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僧妄谈中西医
转者按:是篇难得的科普文章,棒棒医生行文流畅,把“小学僧”批驳得酣畅淋漓。爽!
原创: 余向东 棒棒医生 昨天
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不能相信中医》,我一时好事,在贴下留言,晚上来剥他的皮。未谋面的老师朋友一脸欢笑,“期待”。
其实,我立刻就后悔了,但,说出口的话,不能吞回去。乔峰带阿朱闯聚贤庄时,不知她姓甚名谁,却赌上性命去实现“治好她”的千金一诺。棒棒我,也要学上一学。
文章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以我对医学科普圈的了解,竟未闻其名,不知是哪路英雄,便搜索一番。

同名微博只有40个粉丝,没有博文。其主战场在公众号,有50篇原创文章,只有3篇医学的,其他都是关于黑洞、引力波、相对论、量子力学、核弹等内容。作者显然是学物理的,医学文章属于玩票。
这就难怪了。因为这篇论中西医貌似公允的文章,错误之多,简直惨不忍睹。所以不要以为,学了一点物理,就可以效仿薛定谔,高谈阔论起生命是什么来了。

看文章前面的“导读”,就知道满篇皆错。
中医什么时候以“生命运行的物理化学规律”为目的了?中医从来就不在乎物理化学规律好吧!现代物理学研究尺度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被视为“最精密的自然科学”,可是,中医压根没把它放在眼里。随便列十个问题,让物理学家能颤抖一下:1.经络。这种非电非磁,非气非血,非筋非管的神奇组织,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气。这种亦阴亦阳,伴血而行,遍布全身,却因脏腑而异的神奇物质,决不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之类的化学气,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3.天癸。这种主宰生殖和性功能,却又决不是性激素的神奇物质,它是什么?4.水谷精微。这种从食物里化生而来的神奇物质在体内的运化途径迥异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5.火、寒、湿、风。这些无所不在的致病邪物决不是氧气燃烧、低温、水和空气流动,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6.痰。不是你吐的痰,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8.三焦。这种无形态无结构的腑,能不能用物理参数描述之?9. 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0.穴位。这种针尖可以扎中的点,能探查到引力波和基本粒子的物理学能不能探查到?
看到了吧,物理学家们还在山脚下,中医大师们早在山顶了。
说中医是长达数千年的“人体实验”。这怕不是对“实验”有什么误解吧。真正把“实验”引入医学,西医始自威廉.哈维的《心血运动论》,1628年,距今不过400年的时间,人家那是真的做实验。中医两千年的历史上,连解剖都做的少得可怜,哪里有过“人体实验”?怎么实验的?举个例子呗。
说望闻问切等查体手段用到了“极致”,且找到了“统计学特征”。这是说梦话吗?中医什么时候有过统计学特征的东西啊?举个例子看看,比如脉象,有什么统计学特征了?说望闻问切到了“极致”,为什么现代中医诊断时主要用的是西医的视触叩听呢?

统计学怎么就“起步迅速,后劲乏力”了?“经验学”,如果有这么个“学”的话,也哪来的这个特征?因为中医两千年不发展,就厚诬统计学和经验学,况且,中医和统计学真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吧。脑袋一拍,结论从天而降,白学了精密严谨的物理了。
说西医可以在学校批量生产,无非是说西医简单机械,靠仪器设备提供参数,对照标准就可以诊断疾病。这当然是对西医的厚诬,西医的诊断从来就是综合详细的病史、视触叩听得来的体征和化验检查的信息,再运用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微生物遗传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等理论,加上逻辑推理,最后才得出诊断。哪里是拿两个仪器参数就可以诊断的!至于背处方,好像中医不背汤头似的。
说现代医学“先弱后强”,那是对的。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先强后弱”才是违背天理的好吧。

又在说望闻问切有实实在在的“统计学依据”。那么,我来告诉你,望闻问切真实的“统计学依据”是什么吧。
200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的研究,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曙光、岳阳等医院的资深中医专家16 位,随机选取龙华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1位。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现场切脉,结果是:脉沉9位,一致性56.2%;脉结7位,一致性43.8%;脉弦7 位,一致性43.8%;脉细7 位,一致性43.8%;脉滑2位,一致性12.5%;脉数1位,一致性0.62%;脉无力3 位,一致性18.8%。统计学显示,中医的脉诊压根就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个著名的研究是中医自己做的,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用“统计学”来严格验证望闻问切可靠性的研究,结果是如此的惨烈。
所以,中医不要谈什么“统计学”,因为,它真的是中医的天敌。
至于说望闻问切要悟性和经验才能掌握,你以为视触叩听就不需要悟性和经验了?有的医生一辈子也不会听诊心脏杂音,有的医生一辈子也不会摸脾脏,更有一辈子不会看心电图不会看骨髓象的,也不过是悟性和经验不足,岂有他哉!
说华佗、孙思邈的四诊玩到了极致,后人难以超越。那也是扯淡。华佗留下的医学故事,怪诞离奇,压根体现不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精髓。孙思邈,看看他的《千金要方》吧,哪里玩四诊到极致了?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述四诊合参的历史源流,有兴趣者可以搜索拙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究竟是谁提出的》,结论是,扁鹊之前已有雏形,明尤其清以后才强调为一种原则。但神医们从来就不遵守,他们喜欢凭一指。
说西医诊断远远甩开中医,这是事实;当然,中医并不承认,作者敢这样说,恐怕要被中医粉们骂死。但说西医是借助仪器才有如此诊断学成就,那太外行了。诊断学的基础不是仪器设备,而是,生理、生化、解剖、病理、微生物、免疫、寄生虫、细胞遗传、分子生物学等等基础医学的伟大进步。仪器设备只是工具而已。高科技仪器设备中医一样可以用啊,但是,你用它,看得到经络、气血、风寒、天癸这些东西吗?验得出阴阳营卫吗?不行啊!

中医扬威海外,意淫多了就没有意思了。日德什么时候成了“中医强国”了?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就废了汉医。现在也只是用现代工艺生产一些古方而已。中医难道仅只有古方?况且日本用汉方压根就不用辨证论治,不会辨证论治,也配称“中医强国”么?
德国研究针灸也是事实,但人家是用双盲对照的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假针灸和真针灸效果一样,否定了经络穴位的作用。这种披着中医外衣的西医,也称得上“中医强国”么?至于欧洲禁止中药的事,说来伤心,就不提了。
最前沿的治癌方法,作者说是调节免疫系统,就是“调节阴阳”。这个真特么不要脸。阴阳等于免疫系统吗?免疫系统从免疫器官到免疫组织、免疫分子、抗原、抗体,中医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你能调节什么呀?况且,中医也不认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天地万物的基本规律,比牛顿爱因斯坦的物理定律牛逼多了,哪里是小小的“免疫系统”可以比拟的?
作者你说嘛,哪个肿瘤免疫疗法是受“调节阴阳”思路启发的?

这又是硬充专家了。谁说慢性病的解决思路是“提高免疫系统战斗力”?这个“战斗力”又是什么力?医学上“慢性病”包括千百种,致病原理千奇百怪,并不都与免疫有关,你提高那个子虚乌有的“免疫系统战斗力”有个屁用!比如吧,高血压,你去提高免疫力试试?全世界的医学家都想不到,一个学物理的却异想天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降血压。呵呵哒。况且,补充营养、减少污染、合理睡眠、适量运动,就可以提高免疫力了?玩朋友圈鸡汤呢?
“疑难杂症”的概念,以前王澄医生曾说过,这是一个江湖黑话。世上压根就没有“疑难杂症”这个东西。你诊断不出来,那是你水平太低(只会看化验参数的医生嘛),不等于真是什么“疑难杂症”。若你能真的发现一个“疑难杂症”,恭喜你,你可以垂名医学史了。
在一个不存在的“领域”,“大杀四方”,这倒真的是中医的风格。比如,“治未病”,没病也给你猛治一气,原来这叫“大杀四方”。
再说一遍,慢性病之为慢性病,原理有无限多种,并不是单单与免疫系统扯皮拉锯。

说西医的思路就是“调节参数”,又是脑袋一拍得出的结论。说调节免疫系统就是“治根”,好吧,就算如此,要说调节免疫系统,难道西医会不如中医?中医连抗原抗体都不知道,你怎么调嘛?告诉我。
慢性病中西医“旗鼓相当”,能拿出“统计学”的数据么?比如高血压吧,目前中国高血压有大数据显示,绝对是西医西药主导着诊断率、知晓率、控制率啊,怎么旗鼓相当嘛?糖尿病也一样啊。能举一个有数据支持的旗鼓相当的例子吗?
关于咖啡的研究,作者觉得搞笑。首先,作者逻辑很清奇。咖啡和农药都是致癌物,就得出喝咖啡等于喝农药。致癌那是十几年几十年以后的事,农药之不能喝,是因为它的急性毒性立刻就能要人命,而不是因为它致癌。这么简单的道理很难理解吗?过去认为致癌,现在更精深的研究否定致癌,认为反而能预防某些癌症。这有什么可笑的?西医玩这种否定的事不要太多。不断地否定,才得以不断的进步;物理学也是这样的嘛。

说西医“更尴尬”,其实也是说西医的研究经常会发现以前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是事实。但是,西医并不以此为“尴尬”。尴尬的难道不恰恰是,两千年了,我们还不敢否定《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吗?
针灸科学是可以完美解释的,针刺引起体内内啡肽分泌,产生很弱的镇痛作用,类似于安慰剂,与经络穴位无关。如此而已,详细证据就不列出了。
人类的科学,探测器已经到达遥远的行星、AI围棋已经战胜人类、基因工程已经克隆动物、互联网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测了引力波、拍照了黑洞......所有这一切辉煌伟大的成就,在作者看来原来不过是“刚刚蹒跚起步”,真是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至于医学的伟大成就,消灭了天花,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通过疫苗、抗生素和公共卫生,控制了历史上动辄死亡百万的无数瘟疫,使人类平均期望寿命从不到40岁提高到70多岁;绘就了人类基因图谱,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进入基因和分子水平;实现了神话传说中的心脏移植;微创和介入逐渐取代外科手术......这些成就,也只换来作者轻蔑的一句“不能指望医学能飞多高”。
当然,如果医学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理论,那确实不能指望它能飞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