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水族馆见闻
作为一个业余的动物爱好者,逛动物园和海洋馆是我外出旅游的必去之地。第一次知道温哥华水族馆(Vancouver Aquarium)是在一席的一期节目上,台湾的垦丁海生馆馆长方力行在介绍他的水族馆时有一张世界海洋馆发表论文表格,温哥华水族馆名列其中。温哥华水族馆还是世界动物园水族馆协会(WAZA)的成员,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动物研究展示机构,这次专程前去参观。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文中难免出现错误,请大家指正。

温哥华水族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展示小型动物,室外展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加拿大以environmental friendly著称,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水族馆。在门口就有这样一个牌子,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成果。他们的海洋哺乳动物救助中心承担着救助,恢复和放归的任务。温哥华水族馆是非营利机构,成人票价39.9加元,包括门票、文创产品等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动物保护与救助。

室内区以热带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蝴蝶的展示,这个半开放式的温室不只是孤立地展示蝴蝶,还有属于同一热带群落的水禽、水龟、树懒和小型灵长类。这种综合性的生态展示在国外已获得共识,部分中国的动物园现在也开始引进这个概念,但明显还很不够。

热带两栖爬行动物的室内丰容做的极好,绿色植物全是活体,没有用塑料花草充数的。景观设计既满足了观众的观感,又给动物提供了足够的躲避处。温哥华水族馆的两爬动物不贪多求大,和中国的动物园比起来种类很少,但饲养管理甩国内几条街。作为一个两爬爱好者,我认为中国的一些(甚至是大部分)动物园对这些小动物不够重视,甚至将两爬馆承包出去牟利,想养的好才怪。


温哥华水族馆的另一大特色是对本土物种的关注。水族馆内有一个专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沿海生态的展区,两个巨大的水缸装的不是本省最珍贵的动物,而是当地最大的危害——牛蛙和海蟾蜍。展示牌详尽的说明了入侵物种对本土物种的危害,并发出警告“阻止它们的传播——不要将任何宠物放生到野外”。而对于濒危的本土物种,水族馆并没有无论如何也要搞到的想法,而是尽可能的保护它们不受人类打扰,这才是真正的动物园/水族馆应该做的。鉴于中国各地的各种极端动(sha)保(bi)人士/组织的肆无忌惮,中国的动物园也应当承担起保护本土物种的责任,并向观众科普入侵物种的危害。



水族馆还有一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海洋动物经常误食塑料的一大原因就是一些塑料垃圾长得很像它们的食物。水族馆将塑料纤维和外形类似的海藻作比较,意在警示观众塑料垃圾的危害,旁边独具匠心地弄了一个所谓的塑料水母,还像模像样的起了学名。


室外的哺乳动物是温哥华水族馆从世界各地救助的。共计有两只海狮,两只海狗,一条海豚,海獭和企鹅若干。我正巧碰到两位饲养员在训练一只太平洋斑纹海豚做各种表演动作,可以清楚地看到海豚的喙和胸鳍有明显的伤痕,当时我还很生气,不是标榜救助动物吗,怎么也搞起表演来了?咨询饲养员后才知道是我误会了,这只雌性海豚Helen是加拿大从日本海域救助的,由于身受重伤,Helen已无法放归海洋。


总之,温哥华水族馆从里到外都在践行environmental friendly理念,肩负科普和教育大众的责任,身兼动物救助中心,的确是世界动物园海洋馆的楷模,中国的动物园海洋馆想要获得国际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