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太宗不过生日?
为什么唐太宗不过生日?
转载自:「长知史」
「过生日」是中国传统习俗礼仪之一。在所有古籍记载中,魏晋以前并无庆贺生日的活动,仅在《礼记.内则》上载有∶「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意思是,在古代生男孩就在门的左边设置木弓,生女孩就将佩巾挂设在门的右边。但是,这只是最初古人庆祝新生儿出生的一种宴客礼仪。
魏晋后的南北朝,逐渐有了生日的相关记载。如《颜氏家训.风操篇》上记载,当时江南地区的人们,早已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餐,就算父母已亡故不在世,也一样设宴待客,畅饮作乐,丝毫不觉得感伤。不过,作者似乎对时人在生日当天以宴饮取乐庆祝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另南朝梁元帝在自己生日的这天,他都要斋戒、举办佛教法会,宣扬佛法,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因此他以这种方式来过生日,除了孝顺父母,也是感怀父母的生养之恩。
到了隋朝,在《隋书.高祖记》中记载,隋文帝杨坚于仁寿三年曾颁布诏令∶「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大意是,六月十三是朕的生日,全天下禁止杀生,以吃素来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但据唐朝吴竞撰《贞观政要.第七卷.论礼乐》记载,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日,唐太宗对侍臣说∶
「今天是朕的生日,民间认为在自己生日这天可以高高兴兴的娱乐,可是每到这一天,朕的心情却反而更加思念父母。如今我已是一国之君,天下富足,但朕想求得奉养父母,却永远都得不到。朕就像孔子的弟子子路,怀着不能为父母负米的遗恨是一样的心情(当年子路非常贫困时,自己吃粗陋的饭菜,却从百里之外背米送给父母)。《诗经》上说∶‘哀伤我父母,生我真辛劳。’怎么能够在父母劳苦的日子举行宴乐的事!这太违背礼法了。」唐太宗说完后,涕泗纵横,群臣都跟着流泪,纷纷上前劝慰太宗。
生日,即自己的母亲生产受苦之日,所以古人把生日又称为「母难日」,如元朝白珽《湛渊静语.卷二》上载:「近刘极斋(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唐太宗虽贵为天子却从不过生日,他认为生日这天就是母亲受苦受难的日子,所以他常在生日时痛哭流涕,特别得思念母亲及缅怀双亲的抚育之恩,展现的是传统的孝道文化。
古代怎么过生日呢?唐朝之前不过生日,李世民更是在生日当天痛哭
转载自:娇娜说健康
无论对于多大年纪的人来说,过生日都是一件大事。老年人过生日喜欢看到儿孙满堂的画面,小孩子希望收到红包。之前过生日很简单,大家都是看农历的日期,后来又有了公历时间表,于是赶潮流的朋友过公历生日,怀旧的朋友过农历生日,当然还有人两个都过。我想翻遍社交圈也找不到一个不过生日的人。但是你知道么?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时间里都是不过生日的,唐玄宗是第一个过生日的人。
祖先为什么不过生日呢?因为我们是在儒家教育中长大的,尤其古代医疗条件很差,女子出嫁和怀孕的年纪还太小,因此许多人都在生子时痛苦万分,还有一些人会一尸两命。所以生子是一个令人期待又恐惧的事情。祖先会在生辰这一天沐浴斋戒,感念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大家看一看,古人是不是比我们孝顺的多。
从夏商周到隋朝都是如此,唐朝初年依旧沿袭这个风俗,据说唐太宗已经登基多年,还在自己生日这一天万分感伤。他把长孙无忌叫到自己身边,说天下人都羡慕朕的位置,可是他们不知道朕心里的痛苦。如今朕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即便朕想要尽孝都没有机会。
唐太宗还以子路比自己,他说当年子路为了让父亲吃上一口大米饭可以奔波一百多里地,后来子路有钱了,可以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可是他却没有机会了。因此他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朕现在的心情和他是一样的。然后这个铁血帝王在大臣面前无声泪下。可见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真的不是用来吃蛋糕的。
唐太宗在生日这一天如此动情,可是他的后代就不是这样了。李隆基即位后看到四海升平,大唐也是目之所及的国家中最强盛的,就开始享受。在他继位十七年之后,唐玄宗规定自己的生日要大赦天下,全国官员放假1-3天,大摆宴席之类的活动自然少不了,从此皇帝的生日都是法定假日,一大批犯人也等着在这一天无罪释放或者减刑。
皇帝的生日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万寿节”或者“千秋节”,从唐玄宗开始到晚清一直如此。唐玄宗开头之后,过生日的风气就流传开来,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是如此,并且收礼成风。贪官喜欢接着过生日的事情包揽黄金白银,有一些皇帝也喜欢在生日当天收到奇珍异宝。因此一段时间下来,奢侈成风。为了制止这种奢侈的风气,赵构在建立南宋之后还颁布过旨意,明文禁止不允许官员过生日收取礼物,可惜没有什么用。
唐太宗贵为天子,为何从不过生日?
转载自: 谨身节用华 > 手机文件夹
唐太宗不过生日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唐朝初年,生日没有今天这么流行。
据历史记载,魏晋以前中国没有过生日的传统,但这并不是说对于新生儿出生一点表示都没有,《礼记.内则》就记载,当时生男孩在门的左边放一张弓,生女儿就在门的右边放一条佩巾(帨)。
南北朝时期,过生日开始流行,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已经有这方面的记载,当时的江南富庶地区,生日这天要大宴宾客,与现代生日已经十分接近。
到了隋朝,过生日开始走入宫廷,隋文帝杨坚就下令全国在他生日的当天禁止杀生,以吃素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但就全国范围来看,过生日依然没有形成绝对的氛围,过于不过依然取决于个人,李世民自小在北地长大,对于这种起源南方的习俗不重视也并不奇怪。
第二:李世民认为生日这天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虽然做了皇帝,却从不过生日。
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是当时北周上柱国窦毅与襄阳长公主之女,史书记载,太穆皇后儿童时期就长发及腰,绝世美颜,求亲的人把她家门槛都踩断了,不得不采取雀屏选婿的方式来挑选夫婿,这也是雀屏中选这个成语的来历。太穆皇后不仅漂亮,还十分有才华,史书记载她熟谙政治,喜读史书,亦擅长书法,不仅如此,太穆皇后孝顺婆婆,并多次帮助李渊渡过大难,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
有这样的母亲,生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样三个儿子就不奇怪了,可惜天不假年,李渊起兵以前太穆皇后就去世了,唐朝建立后,李渊追封窦氏为穆皇后,李世民追尊她为太穆皇后,母亲对李世民的影响很大,却没有看到儿子的成就,李世民十分孝顺,生日当天思念母亲也是人之常情。
-
一个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12: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