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应该有多少存款?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街头采访:“30岁的男人应该有多少存款?”
视频里采访的都是一些年轻人。前几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回答说:“100万以上。”
只有一位女士,摇头耸肩:“没有存款!”
在网上随便一搜关键词“30岁”,就会有很多焦虑30岁的提问。
“30岁重新开始晚吗?
30岁,存款为0,还有没有救了?
马上30岁了,单身未婚,该怎么办?
程序员30岁前月薪达不到30K,该何去何从?”
问过身边的90后朋友,大家都认为30岁是一道坎,没有成就,这辈子就完了。

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到过“三十而立”,原意中的“立”是指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但现在,30岁已经成为人生的分水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格外恐慌30岁,生怕不能让自己、父母、社会满意。
没有存款,才是30岁的常态
我身边有位朋友小强,今年刚过30岁。
他去年结婚成了家,现在住的是高档小区,开的是奔驰,一身名牌也算衣着得体。
在朋友眼中,他的生活光鲜亮丽,看起来很小资。
一次,我们几个好友,想约小强出来吃饭。
他默默打开自己的钱包,里面只有一张10元和几个五毛钱的钢镚。
小强说:“我手机上倒是有1000块左右,但这是用来加油和每天下班买菜和水果的,没办法乱花。”

聊天后我们才知道,小强现在的楼和车都是双方父母出钱买的。如果靠他现有的工作,这些年攒的钱,在北京连一个卧室都买不下来,更别提结婚了。
自从结婚后,家里的柴米油盐、水电供暖、车油保险费用都得考虑。平时,小两口还出去旅游、看个电影,买点衣服化妆品,和朋友吃饭聚会。
钱赚得费劲,但是花钱如流水。小强说,现在的生活状态,还是在双方父母大量补贴下才能维持的,更别提以后要孩子了,花销更大。
进入社会之前,我们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能存很多钱。而现实中,单凭个人的力量,想要在30岁达到存款100万,其实是很困难的。
按照普通水准计算,23岁走出校园,前两年简单维持基本温饱,之后到30岁的5年间就要攒下100万,也就意味着月薪必须要达到1万6千元,还得不吃不喝保持5年,根本就不现实!
截止2018年末,我国各省市人均存款数据显示,北京人均存款最高,约15万。离采访中年轻人说的100万相差甚远。
对于步入社会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想要独立存款买房结婚,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比存款更重要的,是你的溢价能力
一过30岁,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都30岁了,该现实点了。”
对于个人来说,30岁是不可以做梦的,得脚踏实地,负担得起一个中年人的责任。
我认识一位学医的学长,在27岁那年,他放弃了做外科医生的梦想。
用学长的话说,学医的时间比较长,27岁研究生才毕业。想要做医生,只能继续考博,或者再经过1-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等到30岁时,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而他身边的同学,都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赚的钱比他多,上升速度还更快。
“梦想代价太大,我还是转行赚钱养家吧。”

如今,学长辗转各个行业,因为经验不足,而且经常更换岗位,只攒下了十几万的存款。
每次经过医院,学长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人劝他继续读博,他轻叹一句:“都快35岁的人了,哪能做不切实际的梦呢。”
同样,刚过完30岁生日的大学同学肖迪,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寻求安稳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肖迪在教育机构摸爬滚打了7年。去年,他和几个朋友共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公司。
肖迪说:“很多人觉得30岁就应该安定下来,我不这么认为。30岁,我还很年轻,是干事业最好的时间。虽然我没赚多少钱,但是这些创业经历就是我的财富,能保证我随时拥有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能力。”

一个年轻人,在职业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发展,远比安稳生活或者向父母借钱买套房更为重要,也更靠得住。
30岁前,别介意你的同学或者同事比你多一套房子、多点存款,你的溢价能力更为重要。全心全意武装它,5年后10年后再看,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写在最后
30岁,不同的人,会因拥有不同的背景、职业、经历等,存下不同数量的钱。这些或许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但是,如果在人与人之间找到共同点,那么我想,30岁之前,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大概是最大的共同点,也是最大的公平。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跑第几,而是在整个跑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乐在其中。

真正的三十而立,往往跟钱、名、利都无关,而是作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能不能“知礼”,用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生活。
就像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所说:
“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柯德一样攻击风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有的人毕业早,成为人生赢家;有的人还在学习,沉淀自己当中。
别因三十而立,就匆匆按下快进键。别把年龄看的太重,有希望,多去尝试,你将会拥有无限的可能。