个不同系科的课程。假如一个学生完成的系列课程是数学,那么他的第三门课程就不能选计算机科学系或统计方面的课程。
虽然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科学不能算是自然科学,但科学教育委员会还是从这些系科里选择了一些课程包括在科学必修课内,因为他们认为定量分析对于理解任何科学上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文化必修课
核心课程中的主要文化必修课探讨亚非拉地区具有全球性或历史性影响的文化与文明。没前任何核心课程假定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疆界,也不认为这样粗略简单的区别对理解这个世界有任何帮助。核心课程亦不认同一种文明是“我们”的,其余都是“别人”的。不管“我们”是谁,认定古希腊是“我们”就是一个错误,正如认定中国是“他们”或对我们无足轻重是个错误一样。
核心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在帮助学生认识各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区别的同时,更注重展示各文化间的相互联系、交互影响和平行发展。当然核心课程也承认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行发展,形成独立的传统和历史。由此形成的思想、言论和作品纷繁复杂,互不相同,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至今不衰。基于这样的认识,主要文化必修课程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学生学习并思考文明与传统的多样性及其对当代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